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喜欢高建群的《西地平线上》,这篇文章的原名是《西地平线上的落日——“雄伟的风景”之一》,在编入苏教版语文教材的时候做了改动。这确实是一个高明之举,原名(洒地平线上的落日——“雄伟的风景”之—谚把内容交代得太清楚,显得太实。改成(洒地平线上》后,更具一种含蓄美。  相似文献   

2.
正刚上过《西地平线上》一课,课堂教学中有关《泰坦尼克号》音乐的细节处理,现在想来还是比较成功的。同时也感到,课堂教学需要应变机智,应变机智源于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西地平线上》是高建群描写西部风情的散文,主要是描写西地平线上的落日在不同的背景下呈现出的不同的景象。文章描写第二次落日的情景时,两次提到了《泰坦尼克号》的音乐,这一部分,有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去学校调研,听了一位年轻老师的课,课题是《西地平线上》,其中有一个“解题”环节,就是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师问:本文原名“西地平线上的三次落日”,后改为“西地平线上”,为什么要改名?  相似文献   

4.
苏教版高中语文有一篇来自西部作家高建群的散文《西地平线上》,该文通过描写西部三次落日之美,来展现西地平线上的风景美和历史人文之美。很多人读过本文之后都会认为这种美是一种雄壮之美。的确,"壮"是本文"世间有大美"的主旋律,但我们也不可忽视这种"壮"周  相似文献   

5.
或许是原文太长的缘故,苏教版在选人作家高建群的《西地平线上的三次落日》时,做了一些修改,最重要的改动是删去了两个部分。这两部分分别是:  相似文献   

6.
<西地平线上>是高建群 又一篇充满西部风情的散文.这位名重西北的大作家对西部有着深厚的情感,这种情感的发酵在他面对胡羯深处的夕阳时便再次成了可能.他把心中的梦想投注于现实中西地平线上的三次落日里,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富有激情的文笔描述了这种"世间大美",在那辽阔、奇美的自然气象背后,传达出作家本人的审美体验和生命意识,这就是西地平线上的落日折射出的人文之光.  相似文献   

7.
卢军菊 《快乐阅读》2012,(25):82-83
《西地平线上》是一篇散文,吻合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文体特点,多数人解读它习惯从对三次落日的描写入手去理解课文主旨,这样做虽然可以把握这篇散文大部分的内容,但却无法将景物描写和人文历史的联想部分统一起来理解。其实这篇散文有另一个更好的解读抓手,那就是课文开头和结尾都出现过的一句话:"世间有大美"。解读本文,从这句话入手就能提纲挈领,更好地理解全文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对主旨的把握。  相似文献   

8.
《西地平线上》一文中的典故通常被单纯地认为是增加了“日落”的人文、历史内涵,使得“落日”拥有了特殊的美感。这只是停留于自然观察层面上的感觉。实际情况应该是,作者以“日落”的描写为载体,主要表达对“大西北”积蓄的人文历史的思考,表达对大西北所具有的英雄精神和为人类发展作出的伟大贡献的礼赞。  相似文献   

9.
沏上一杯茶,带着一本书,独自一人来到阳台上。夕阳如血,正从黄昏的天边静静落下。绯红的地平线上,半个落日正柔和地散发着橘红色的光芒,笼罩着天空下的一切,将我轻轻地拥抱,如同仙境一般。  相似文献   

10.
正小时候住的房子可以看到日落。黄昏时候,一轮红日就镶在窗边。我时常坐在窗前,等到红日沉下地平线。离开那座房子许多年了,一直渴望再拥有一座可以看到日落的房子。朋友说:"看到日落的房子是西斜的,不太好。"但我住过的房子都是西斜的,也许是巧合,与落日分外投缘,看到日落,觉得这世界还是美好的。在白天出生的我,对月夜并没有遐思,别人爱说月夜如何浪漫,可我觉得落日比满月哀伤。小王子住在小行星上,每一天,他只需要将椅子移几步,就可以多看一次日落,有一天,他看了44次日落。他说:"一个人心情哀伤的时候,他就会去看日落。"  相似文献   

