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叶义 《考试周刊》2013,(92):110-110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还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途径实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教学目标,帮助他们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高中时期,学生面临着生理上的成熟和各种压力,现实与理想、偏激与理智、自觉与被动等复杂的矛盾相互交织,从而产生焦虑、孤僻、冲动等心理问题。为此,教师需要明确教学观念,关注特殊群体,创建趣味活动,采用分类教学,加强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引导,助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利霞 《新疆教育》2012,(14):47-47
开展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体育教学活动要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提高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自觉性,充分发挥体育修心养性特殊作用并加以拓展,协作学生开发心理潜能,渗透以认知、个性心理、心理品质、情绪情感、心理适应为主的教育,指导与帮助学生排除心理困扰,克服心理障碍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是重要的工作职责,高中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能,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有效地解决高中学生成长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品质。为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高中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了解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心理健康指导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当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高中生的心理障碍成为突出问题。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积极效果。本文指出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作用构成了现实选择,体育教学能够改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体育活动能够提供高中生人际交往的能力,体育活动可以合理调试高中生的行为。高中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协同的模式包括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的协同、教育资源的协同等。因此,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现实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宁 《华章》2013,(20)
文章从五个方面入手对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讨,包括:提高体育老师本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灵融入,把“要我学”改为“我要学”;运用回忆技术动作组织教学;利用体育竞赛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  相似文献   

7.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培养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在体育教学中,应当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体育教学的竞赛,合作等特点,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竞争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等。促进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通过体育课程建立良好的身心素质。  相似文献   

8.
刘磊 《华章》2009,(13)
对于身处青春发育期的学生,如何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教育性、竞赛性、协同性、交往性等特点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意志品质、协作精神、自控能力等,促进个性和谐发展是体育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将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张涛 《成才之路》2012,(35):88-88
体育与健康的本质含义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对于身体健康而言,这一本质容易被人所理解,而对于心理健康而言,虽然目前有了比较普遍的认识,但这种认识还处于较浅层面的。之所以做出这一判断,是因为一方面在高中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明显心理问题的毕竟是极少数,因此这个问题不容易引起实际操作层面的老师的重视。在实际教学中,高中体育教学的重点依然还在于运动技能的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一般难以纳入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视野。但这并不意味着体育教师真的在心理健康的领域难以有所作为。根据笔者的实践与思考,只要我们吃透课程标准与教材,我们还是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挥出一定的积极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
房奇峰 《学周刊C版》2010,(2):208-208
“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这是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的一句经典名言。对于处在生理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高中学生而言,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将体育教学与心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每一位高中体育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谈一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高中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高中体育教学中,既要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12.
身处高中学龄段的学生,如果不能在这一阶段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那么将对其身体素质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深入剖析高中阶段体育教育教学中不利于学生终生体育运动意识的症结,并且针对这些弊端提出优化高中学生身体素质提升教育教学模式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袁铁锋 《考试周刊》2014,(5):113-114
"健康第一"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和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作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提出有意识、有目的地采用情绪、兴趣、合作和社会性等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教学手段,达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的高中教育中,体育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于学生考大学也有一定的影响,这是其他任何文化类课程都不能取代的。所以,在高中教学中,体育文化占据了比较重要的位置。而德育,是每个在校学生在任何阶段的学习中都需要培养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正是思想成熟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德育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而体育文化对德育教育是有一定的影响的,本文就针对高中体育文化对德育的特殊价值进行简要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学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科目,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有效融入高中体育教学,进而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已经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将更有益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从若干个方面出发,结合相关实例,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体育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当前中学生不良心理现状及其原因的分析来探讨体育活动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并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从而保障学生身心都能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为全面实施"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文章以高中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为主,从各个方面介绍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举措,旨在为高中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们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体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了测试和评价,发现体育专业的学生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症状、敌对症状、偏执症状等6方面,这与体校学生自身心理发育、学校教育及教学方法有关,同时与体校学生承担着双重任务(文化学习、体育训练),压力大,以及竞技体育这一特殊专业原因有关。根据体育专业学生的这一心理健康问题,采取适当的心理素质培养方法,对推动体育专业教学和训练,强化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合格体育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振亚 《考试周刊》2010,(31):144-145
本文作者以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以及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依据,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贯穿和渗透情绪、兴趣、合作和社会性等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教学手段,以达到改善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王振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