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文教学应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一要发挥语文的人文性,二要加强语文的实践性,三要重视汉语言文字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语文即生活。生活是多彩的,语文应如生活一般摇曳多彩。 语文不是教材里那几篇文章的简单相加。 能让学生热爱语文的教师才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能给予学生愿学-能学-会学-坚持学的意志品质的教师是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3.
王晓明 《文教资料》2011,(34):49-50
懂得感悟生命,以人性之美来体味文学的深刻内涵。以情感的共鸣彰显教育的真谛.教育才会进发活力,与时俱进。教育源于生命,只有顺应生命的本性,才能促进生命的发展。所以,敬畏生命,体现出教育的基础伦理,是教育的最佳境界。成功的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带领学生品味生命之花的绚丽与夺目。教学中的“生命在场”应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不懈追求。感悟生命。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这是由语文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语文教育的参与者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作为教育媒介的汉语言文字是生命意识的符号化,是人的一种生命体。语文的形象性、情感性、文化构成、生命感、人情味,都是其进行人性塑造与建构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语文教育应把培养、塑造、建构人性作为自己的职责,这也是语文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之一。但遗憾的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忘记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人的因素被淹没,人的灵性被禁锢,这也正是语文教育所面临种种问题的根源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我们不会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大学生、博士生,但我们有责任把他们都培养成一个会做人的人,即有健全人格的人。让语文的“舞台”演绎出生活的“大天地”,让语文焕发出蕴藏在我们心中的勇气、信仰及向善向美的人性力量。  相似文献   

6.
张玮 《甘肃教育》2009,(18):44-44
一篇好的文章,不只是字、词、句的简单排列,而是作者生命意识的真挚流露。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感悟生命,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感悟生命.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呢?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以极其丰富的情感为载体,内蕴了丰富的人文性,中华民族的汉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首悠远的诗,一幅优美的画,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可见,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便是语言实践与情感的完美统一。因而情感渗透应贯穿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体会情感。  相似文献   

8.
平日,我们常听大人们夸奖某小孩“这小孩悟性好,是读书的料!”什么是悟性呢?《新华词典》解释说:“悟性即知性。同‘理性’一起指认识的两种能力或阶段。”笔者在文中为什么不提“悟性”而提“感悟”呢?(庄子·刻意》有“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之说。《后汉书·崔骃骃传》中述:“唐且华颠以悟秦。”这里的“感”和“悟”分别指“感觉、感受”和“启发,使之感悟”之意。可见,“感”是“悟”的基础和前提,“悟”是“感”的发展和延伸。“感”是手段,是过程,“悟”才是目的,才是结果。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一体,有着必然的因果联系。本文中的“感悟”,笔者的本意是:面对教学这一双边活动,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感”,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鲜明地提出了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语文,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有着独特非凡的魅力,吸引了无数有志之士为之折腰。同时,作为一门以汉语言文字为教学内容的学科,对语文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大的要求。新课标提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如果真的存在上帝,那么我的一半生命掌握在上帝手中,另一半生命在自己手中。我会用手上仅有的一半生命去争取上帝手中的另一半生命。”这是外国某位作家说的一段话。是的,纵使存在所谓的命运,那么自己的命运就应该自己掌握。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引来生活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要与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民族文化气息想结合,有效补充语文课堂教材内容;语文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所得,活学活用,获得真情实感;改革现行的考试制度,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2.
感悟     
生活如茶,虽然苦涩,细细品味却是满口芳香和甘甜;生活如酒,虽然炽热似火,但也只有醉过方知酒浓……凝望我们的生活,那里有人生的百味、有我们成长的脚印、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风风雨雨。因此,我们开始感悟生活、沉思生命,也渐渐成熟起来,学会用理性的文字表达这如酒如茶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告诉我们每个人对文字的理解感悟不会完全相同,所以语文教学中不能牵强附会地统一要求.而必须重视个体对文本的理解.更多地通过感悟去体会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4.
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仅是一项挑战,更是一次机遇,结合互联网模式教学是现代教学模式的潮流和趋势,通过此次语文培训,更体会到其自强不息的学习精神,其中,差点教育中体现的潜心自耕,本色创新的教育模式也感受颇深。笔者通过三天语文培训,浅谈其感受以及对差点教育进行探究,有利于推动语文教学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语文感悟学习指的是语文学爿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的感知经验,激发自己的情感和想象,通过体味、领悟等方式,最终把握事物的本质,提高自我的一种学习方式。其本质上是以人为本,以思为中心,以积累为前提,以对话为手段的整体认知的一种学习方式。 一、语文感悟学习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程理念指出: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冀“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小学语文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情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注重人的个性的发展、情感的和谐、内心的体验。"语文教育通过语文历练过程,全面、综合地提高受教育者的语文素质,使受教育者具有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素养、言语行为素质、文学审美素质和语文习惯素质。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让语言文字鲜活起来,让学生在感悟中习得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8.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感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所学材料有真切、恰如其分的感悟,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就如何在语法教学中运用感悟作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所学材料有真切、恰如其分的感悟,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就如何在语法教学中运用感悟作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但当前的语文教育中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漠视语文教育生命精神本性的状况,强调知识领先、训练为主,结果产生了重思想、轻情感,重技术、轻审美,重理性、轻感觉,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形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课文分析的通用模式。日益增强的升学压力,层层下达的升学指标更使语文教学不得不被动地随着考试指挥棒转,使最具人文性、审美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语文教育变成知识的解构,纯技术性的机械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