11.
Ⅰ教材把握 《西地平线上》是新课标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本第四个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的第一版块“欣赏自然”中的第二篇。  相似文献   

12.
《西地平线上》是一篇个性鲜明而不失厚重感的散文,也很好地体现了高建群文学创作风格,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文本审美韵味的把握中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西地平线上》一文中穿插的相关史实的联想,不仅增加了文章的文化韵味,更是对主旨“世间有大美”的“大美”之本质面目的注解和深化,是诗意、激情与哲理的深度交融。  相似文献   

14.
正新课程教学理念更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注重个性的发展。基于此背景下的语文课堂也必须创新,使语文教学充满学术氛围,进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笔者尝试为学生营造自由研读的环境,搭建质疑平台,在质疑中强化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一、营造情境,鼓励质疑引领学生自主质疑的前提,是教师敢于跨越权威观点和先行认知,不盲从不迷信。用教师自我质疑,给学生以质疑勇气,培养学生树立质疑意识,大胆解读。《西地平线上》课堂实例:师:文章第三段为表现落日之"大",作者描述为"像勒  相似文献   

15.
小时候住的房子可以看到日落.黄昏时候,一轮红日就镶在窗边.我时常坐在窗前,等到红日沉下地平线. 离开那座房子许多年了,一直渴望再拥有一座可以看到日落的房子.朋友说:“看到日落的房子是西斜的,不太好.”但我住过的房子都是西斜的,也许是巧合,与落日分外投缘,看到日落,觉得这世界还是美好的.在白天出生的我,对月夜并没有遐思,别人爱说月夜如何浪漫,可我觉得落日比满月哀伤.  相似文献   

16.
没有人知道葵花的世界,那些安静地生长的小小的向阳植物总是在地平线上随着太阳或起或伏,在一个又一个沉默的黄昏送走一轮又一轮落日。  相似文献   

17.
<正>公猴和母猴坐在同一条树枝上看落日。母猴问:"当太阳落到地平线的时候,是什么使天空改变了颜色?""如果我们试图解释所有的事物,我们就无法生活。"公猴说,"不要说话,安静地看这美丽的落日吧。"这时,有一只蜈蚣走过。公猴叫道:"蜈蚣,你怎样使那么多条腿协调地向前迈进?"蜈蚣回答说:"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你想一下吧,我的妻子想  相似文献   

18.
爱上不完美     
动画片,并不仅仅只是给小孩子看的,也不一定要和幼稚划等号。这是一部很现实而且伤感的动画片,画面基本上采用黑白灰棕四色,很沉闷,有点灰暗,有点压抑。细腻的独白,娓娓道来,直达人心。粘士动画属于定格动画的一种,由逐帧拍摄制成,众所周知的粘土动画有《小鸡快跑》《小羊肖恩》等。动画前期制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手工触作,比如《玛丽与马克思》在摄制过程中,一共用了212个粘土人,每个人身上的各个关节都是可以活动的。所有的道具、场景甚至纽约的地平线都是工作人员用粘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江南的冬景》与高建群《西地平线上》是安排在苏教版必修一“像山那样思考”专题中的两篇课文,为写景散文的典范。如果分别被当作纯粹的写景文本来解读,景物特征、写景技巧、语言特色等方面几乎被言尽。而如果将二者进行比较阅读,从“大与小”的角度切入,则别是一番天地。下面从三个方面试析:一是景物与人物的大与小。二是审美过程的大与小,三是艺术风格的大与小。  相似文献   

20.
《黄河落日》以奇瑰灵动的笔触描绘了黄河落日的苍茫和壮观。作通过鲜活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以落日作抒情的线索,不断变换观察的位置,采用电影蒙太奇手法,将在黄河入海处、黄河三角洲、黄河草滩上以及黄河沙滩上看黄河落日的奇观妙思,写得美艳奇绝,鲜活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