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向军 《现代语文》2004,(12):22-23
强调语文教学要关注生命,是因为学生是一个个涌动着活力的生命体,也因为语文与生命活动,特别是与学生精神生命活动有着特别的亲缘关系--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说:"国语不是训治之学,而是活思想问题,是川流不息的生命."确实,人的生命只要存在,就离不开交往,而在交往过程中所体现的感受、情怀、思想和创造力,又都无不显示着生命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它使得语文这一思想交际工具总是强烈地跳动着生命的脉搏;语言文字是极富弹性和张力的,因为有思想的溶剂渗透其中,语言不再是一件外套,而变成一个跃动着血肉的生命;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历程,自古至今,奔腾不息,没有一个波澜不是生命的跃动;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而生活是生命的轨迹,语文就在生活中与每个人的生命相随,陪伴终生.  相似文献   

2.
生命语文——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概念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 ,从生活走来 ,向生命走去……———题记语文是文化的载体 ,它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历程 ,自古至今 ,奔腾不息 ,没有一个波澜不是生命的跃动 ,没有一朵浪花不是生命的欢歌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而生活是生命的轨迹 ,语文就在生活中与每个人的生命相随左右 ,陪伴终生。但是 ,半个世纪以来 ,中学语文教学深受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 ,已经越来越偏离了这个方向 ,而滑向了技术主义、工具理性的深渊。语文与人的精神和心灵、与人的生命和生活越来越疏远。长久以来 ,我们的教育陷入要么顾此失彼、要么非此即彼的泥潭之中 ,在我…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崇尚什么样的生活,就会秉承什么样的教育思想与教学主张。对于我来说,简单的生活,清简的语文教育,着实是一种令人向往的自由境界。周国平先生说:"在五光十色的现代世界中,让我们记住一个古老的真理: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同样,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语文教育世界中,"清简"犹如出污泥而不染的青荷,散发着自然清新的芳香,引领着语文教学回归自己的家园。  相似文献   

4.
张燕妮 《现代语文》2005,(10):81-82
语文是为人的终生成长提供营养的学科,语文教我们尊重生命、贴近自然、融入生活;语文教我们同情与宽容,唤起想象,启迪心灵,提升精神品质与人生境界;语文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浸润着人文色彩,流溢着生命的动感,承载着智慧的传递.  相似文献   

5.
陈文魁 《陕西教育》2005,(12):30-30
必答题——语文课堂,生命必须鲜活综观当今的语文教学,课堂已悄然改变,学生自主思考着,细细地品味语言,咀嚼文字,寻找语文的诗意,感受语文的魅力;学生合作探究着,一起走向语言,一起走近文字,一起追寻语文的本源,一起享受学习的乐趣……但是,课堂中师生的“快乐指数”如何?繁华的课堂表面是否也具有丰厚的内涵?这样的课堂能否经得起细细推敲?走进语文课堂,我们还是能够发现一些与新课改不太和谐的音符:文本的生命化还很粗糙,教学更多关注的是文本表面的意义,对于其与社会、与生活有机交融仍较少;教学的生命力仍不强,课堂较多的是在语言文字上的打转转,表面理解感悟多,联通生活体验少……是什么造成了诸多问题的存在,在这些问题的背后到底有  相似文献   

6.
我在拷问语文是什么?语文就是生活。生活需要什么,语文就会给予什么。生活需要朴实,语文就是黄土高坡上的一个村落,是腾格里沙漠里的一株梭梭;生活需要诗意,语文就是鸣翠柳的两个黄鹂,上青天的一行白鹭;生活需要灵动,语文就是荷塘的月色,未眠的花朵,是我的空中楼阁;生活需要温暖,语文就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是有情人送你的一束芬芳的玫瑰;生活需要感动,语文就是浩浩戈壁中的一片绿洲,是茫茫大海边的一座灯塔……语文让我们自如地欢笑,放肆地痛哭,生活如此可爱,我们永远年轻。我们必须告诉学生: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天性是聪颖智慧的,语文的性…  相似文献   

7.
正生命教育,以"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创造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生命带着创新而来,载着和谐而归,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分享着课堂教学的简单,品味着师生和谐相长的成功与喜悦。生命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自然真实,轻松和谐,就像常挂在嘴边的话语:简简单单教语文,踏踏实实学做人。生命教育提出",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学习既是儿童的本能,也是儿童的需要。做母亲的不用刻意去传授语言,  相似文献   

