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在许多诗作中深刻揭露统治阶级的穷兵黩武及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兵车行》作为反百战思想的代表作 ,通过对悲壮的送别场面的描绘 ,表达了对战争的无比痛恨 ,对人民的无限同情 ,反映了作者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2.
夏俊芳 《学语文》2002,(5):13-13
“艺术是诉诸感性领悟的”(黑格尔语)。杜甫的《兵车行》对画面的描摹刻画,不能不说是诗中值得玩味的一个亮点,也是作者在构思上独具匠心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叙事学逐步被引用到翻译研究领域,但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小说翻译的叙事学研究上,而极少涉及叙事诗翻译的研究.鉴于叙事诗同样具有某些叙事特征,本文将从叙事学的角度研究叙事诗《兵车行》翻译中的风格传递.  相似文献   

4.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这诗对我来说是多么的熟悉啊!它正是“诗圣”杜甫融入了自己对人民的深刻同情后,蘸着泪水写成的千古名篇《兵车行》!  相似文献   

5.
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执教者匠心独运、精当巧妙的提问。好的课堂提问.应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人本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重对话,从而短时高效地完成对文本的解读:笔者在授课杜甫名作《兵车行》时,就课堂提问艺术作了些探索,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娄玉玮 《学语文》2007,(1):7-17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选编了杜甫的诗歌名篇《兵车行》。《兵车行》确是描写战争的名篇,诗歌融感情于描写和叙述之中,展现出士卒被迫出征,亲人拦道哭阻的惨绝人寰的场面,揭示出连年战争造成的严重灾难:前方死亡惨重.边庭白骨遍地;后方田园荒芜,人心凄苦异常。在描写和叙述客观事物当中,树起了诗人自身忧心如焚的形象,深含着诗人反对穷兵黩武、同情苦难人民的强烈感情。“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鲜明地表现了诗人反对战争的思想。如果在讲授这一课,我们到此即止,就诗论诗,也未尝不可,但很容易让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杜甫是反对战争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设计思想】学习《兵车行》这首诗,无疑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的育人功能,让学生感悟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然而,语文课毕竟不是政治课。因此一定要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还课堂以琅琅书声.指导学生在不同方式的朗读中体验感悟杜甫的情愫,深入理解杜甫的情怀。  相似文献   

8.
杨凤娟 《现代语文》2003,(12):27-27
大家知道熏精彩生动的描写是写活人物的关键。可是,要想让笔下的人物血肉丰满、个性鲜明,仅学会各种描写技法是不够的,还得掌握一些颇具个性的写人技法。一、激化矛盾巧组材。每个人的性格都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常随着时间、环境或情节的发展而变化。我们不妨巧妙地在文中展示诸多矛盾性材料,将人物置身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着力描写其特有的思想、品质、行为、语言等熏凸显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达闻听郑屠为非作歹,就“等洒家去打死那厮”,见义勇为、急躁鲁莽的性格呼之欲出;但放走金老后,一向暴躁的他竟在店门口“…  相似文献   

9.
陈友宝 《学语文》2014,(5):21-22
诗歌教学的本体是什么?以三次教学《兵车行》为例说说自己在认识与实践上的递进。2003年教学《兵车行》:体会诗歌语言的简约。早几年读张晓风散文《诗课》,让学生说说郑板桥的一副对子——"花开花落僧富贵,云去云来客往还",什么意思呢?学生理解为:"花开了,花落了,僧人有时候有钱,有时候又穷了,云来了,云去了,客人有时候来,有时候又走了。"简略的中国韵文,已经简略得学生读不懂了。  相似文献   

10.
新版高中语文第五册选了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的乐府诗《兵车行》,这是一份“反对战争,呼唤和平”的宣言书。唐代先有“贞观之治”,后有“开元盛世”,可谓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但是,封建  相似文献   

11.
时间:唐“安史之乱”时期的某夜。 地点:石壕村 人物:杜甫、老妇、老翁、差役甲、差役乙及众随从。  相似文献   

12.
2月17日星期六小雨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我坐在窗边任凭不安分的雨丝拂润着我的脸,随手翻阅着最近沉溺其中的《三国演义》,不觉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乱世枭雄的身影——曹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是李白诗歌名篇《将进酒》开篇的一组整句。理解起来并无困难,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这八个字即可尽其意。八字尽意,偏偏要用三十四字,妙处何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是李白诗歌名篇《将进酒》开篇的一组整句。理解起来并无困难,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这八个字即可尽其意。八字尽意,偏偏要用三十四字,妙处何在?  相似文献   

15.
徐春慧 《现代语文》2006,(10):34-34
“诗圣”杜甫有五十多首写雨的诗篇,其中《春夜喜雨》历来被认为是写雨的上 乘之作。“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既有生动浓郁的画意,又有真挚动人的农民情怀。  相似文献   

16.
《兵车行》是“诗圣”杜甫的名篇。唐天宝年间,由于统治者开拓疆土的战争,且连吃败仗,士兵大量死亡,为了补充兵员,朝廷甚至派御史分道捕人,套上枷锁送入军中。壮丁被迫入伍,父母妻儿送别,哭声震野。杜甫把他在咸阳附近亲见亲闻的状况写成诗,借一个役夫之口,诉说了人民的痛苦和愤恨,也控诉了封建统治者穷兵黩武的罪行。但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我又产生了一些疑惑。  相似文献   

17.
汪亮 《语文天地》2012,(12):45-46
从《诗经·国风》中的《式微》、《击鼓》、《扬之水》、《陟岵》、《东山》到汉乐府《战城南》、《十五从军征》、《东光》,以战争和兵役徭役给老百姓带来巨大灾难为主题的诗作很多,但像《兵车行》这首借鉴汉魏乐府体裁截取生活片断,以点面结合和简略地叙事记言来反映重大社会问题的诗作并不多见,而且,先以记事铺叙,渲染氛围,再以记言直抒...  相似文献   

18.
牡甫(712-770)生活在唐王朝由鼎盛转向衰落剧变的时代。开元盛世的政治危机,“安史之乱”的社会现实,困守、陷贼和漂泊的生话实践.使他得以接触社会下层,逐步倾向人民。通过长期以诗言志的自我磨难和苦心孤诣的艺术追求,他给后人留下了14130多首不朽诗作,成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由于杜诗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爱憎感情和饱满的现实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9.
读一千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心中便有一千次不同的感触:触草木为之含悲的“安史之乱”的国度,感风云因而变色的苦难人民。其中,尤其是“娇儿”的身影始终挥之不去。在他“恶卧”的苦苦挣扎中,让我们更加立体真实地审视了那场毁灭性的战争,让我们更加深刻地领悟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和高尚的人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