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苏联剧变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苏联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造成了巨大影响。苏联剧变与苏共党内长期缺乏完善的民主制度密切相关。党内民主制度的缺失对苏共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严重地削弱了党的执政能力,破坏了人民民主制度。苏共党内民主制度的长期缺失是影响苏联剧变的综合因素能够长期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苏联剧变标志着苏联式社会主义的败亡。党内长期缺乏健全的民主制既是苏联式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又是导致苏联式社会主义败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关口的重大事件,新中国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深受苏联影响,苏联解体引发中国思想政治的全方位反思。一直以来,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病,当这些积累的弊病和外部渗透加剧的时候,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最终结束了作为主权实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大陆法系对近代中国法律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1949年之后新中国法律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移植苏联的法律理念和法律模式。苏联法律保留俄罗斯帝国以来一直传承的大陆法系的特征,因此,新中国对大陆法系的继受主要表现为通过模仿苏联法律而实现。苏联社会主义的性质对大陆法系的改造亦被中国全盘继受,大陆法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法律体系之一,其传播过程体现出与各国法文化的融合。苏联对新中国法律的影响也体现中国法制成长的历程.从照搬到吸纳,法律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为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正确认识和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正确认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理论前提.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基本原则,正确对待苏联模式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同时也是保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的关键.只有搞清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才能更加清醒而有效地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5.
1991年,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70多年的国旗永远的降落了,一个昔日的世界超级大国顷刻瓦解了.苏联曾是全球共产党的精神领袖,它的解体影响着全世界社会主义.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和经验教训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阐释苏联模式以及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来更好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更好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来自于对苏联模式的突破,表现在发展道路、具体内容和民族形式三个方面,是相对于科学社会主义普遍原理和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普遍原理,主要体现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价值等基本原则的坚持上。中国特色与普遍原理之间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中国特色对普遍原理的某些内容有所突破,但仍然坚持了普遍原理。所谓民主社会主义道路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都是不可取的,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提出的“以苏为鉴”是贯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始终的思想方法。“以苏为鉴”关键在于摒弃苏联模式的弊端,重点在于有选择地学习苏联等国的先进经验,主线是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周葳 《中学历史教学》2007,(1):61-64,80
苏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苏俄建立之初,列宁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斯大林在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该模式曾经取得重大成就,但也存在严重的问题。二战后,东欧和亚洲的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但在发展过程中,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露,严重阻碍了苏联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虽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仍未从根本上改变旧体制;戈尔巴乔夫的后期改革则逐渐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直至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在改革开放中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学习苏联经验的同时,开始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行了探索.主要体现在:一、“以苏联为戒”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二、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斯大林模式是斯大林统治苏联时期形成的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它对苏联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也促使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和中国照搬苏联模式,致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斯大林模式"成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二十年代初至五十年代初,斯大林是苏联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也是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事业的领袖.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形成的理论与实践,对苏联的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对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斯大林时期形成的苏联政治体制模式于我国政治体制的形成曾经起过一定的极积作用。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因此,我们探讨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政治体制形成过程的经验教训.对于加速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苏联是世界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文革"前十七年,中国学者译介了大量的苏联文学理论。苏联的文学理论对中国作家、文艺理论家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苏联文论的译介,主要包括高尔基、斯大林的文学理论、日丹诺夫的理论、苏联学者撰写的文论教科书和著作、"黄皮书"等。  相似文献   

13.
苏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苏俄建立之初,列宁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斯大林在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该模式曾经取得重大成就,但也存在严重的问题。二战后,东欧和亚洲的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但在发展过程中,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露,严重阻碍了苏联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虽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仍未从根本上改变旧体制;戈尔巴乔夫的后期改革则逐渐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直至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在改革开放中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观念在中国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大致形成了三种社会主义观念: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超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功,我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与此同时苏联教育模式,即凯洛夫教育学也深深的植根于中国的土地上。本文分析了苏联教育模式以及凯洛夫教育学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发展建基于对苏联模式问题的准确把握.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地分析和对待苏联模式,进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突破苏联模式的困境,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苏联模式虽然不复存在,但仍对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具有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苏联模式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提出苏联模式是指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具体体制.这种界定突破了苏联模式包含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两层含义的观点,既有利于把东欧苏联剧变与社会主义的失败区分开来,又有利于深刻认识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性.邓小平认为苏联模武在总的指导思想上看近了共产主义,高估了社会主义,对立了资本主义,忽视了封建主义,从而扭曲僵化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通过总结苏联模武的历史教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自身和处理好与共产主义、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关系,必须根据客观实际的变化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构建起适合中国国情的全新的社会主义观,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初,冯玉祥在日记中自称开始信仰社会主义。他相信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性,相信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对资本主义尤其是对中国社会进行了批判,论证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前途,探讨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冯玉祥社会主义思想主要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孙中山民生主义。  相似文献   

19.
试论邓小平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历史上既起过积极的作用,也包含了一系列严重的缺陷和弊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十分强调以苏为诫,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教训进行了深刻总结:针对缺乏生机、日益僵化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由此形成了全新的社会主义观点;针对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邓小平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观点;针对苏联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观点;针对苏联霸权主义、沙主义的对外路线和政策,邓小平提出了在新原则基础上建立国与国、党与党之间新型关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社会思潮之一.首先,社会主义一直是先进的中国人孜孜不倦的选择与追求;其次,和民族主义一样,社会主义也贯穿于近代各种思潮之中.五四后,更准确地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分为两条思想谱系向前发展:一条是中国共产党人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知识分子的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实践,另一条是以报刊编辑、大学教授为中坚的中国知识界的社会主义思想及其追求.这两条思想谱系对于社会主义的理解存在着不同,我们在研究近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时,应对这两种思想谱系及其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加以区分.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社会主义模式对近代中国知识界产生过重大影响,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深远地影响过近代中国人社会主义观念的认识,就得自于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对苏联"一五"计划的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