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归园田居》中有这么一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课文将“拙”解释为“愚拙”,“守拙”就是“守住愚拙,这是谦虚的说法”。这种解释太笼统,没有解释出“拙”的具体内涵。其实.这里的“拙”就是上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中的“韵”、“性”,即作者的“本性、天性”。那么。作者的“本性、天性”是什么呢?那就是不“适俗”、“爱丘山”:不适合在世俗官场中交际应酬,热爱山川田园间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归园田居》(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有这么一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课本将“拙”解释为“愚拙”,“守拙”就是“守住愚拙,这里是谦虚的说法”。这种解释太笼统,没有解释出“拙”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3.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第三册,选用了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第一首。陶渊明是东晋人,其作品成为东晋文学的代表。陶诗淡而有味,蕴含颇深,语言平淡得像农家话,但内里诗味很浓。所以陶诗历时千余年不衰,脍炙人口,可见其艺术魅力之大。诗中有这么一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对于“守拙”一词,课本的注解是这样说的:“[守拙归园田]守住自己的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守拙,守住自己的愚拙,这是谦虚说法。”这个解释笔者认为不十分妥帖,诗中的这个“拙”字不能简单地解释为“愚拙”。查《辞海·语词分册》第674页“拙”字条下第二个义…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有一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课文对“守拙”的注解是“安(分)守本分,这里指清贫自守。”我认为此注不妥。一、从词义看:文中在本义上解释“守拙”为“安守本分”是不确的,因为“安守本分”不是“守拙”,而是“守分”。(见《辞海》)课文在意译上解释“守拙”为“清贫自守”也同样是不妥的。据《辞海》:“守拙”指“旧谓无应世之才,宁愿困守田园不出去做  相似文献   

5.
《归园田居》第一首是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田园诗中最著名的一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从“少无适俗韵”到“守拙归园田”)概述退隐原因。一开头,诗人就好象和一个知己朋友促膝谈心:“我这个人哪!从小就没有适合世俗的性情,生来就喜爱这清静的山野。唉!也怪我一时糊涂,竟然陷…  相似文献   

6.
韩爱玲 《现代语文》2002,(12):30-30
高中语文新教材(试验修订本)第三册选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诗,课本对“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句中“墟”字的注释为“集市”,笔者以为值得商榷。《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体现了陶渊明平易淡雅的风格,“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描绘的应是这样一幅图画:“远远望去,是一片模模糊糊的村庄,从那小村庄里,升起了袅袅炊烟。”这是多么淳朴、宁静的田园风光,正是这种淳朴宁静深深吸引了陶渊明,使他下决心告别虚伪、嘈杂的官场。而如果把“墟里”释为集市里,则顿感嘈杂之声入耳,破坏了这幅画的宁静和谐,恐非陶…  相似文献   

7.
翻开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42页,欣然又见到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第一首。一向都很喜爱清新自然的陶诗的我,不免兴奋地大声朗诵。咦,怎么还是“守拙归田园”、“草屋七八间”芽我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读的都是“守拙归园田”、“草屋八九间”,如今,当了教师,教材中的《归园田居》中的诗句竟成了“归田园”,草屋也成了“七八间”。我错了,还是教材错了芽还是我孤陋寡闻,最近又经过了新的考证芽可翻遍了有关杂志,也没有这方面的消息,问问其他同事,也都是不明其详。再说,从数字上看,“十余亩”与“八九间”也是连续的,读起来也顺口,再看上海古…  相似文献   

8.
《读山海经》是陶渊明的作品。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从开头至“吾亦爱吾庐”为第一部分,主要是写诗人的“归园田居之乐”;从“既耕亦已种”至结束是全诗的主体部分,写诗人的“耕余读书之乐”。这首诗以“乐”字为核心,主要写诗人归隐田园之后归园田居之乐、耕余读书之乐,从中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人格和精神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9.
东晋名诗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第一首“少无适俗韵”篇中有“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两句诗。对“一去三十年”句,教材和教学用书都解释为:从少年到41岁诗人辞官,大约有三十年。教学中,我们发现此说太“实”,显得生硬、牵强,故作如下辨析:  相似文献   

10.
对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性本爱丘山”一句诗,一般人往往直解其语,认为这是作者本性的自我表白,而我们则认为这是作者弃官归田时的一种愤词.如《归去来兮辞序》中所说的“质性自然”也是如此.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由于家庭与儒家思想影响,他少时就有“大济苍生”的壮志.如果他真是“本爱丘山”,(?)会“误落尘网”呢?更何况是“一去十三年”!诗人出仕,而且时仕时隐达十三年之久,这一  相似文献   

11.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相似文献   

12.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相似文献   

13.
追求“淡远”“真淳”是陶渊明诗歌之重要特点,本文从组诗《归园田居》来探讨其诗歌特色,作者以其“淡远”“真淳”为美的审美态度使平淡素朴的农村田园生活具有了独特的审美意义。从而归园田居,爱在其中,乐在其中,游在其中,灵魂获得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14.
《归园田居(其一)》一个“归”字,表露了陶渊明的心迹。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魏晋的名士风度,使之不愿媚俗;诗人的不羁性格,让他向往自由;“辞官”彰显名士风度,回归田园是其本性使然。“故乡”是诗人自由之处,是灵魂的栖所,只有那里才能安放陶渊明那不羁的灵魂,“归”心安处是故乡。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归园田居》中有“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之句.课本将“依依”一词注释为“轻柔而缓慢地飘升”.笔者认为此注释欠妥。  相似文献   

16.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茏里,复得返自然。  相似文献   

17.
追求“淡远”“真淳”是陶渊明诗歌之重要特点,本文从组诗《归园田居》来探讨其诗歌特色,作者以其“淡远”“真淳”为美的审美态度使平淡素朴的农村田园生活具有了独特的审美意义。从而归园田居,爱在其中,乐在其中,游在其中,灵魂获得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18.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崖八九间。 榆柳荫后搪,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作为中国田园诗的开山诗人,陶渊明善于捕捉农村生活中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以近于口语的质朴语言进行传神的刻画,从中融人自己热爱田园、厌恶官场的思想感情,表现出诗人高尚的品格和情操,以及他的独特审美情趣。你看,“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相似文献   

19.
《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古诗。此诗具有清远质朴的风格,结合人教版所选录的陶渊明的其余作品分析《归园田居》所表达的真正内涵,反思当下高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出现的一种现象:教师在讲授文本时常常割裂作品与作者当时的创作思想,从而导致学生不能从整体感知作品,不易让学生感受到作品展现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20.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教育必须顺其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何为顺应天性呢?解释有许多,本期稿件中体现出的如下内容我认为是与顺应天性相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