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阳光容器     
周涛 《新读写》2009,(7):19-20
一看标题,我们就知道“阳光”是这两篇文章的题中之义,但读过文章之后,我们会恍然明白,写阳光可以有如此不同的写法。周涛的《阳光容器》将阳光与景物融合一直,写出了阳光的活泼和姿态,也写出了阳光下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富有诗情画意。周伟 的《一地阳光雨露》并没有实写阳光,浸透在文章中的是奶奶的浓浓的爱,这“爱”便是“阳光雨露”。  相似文献   

2.
读到一篇文章,是为高中学生课外阅读写的“导读”。文章提出,心灵上的阴影,是人格的大患。有一种是“溶于我们精神血液中的时代阴影,它潜伏在几乎每个人的心中,如同精神病毒一样,妨碍健康心灵的形成。”文章举出俞平伯先生“文革”中被下放到五七干校期间写的一些诗歌。诗歌素材不外是农村野景,茅檐、水塘、柴门、油灯、  相似文献   

3.
写作的意义     
肖川 《湖北教育》2006,(1):61-61
造就教师书卷气的有效途径,除了读书,大概就是写作了。写作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我一向认为,能够写好文章的人,也一定能上好课。因为一篇文章和一节课非常近似。文章无非是这样几个要素:第一是主题。你要表达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歌颂什么,贬斥什么,这就是文章的主题。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即“文以载道”的那个“道”。  相似文献   

4.
爱的脚步     
这篇文章同样是写亲情,写母爱。考生在开头就对母爱的不同表现作了四个生动形象的比喻,为文章下面的叙写打下了框架。静夜盖被子,是妈妈轻柔的爱;校门口的接送,是妈妈焦急等待与见到“我”的惊喜的爱;“我”犯了错误,是妈妈严厉的爱;考试时,是妈妈默默无言的关爱。最后考生把笔墨聚焦于中考,在平静中更感受到了母爱的平静与无言。结尾与开头照应,对“脚步”中的母爱进行了诗化的诠释。总之,思路清晰,结构严整,比拟恰当,照应巧妙,是一篇不错的考场作文。  相似文献   

5.
师:老师在它的一蝗面上写了字,写的是什么呢?生:“我”“们”“爱”。师:这三个字,它们在同一个平面上吗?  相似文献   

6.
我曾经看到一位著名教育家所说的话:“对于只会讲文章不会写文章的人,严格地说来,只能算“半个语文教师”。由此可见,练习写作,这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经常练的最过硬的功夫,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语文教师质量的好坏。多年来,我坚持写“下水作文”,觉得我们教师写写“下水作文”,好处确实是很多的。一、坚持长期写“下水作文”,能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鲁迅说得好,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啥时挤啥时有。我就利用点滴业余时间来练笔,我让学生每写一篇文章,我都先写一篇所谓的“下水作文”,后来,我就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写作文,学生在下面写,我就在前面讲台上  相似文献   

7.
今年秋季使用的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一册(五年制第九册),为了配合第三组训练重点“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删去了原来不便于教学的《胡萝卜》一课,新增课文《欧阳修追字》,改得很恰切。该篇文章从整体上看,文笔流畅,易教易学,它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为给朋友写的一篇文章加上一个“而”字,派家人快马追字的故事,使师生真切地感受到当时这位文坛领袖创作态度的严谨,他那种对于写过的文章反复推敲、一丝不苟地进行修改的  相似文献   

8.
用心灵备课     
好多教师都把备课片面地理解成“写教案”,这就是一种“悲哀”。我曾在“小学语文论坛”上读到过一篇文章《我不写教案》,作者的观点虽然有些偏激,但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抄写教案”的一些弊端。传统的语文教学总是把“工具性”放在第一位,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9.
第一问,写话题作文,记叙文还那么重要吗?近几年来,话题作文比较“热”。有的学生认为,话题作文,文体不限,就可以随便写随便说,就可以把文体丢弃在一旁,只要是一篇文章就行。其实,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认识。文体不限绝不等于文体杂糅,那种漠视文体的考生,写出来的文章非驴非马,成了四不象,只能在考场上败下阵来。  相似文献   

