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孙孟明 《语文知识》2001,(10):77-79
1920年,徐志摩留学英国,在剑桥大学王家学院就读,两年后学成归来;1928年秋,他出国讲学,再一次来到剑桥大学,同年冬回国。这首《再别康桥》的名诗,即回国途中所作。我们仔细揣摩此诗,觉得虽有模仿西人诗体的表现形式,但它的字里行间却蕴含着我国古典诗词的格调。全诗共分七节。诗的第一、二两节云:“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用“金柳”喻为“夕阳中的新娘”,十分奇妙然亦有所据:“翠柳将斜阳,偏照晚妆鲜”(阴铿《侯司空宅咏妓》)。此节诗好像跟唐人储光羲的“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钓鱼湾》)的情境有点相通,只不过一说“待情人”,一说”别新娘”而已。夕照之“柳”,有它的柔姿:“毵毵金线拂平桥”(温庭筠),有它的色貌:“一簇纤条万缕金”(牛峤),它宛若敷金镶翠的“新娘”,并在河畔倒映出迷人的“艳影”。“柳”,也许还含有“依依不舍”之意,它表达了诗人极度爱慕、极度缅怀、极度羡艳的缱绻情思。  相似文献   

2.
一、体现“人本”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以期达到“学生-教材-教师”的和谐统一。二、力求上成一堂学鉴赏课,学鉴赏的过程应是见仁见智,本课设想把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带入课堂,既营造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又突出学生的学习个性。三、遵循诗歌创作的艺术规律,体现新诗教学的特点,重视意象的挖掘、情感的把握、语言的品味以及诵读的训练。四、体现学鉴赏课的特色,创设艺术情境,增加化含量。  相似文献   

3.
宋文之 《现代语文》2002,(12):22-22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诗的开头连用了三个“轻轻的”,表现出了诗人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轻轻的来,轻轻的走,轻轻的挥手告别,诗人不愿意打破康河的宁静之美,其惜爱之情得以充分展现,并为全诗确定了情感基调。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柳树吐绿,又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像美丽的新娘一样温润,出众,可人。金柳的艳影倒映在澄碧波光里,仿佛就在诗人的心头荡漾,这一描写浸透了诗人无限眷恋的感情。诗人就要离别康桥,他对康桥一草一树的依恋…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再别康桥>的意境、艺术特色进行了赏析,并简析了形成作者诗绪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周本卿 《学语文》2012,(3):22-23
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单元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鉴赏中国新诗。选编的四首中国诗词,大多是广为流传的名篇佳作。《再别康桥》就是其中一首缠绵悱恻、清丽动人的抒情诗,也是诗人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6.
徐志摩以一首《再别康桥》奏响了以“美、爱、自由”为主题的生命乐章,它犹如一曲脍炙人口的小夜曲博得了众人青昧,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一篇不朽之作。诗人为了营造轻柔、舒缓、优美、淡雅的意境,撷取自然界既柔美轻盈、精致淡雅又深富意韵的事物为意象,幻化了迷离闪烁、缥缈不定的梦般的境界,塑造了飘逸、潇洒、多情的诗人自我形象,加之独特和谐的韵律与结构,共同融铸了以“美、爱、自由”为灵魂的理想人生.演绎出了以“美、爱、自由”为原色的缤纷世界.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时安排、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等方面阐述了《稻草人》这一课的说课设计。  相似文献   

8.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一首很美却让人难以言说美之所在的诗歌,这或许是美的至境。就如同情人眼中的少女,美,但无法用语言描摹她美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余映潮 《云南教育》2008,(10):12-15
(一)《背影》中的“嘱”《背影》中四次点背影,四次写流泪,两次发感慨,这些都是作者的着力点染之处。但文中也不乏精妙的细节描写,词语的选用也有平中见奇之妙,其中的三“嘱”就是例证: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要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课程标准》中有文言文背诵推荐篇目80篇,《木兰诗》就是其中的一篇。  相似文献   

11.
12.
严琼 《文学教育(上)》2014,(20):140-141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诗歌的代表作,作者通过分析诗歌的创作背景和逐句逐段的吟诵和赏析,从而达到对这一经典诗歌所包蕴的情感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 ,有着优美的意境 ,有着高超的技巧 ,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赏析此诗 ,应从意境着手 ,才能把握全诗的思想和艺术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一篇值得研习的散文.本篇说课材料凸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深入品味优美的语言,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主要采用点拨教学法,变讲堂为学堂,教师与学生互动探讨,借古人之"愁"来把握作者的情感线索,同时学会欣赏文中的景物描写特点,充分调起学生的诗意想象力,提高其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5.
一般认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告别母校的之作,笔者以为它是写惜别恋情的。  相似文献   

16.
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基础上,在授课前用口头语言讲解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教师将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策略的设计、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等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课前预演。它是督促教师业务文化学习和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应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笔者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小学自然第一册第二节《看一看》为例设计一节说课。一、教学设计前期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小学自然分十二册,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内容,即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和宇宙三部分。本节课是小学自然(人教版教材)第一册第…  相似文献   

17.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社会课第三册《首都北京》。 (二)教材简析: 1.知识结构《首都北京》一课,教材用“祖国的心脏”这一形象比喻和大量的直观图片,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得出“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也是我国国际交往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篇赋。 这是一首散文诗。 这是一个哲理故事。 这是一篇抒写心情的文赋。 这是一篇因景生情、因情入理的抒怀之作。  相似文献   

19.
一、说内容苏教版音乐教材第五册第十课《新年好》。二、说教材1.教材分析《新年好》是一首英国儿童歌曲,盵盤拍、F大调,由两个乐句构成一段体结构,有规律的“××××”节奏贯穿全曲,旋律主要采用模进的手法发展。曲调优美、流畅,表现了人们在新年到来之际欢庆鼓舞、相互祝贺的愉快心情。2.教学目标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1)通过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情绪、柔和而…  相似文献   

20.
许俊秀 《学语文》2006,(6):5-16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