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有鹏老师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的《斑羚飞渡》一课后,在《中学语文教学参》2009年第5期上发表了《语文要“脸”,还是要“头”?》一文,以一位中学政治老师的眼光,对年轻老师的“失败”课案进行了具体分析。首先,我们应该感谢王老师对语文教学给予的高度热忱和全新期待,也应该感谢王老师能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读语文教学,激发我们语文教师对教学进行更深入的反思。然而,对于王老师的观点,笔者有不能认同之处,现提出与王老师及各位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2.
王有鹏老师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的《斑羚飞渡》一课后,在《中学语文教学参》2009年第5期上发表了《语文要“脸”,还是要“头”?》一文,以一位中学政治老师的眼光,对年轻老师的“失败”课案进行了具体分析。首先,我们应该感谢王老师对语文教学给予的高度热忱和全新期待,也应该感谢王老师能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读语文教学,激发我们语文教师对教学进行更深入的反思。然而,对于王老师的观点,笔者有不能认同之处,现提出与王老师及各位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3.
谢泽友 《今日教育》2006,(7S):36-36
从教二十余载,听课无数.也上课无数,然而真正给自己留下记忆的课堂则寥寥无几。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个论断:“语文课不要‘切萝卜’似的分段讲读.而要‘剥笋子’似的层层推进。”这话给了我深深的触动。是啊!传统的语文教学不就是把一大篇文章分割成几大板块,再对每个板块提几个问题,要么讲解,要么让孩子讨论.“萝卜”切完了,课也就完了吗?  相似文献   

4.
现在不少的语文教师认为,为了完成听、说、读、写的教学任务,而死啃书本,这语文课是越上越枯燥,乏味,学生兴趣不浓。针对教师们的这种观点,我认为语文教学在“活”字上下功夫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分科教学,是现代课程体系的主要特征。上个世纪初,语文脱胎于四书五经的讲读,与数学、科学、公民、美术、音乐等并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什么是语文?叶老说得很清楚:平时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把口头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语文教学似乎又是问题多多了。跑了许多地方,听了许多课,终觉语文课新名堂多了,语文味淡了,浮躁气重了。听了陈建先老师《钱学森》一课的教学,八个字直撞心门——高潮迭起,回肠荡气。何出此言?看了下面的教学实录,我想,大家会找到答案的。  相似文献   

7.
闻夏娣 《辽宁教育》2006,(12):31-32
一看到考试卷,许多学生都会看“卷”色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除了评价上滞后外,还有试卷命题语言过于严肃,不同程度地给学生造成了心理紧张。  相似文献   

8.
文身是一种很古老的流行于世界各地的习俗,如今,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多元化发展,又渐渐地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于是,“文身”一词频繁地在报刊上出现,但同时出现的还有“纹身”这种写法。请看下面的例子:  相似文献   

9.
先请看几个例句: ①中国禽流感狙击战。(《中国青年报》2005年11月7日3版) ②狙击禽流感:一场鸟与人的战争。(《国际金融报》2005年11月4日)  相似文献   

10.
从事语教学十数年,参加校内校外、本地外地的教学研讨活动也不在少数。有一个感觉十分深刻,这就是,眼下的中学语课。语味——特别是学生所感受到的语味——似乎有越来越淡之势。何谓“语味”?拙见以为,语味应该不脱离“语言”和“言语”之核心,不脱离字、学、化、采;舍此而旁鹜,则必然会没有语味或其味寡淡。魂兮归来,语的魂是语言和言语;血肉兮归来,语的血肉是真情诚意。回来吧,语味!  相似文献   

11.
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2000年秋季启用),在“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阅读”一项中,明确提出了“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一条。本人认为增列这一条是很高明的,也是很及时的,这是看到了语文教学实际中对课文的“肢解”“割裂”的现象而作出的引导性决策,这也是抓住了课文理解的关键。本人认为,不仅课文理解应如此,就是语文教师的整个备课都应有“整体”意识。  相似文献   

12.
徐静 《辅导员》2010,(3):17-18
最近,有同学跑来问我:“徐老师,有个词我不知道怎么写才正确。您说,是‘发奋图强’正确,还是‘发愤图强’正确?”  相似文献   

13.
我曾多次旅游,都是随旅游团在导游带领下进行的。一来二去,也就知道了这种旅游的一些特点:来到景区,看到某个景物,导游喜欢问游客,这像什么?游客按照提示猜测。猜对了,导游满意;猜不出,导游也很快就把答案说出来,游每个景点的时间是规定好了的,绝对不能超时。遇到很好的景点,游客肯定要照相留念,于是赶紧准备相机,找人帮忙,还要耐心排队,终于等到后便匆忙拍照。这时游客也就没有时间再来欣赏景物了,因为得赶紧追赶队伍去,导游一般是不等游客照相的。在有些景区,遇到了山高路险,导游会推荐游客享受现代化的设备——电缆车,游客只要掏了钱,坐上去,不费什么力气,  相似文献   

14.
经常听到语文老师抱怨:语文课难上,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作文难批,批得头昏眼花,腰酸背痛,学生对批语却懒得看一眼;一学期语文课数量可观,学生能力却不见长进。笔者认为老师越“勤快”,学生就可能越懒惰。这正如家庭教育一样,父母越勤快,家务包揽得越多,孩子就做得越少,惰性就越强。因此,做老师做父母的也应该学会“偷懒”,不要包办,要给学生“做”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稍稍了解一点中学语文教学现状的人,都明显地感觉到,学生似乎不像先前那样喜欢语文学科、语文课、语文老师了;语文老师的自信似乎也不像以前那样充分了.  相似文献   

16.
《短篇小说(原创版)》2005年12期刊登的《出门在外》中有如下两句:  相似文献   

17.
教参,顾名思义是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参考的。可以说,大部分语文教师(其它学科教师也大致如此)的教学生涯,从未离开过教参。长期以来,教参确实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一个不出场的却又十分重要的角色。一、“教参”领我入门编语文教参的初衷,当然是为了方便教师备课。任何一位教师的知识面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而教参为教师备课、上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诸如课文分析,课文作者的生活环境、写作背景、生平遭际和命运、主要作品、前人对该作品的研究以及教学中可能用得到的文字图表等资料。也就是说,教参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有针对性地、集中地提供…  相似文献   

18.
一项统计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在很多学校,语文课竟成了学生最不喜欢的科目之一,而有的语文老师竟被学生戏称为“祥林嫂”。原因何在呢?就是老师把一篇很好的文章讲得支离破碎,内涵丰富的美文被讲得索然无味。无怪乎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昏昏欲睡。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语言应该具有精确性、启发陛、逻辑性、感染性、形象性的特点,所以教师的语言千万不能有“病”。教师语言的常见病有以下几种,大家对照检查一下,看自己的语言是否“生病”了,如果“有病”,请立即“医治”。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第一册《石缝间的生命》一中有这样一句话: 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是具有如此震慑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