10.
陈忠杰 《山东教育》2002,(25):43-44
教材简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材中的一篇新选课文,作者为美国作家巴德·舒而伯格。文中,作者深情地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对他写的第一首诗,母亲认为“精彩极了”,父亲认为“糟糕透了”。由自己的人生经历,作者逐渐感悟出这两种极端的断言所包含的爱以及对自己成长的作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感情;难点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爱的两种表现形式。教学目标设计1.读懂课文,体会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的含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  相似文献   

11.
周怿 《学语文》2007,(3):37-38
一、纯真自我——“童心说”的历史涵义与现代解说“童心说”是明代文学家李贽的文学创作主张。他在《童心说》一文中提出:“夫童心者,真心也;……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李贽所说的童心即真心,是未受过虚伪理学浸染的“赤子之心”。他认为凡天下最好的文章,莫不是童心的表现。文学写童心,其实质也就是表现作者自己的真情实感,反对表现受儒家礼仪束缚的“伪情”。李贽的童心说,推动了  相似文献   

12.
季振邦 《新读写》2011,(9):54-54
丁雨涵同学的这两篇文章,总的感觉写得还是不错的。一、不错的内容。应该说这两篇文章,都是有比较充实的生活内容的。《路》写了“我的卧室正对着一条马路”给作者带来的烦恼,并慢慢习以为常的过程;又写了在一次春游中见到一位乞讨老妇人受辱后麻木不仁的情状。《谁把流年暗偷换》写“我”的叛逆,写“我风华正茂”而父亲却如何“逐渐老去”。从这些内容看,  相似文献   

13.
我们生活在时间之中,时间伴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时间很抽象,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要想写好时间并不容易。为了帮助同学们找到更好的写时间的方法,我们精心挑选了四篇文章。这四篇文章各有特色,它们分别从不同的“切口”打开了“时间”的神秘大门。同学们可以结合文章后面的问题,找到适合自己写作的素材和角度。  相似文献   

14.
同学们最初作文一般都是“从我做起”,写“我”的所见所闻,所痛所快。这一点,没有人会怀疑。不错,在一篇文章或作品中,以当事人的身分、口吻叙述事情经过,便于作者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起来让人感到真实可信、自然亲切。但在不同的文章或作品中,“我”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从解读“写什么”转向探究“怎么写”,用“写”的任务来驱动“读”。让学生读一篇文章不光知道写了什么,还要让学生知道作者是如何写的,从而在阅读中获得写作的历练。  相似文献   

16.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年仅18岁时创作的一篇借记物来叙事、抒情的佳作。这篇文章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富有表现力的细节,用简洁朴素的语言写人叙事,寄托自己的真挚感情,文章虽然选材角度很小,但写得委婉动人、清新朴质。这对“苦于生活平淡、无话可写”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师 :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作文形式(板书)“话题作文” ,大家一起读一遍。生 :(齐读)师 :你们读了这个题目之后有什么疑问?什么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我们过去的作文有什么区别?话题作文怎样写……评析】话题作文是小学生没有接触过的作文形式 ,教者首先激疑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 :什么是话题作文呢?大家一起学习几篇文章。生朗读第一篇文章 :《会说话的眼睛》师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会说话的眼睛》 ;谢老师的眼睛会“说话”)(生朗读第二篇文章 :《她真像妈妈》)师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主要写…  相似文献   

18.
【文题】 请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 一,审题指导 注意标题中每一个词语,“有”表示客观存在的;“这样”是强调和特指;“一种”强调数量;声音是文章描写、叙述、议论的主体,既可指自然界声音,如风声、雨声、鸟鸣,也可指生活中的声音,如车声、音乐声、说话声,以及没有声响的心声,此外“声音”喻指某种意见、论调,主张。  相似文献   

19.
人生的春天     
张爱玲 《新读写》2008,(2):22-22
春天,给人美好的感觉。这两篇文章都与“春”有关,但都不是写自然的春天,而是写人生的春天。  相似文献   

20.
当同学们阅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之后,心中总会有自己的认识、收获、体会,把这些心得体会写下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写“读后感”。“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记录具体感受和心得体会的一种文体。它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写读后感看似简单,其实也是需要一定的章法和技巧的。那如何才能写好读后感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