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带娣 《成才之路》2011,(14):56-56
情境一:这是一节小学五年级的美术课。课间时,我早早进了教室,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几位学生见到我,高兴地围上来问:“老师,这节课我们画什么呀?”我说:“这节课我们接着画人物。”随后,有位学生说:“哎!又是画人。”一脸的无奈。看来前两节课的人物临摹已经让学生对这个内容有了厌倦感。  相似文献   

2.
学会认输     
这一课没有哪个学校开设,这一课却人人都应学会,这一课叫:学会认输。  相似文献   

3.
叶延滨 《中学教育》2005,(12):62-63
这一课没有哪个学校开设,这一课却人人都应学会,这一课叫:学会认输。  相似文献   

4.
这一课没有哪个学校开设,这一课却人人都应学会,这一课叫:学会认输。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实录 上节课我们利用光盘跟电视机里的老师和同学初读了课文,学习了字词,大家学得很认真。这节课,我们继续和电视机里的老师和同学学习。师:同学们好!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你们好!生:大家好!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五课——生:(齐)灰雀。师:先请大家读读这些词语!我们一起来读。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也来读一读!  相似文献   

6.
好课的境界     
《广西教育》2011,(7):21-21
2010年2月2日,特级教师王崧舟在其博客上撰文指出,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  相似文献   

7.
刘琳 《四川教育》2013,(4):33-34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论语文课的境界时,提出“人课合一”是语文课的最高境界,他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  相似文献   

8.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设计□锦西炼油化工总厂完中张凤华教材: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几何第一册第二章第6节,第77—79页。一、教材说明1.说课题目:平行线的性质2.课的类型:新授课3.教材简析: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平行线的三个性质。这三个性质是本章的重点内...  相似文献   

9.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掌声》,请大家齐读课题。生:掌声。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许多词语朋友。瞧!它们来了,快和它们打声招呼吧。  相似文献   

10.
真正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学生主体的课堂,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并在课堂上有所思有所得.王崧舟老师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种佳境;人即是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三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大德无言,大教无痕.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最美的课堂就是在无痕中出效率.这样的课堂是学生主体的课堂,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课堂.  相似文献   

11.
这一课没有哪个学校开设,这一课却人人都应学会,这一课叫:学会认输。学会认输是什么? 一个人如果听惯了这些词汇:百折不回,坚定不移,前仆后继,永不言悔……那么,他需要学会认输。  相似文献   

12.
瞧这一家子     
康松 《数学小灵通》2014,(12):20-22
笑笑考试结束后,拿了几幅统计图回家给爸爸看。笑笑问爸爸:“这是我三门功课最近几次测验的成绩折线统计图,您看哪门课进步最大?” 笑笑的爸爸匆匆地瞥了一眼,随口答道:“这还用问,当然是第三门课了!”笑笑哈哈大笑:“您果然错了!这三幅统计图描述的都是同一门课的成绩啊!”  相似文献   

13.
在对《认识液体》一课的磨课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一个细节考虑不周到,就可能使这节课逊色许多。  相似文献   

14.
一、复习导入,走近英子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9课《掌声》,上节课学过的词语还记得吗?  相似文献   

15.
记者:王老师,您好!在省第五届小语年会观摩活动中,您执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受到大家的好评,普遍反映这节课在体现学生主体性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您个人认为这一课的成功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王丽娟:我觉得这一课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得比较好。第一,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16.
《文科爱好者》2004,(22):10-14
学习要点预热 张老师:Hi,everyone!同学们:Hi.Mr.Zhang!张老师: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新课。这一课的主要句型有。  相似文献   

17.
许多教师外出听了许多课,但自己的课涛声依旧。基于这种情况,一些学校逐渐不派教师外出听课了。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听了许多课为何还是不会上课?这是因为不会“学课”。那如何“学课”呢?
  许多教师外出听了许多课,但自己的课涛声依旧。基于这种情况,一些学校逐渐不派教师外出听课了。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听了许多课为何还是不会上课?这是因为不会“学课”。那如何“学课”呢?  相似文献   

18.
自学质疑阶段环节一:目标导学课代表:同学们,我们开始这节课的学习,首先看一个微课。(课代表播放教师准备的导入微课,通过《侏罗纪公园》科学家介绍通过血液中DNA创造恐龙的神奇过程激发学生对探究遗传奥秘的兴趣,再通过视频后面的问题串导入学习:“①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是什么?②生物性状的形成离不开哪种物质的作用?③哪种物质控制着生物的性状?④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的性状,这就是这一章即将向大家介绍的内容——基因的表达;⑤展示基因表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这是研究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中的教学片段: 1.认识长方体。 师(出示长方体实物图):同学们,观察一下,长方体有几个面? 生:有6个面。  相似文献   

20.
周教授打开多媒体课件。似乎很随意地问道:“这节是什么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