8.
叶桔绸 《教学随笔》2014,(10):20032-20033,32
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感性时期,因而学生的语文学习也是以感性的方式进行的。而从语言的发展来看,语言的不断丰富和不断精彩也是在生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可就是这样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血肉相连的语文,我们的孩子学起来却觉得是负着千斤之力般沉重。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还原语言生活气息,激活语文生命本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语文来自于生活 ,又促进新生活的形成。语文教材犹如一部百科全书 ,其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语文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 ,天然地与生活相联系 ,天然地与人类文明、世界风云相联系。因此 ,离开了生活 ,离开了人类的实践活动 ,语文便成了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 ,只会枯萎、干涸。“问渠哪得清如水 ,为有源头活水来” ,要使语文教学常教常新 ,要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必须引来丰富的生活活水。一、生活是语文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信息情境。人的语文能力得有一定的信息环境才能提高和发展。并且 ,人才只可能产生在先进的信息情境中 ,人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什么?是五彩缤纷的生活,需要用心细细地品;是生命绽放的绿地,需要用爱耐心地浇;是滋润心田的山泉,需要用情静静地听。卡西尔在《人论》一书中说,语文是“借以探路的拐杖”,语文是走向一个新的世界的通道。语文之于学生,应该时时顾念着他的生活质量;语文之于学生,  相似文献   

11.
人生语文     
在芬芳的语文世界里,一个汉字就是一种姿态,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情感世界。简单的一个“水”字,就可呈现江河湖海之汪洋,显示沟溪塘池之恬静;既有大浪淘沙的雄奇,又有秋水长天的明丽。语文之于人生,犹如水、空气和阳光,滋养性情,濯亮精神,升华境界。语文,根植于学生的生命之中。人永远要学习,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对学生而言,阅读、写作远非语文能力的培养问题,更非生活的点缀与调剂,而是一种生命存在的状态,一种人生的必需,一种信念和支柱。他们在阅读中寻找存在的意义并观照自身,从而确立道德理想;他…  相似文献   

12.
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于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根”。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学科,跟生活有着血肉关系。而目前的现状却是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脱节,过分强调课本与课堂。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架起一座通向语文世界的桥梁,让学生的生活及情感世界和课文的感情世界相融合,培养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提炼生活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曹振宇 《文教资料》2011,(30):59-60
语文教学要关注生命,是因为学生是涌动着活力的生命体.而且语文与学生的精神生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想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获得新的生命力,教师就要让语文教学成为构建学生精神生活、实现价值的过程,更要让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在语文教学中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15.
孩子们普遍认为语文难学而不喜欢语文课,就是我们不少老师也认为语文难教而不喜欢教语文。虽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们对"语文"二字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学语文不仅仅是学咬文嚼字,更不是学做文字游戏!实事求是地说,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孕育着语文,而人又在不断地享受生活,不断地创造生活,因此,语文与生活、与人是一个一刻也不能分割的有机整体。在这个整体里,没有人便没有生活,生活从属于人;没有生活便没有语文,语文从属于生活。因此,我们可以把语文、生活与人的关系形象地比作一棵树的枝叶、主干与根的关系,要想枝叶茂盛,我们得在根部施肥;要想学生学好语文,就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这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  相似文献   

16.
生命美学与语文教育有着深厚的学科因缘,美的本质与语文教育情投意合,二者的融合可能亦可为;语文教育的本质是引导生命向善、求真、审美,语文教育的本原是人性与生活;文学审美是必然也是必需;生命课堂追求审智也追求审美.“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生命美学观照下的语文教育,以审美眼光认识生命,从生命出发理解美.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学习语文,重在积累。在学校里,在课堂上。老师教,学生学,学字词,学句子,学作文,学古诗古文,学名家名篇,日积月累,集腋成裘。随着年龄的增长,课文越读越深,知识也越来越丰富,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社会是个大课堂,生活是书籍,是海洋,是宝藏,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潜在着语文因素。有个名家说过:“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必定生动活泼,事半功倍。”所以我们在教学语文时可以以课堂为窗口,培养学生学语文的习惯,并引导他们拓展视野,广收博取,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进而美化语言,充实头脑,丰富心灵,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文活动课以学生占有课堂为根基,在教师的导引下,生活进入课堂实现语文生活化。语文活动课这一立体的教学模式,把激趣艺术与学生个性的张扬相统一,把语文知识传授与思维训练相融合。它是实用而有超前的新型教学模式,是我们探索语文教学的又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是儿童的语文,里面包含着儿童的生活,承载着儿童的梦想,诠释着儿童的情感体验……陶行知说,"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呵护童心,引导童真,激发童趣,让学生快乐地徜徉于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天地中。  相似文献   

20.
以语文教育理论观照语文教学的实践现象,提出:教师有效备课的前提条件是要建构一个明确的、体系化的、与学段相对应的语言与语用知识体系;阅读教学应该着眼于意义建构,引导学生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领悟、积累言语形式:语文教学应该从儿童的生命意义出发,实现由科学视界向生活视界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