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赢 《考试周刊》2011,(64):208-209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幼稚的问题,有多少人认认真真地回答了呢?从另一角度来说,这些问题未免有点“荒谬”和“可笑”.谁又会重视这些“荒谬”而“可笑”的问题呢?谁又能透过这些“荒谬”而“可笑”的问题看到学生那急欲求知的心呢?学生在求知欲和好奇心一次次得不到满足后,他们沉默了。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静心想一想,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强高师中文系本科语文教育课程的方向性、系统性和基本功的训练,在原有“中学语文教材教法”的基础上,我们重新构建“语文教师引论”(一年级)、“中学语文教学法”(二年级)、“语文教育学”(三年级)等三级训练体系,其中穿插安排教学见习和教育实习,使语文教育能力的培养贯串全过程。自1986级开始,我系经过四轮实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使训练体系不断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3.
刍议体能概念及体能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红波 《考试周刊》2010,(2):131-132
本文作者在分析当前关于“体能”概念的基础上,批判汲取“二元训练理论”与“一元训练理论”.在结合训练与教育工作的实际困境,提出自己对“体能”概念和分类,以及“体能”训练的见解,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话说“工具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一个时期以来,“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越炒越凶。随着争论的不断深入,“工具说”似乎越来越接近“荒谬”了。有的同志在这场争论中则走得更远,甚至认为“工具说”导致了语文教学“伪圣化“、“技术化”,禁绝个人语言、多元解读,制定一个公共的话语套子让师生使用,程式化、训练化,无视人的精神存在,无视人文涵养、人文积淀,进而对百年来的语文教育大加挞伐。综观这些批判性意见,客观地讲,也的确指出了百年来中国语文教育和“工具说”的一些缺陷,发人深思。但矫枉过正是要有一定限度的,不应脱离  相似文献   

5.
现代工程教育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一种新的工程教育观造就现代工程师,离不开现代工程教育。在国外的一些当代教育文献中,凡是用到工程教育(Engineering Education)的地方,往往用“工程教育与训练”(EngineeringEducation and Training)来替换,还有的人干脆将工程教育改换成“工程形成”(Engineering Formation)。如果不留意,还以为是作者的遣词用字技巧。但细细地品味起来,这倒并不是一种无关宏旨的同义词转换,其中蕴含了工程教育观念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改革就是要用新概念来替换旧概念,概念乃是思想的结晶。正如美国比较教  相似文献   

6.
公理法是一种有效的逻辑方法,而“四人邦”却荒谬地否定它,鼓吹所谓“一把大锉”的方法,这对我国教育、科技事业造成很大破坏。为了彻底肃清“四人邦”的流毒,促进教育、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必须批判他们对公理法的荒谬否定,批判他们所谓“一把大锉”的方法。否定公理法、鼓吹“大锉法”的谬论首先出自《为创办社会主义理工科大学而奋斗》一  相似文献   

7.
谁都知道,教育不等于训练。可有些时候,我们的教育怎么看都像是训练。 教育的本质是影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就是教育。教育更多地是指人的灵魂充实和改造。当人的灵魂受到时代的忽视时,教育就异化成了训练。 训练可以给教育带来“实效”;但当实效成了教育追求的首要目标时,人们就很难为灵魂的丰满而实施或接受教育。 训练有很强的目的性,它强化的是可能量化的东西( 如知识技能) 视的是无法量化的东西( 情感体验) ,忽 如 。 训练是封闭的,它会让你在已知领域表现得尽善尽美,却无法帮助你拓展自己的…  相似文献   

8.
对哲学和“荒谬”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从已知的情形下,至少能体味到如下的意义可能代表“荒谬”;言论背离习惯认定了的“常识”;言论超越了知识界限;言论试图以新的视角解释眼前的世界;言论在对经验作出反思,等等。从多半的意义上说,荒谬并不象我们认定的“错误”,就象常识未必是在展示“真实”。科学需要积累和多次的比较反复,哲学却需要反省和领悟。这就是为何“荒谬”的东西常有引导人们获取真谛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情感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语文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重要手段。为此,研讨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方法,对完成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一)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情感是会文悟道的中介“会文”与“悟道”,是语文科语言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双重任务。“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的话精当地阐明了创作和阅读的过程与原理。作者是“情动而辞发”,读者是“披文以入情”,其中心是一个“情”字。“情”的一头是语言文字,是作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为此,要发掘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必须从“披文”出发,剖析语言文字;而阅读是一个双向活动,在把握了作者的情感脉络后,还必须进一步体会作者“为情造文”的惨淡经营,这样才真正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要  相似文献   

10.
一等奖1.《教育激励的理论与实践》(吉林省教育科学院;专著;主编:颜震华、王绍海)2.“改进和提高现代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之我见”(吉林大学;论文;作者:张文显)3.“开展省级课程评估,促进高校课程建设”(吉林省教委高教处;论文)4.“关于教育的性质与特点”(吉林省教育科学院;论文;作者:韩树华、舒松)  相似文献   

11.
《看球记》(6年制第8册)通过细腻描述作者在电视机旁观富“中国排球队迎战南朝鲜劲敌”的心理活动,表达了观众和球员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教学的,应该根据课文特点,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的,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热爱祖国的教育,培养其爱国情感.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没有了“语言文字训练”的提法。课程目标也随课程价值转型而重建。但语文教育就是母语教育的实质不变。“语言文字训练”是学习母语的必经之路。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课标精神,并据此对语言文字训练进行新的审视,合理扬弃,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母语教育。  相似文献   

13.
召唤:教育跟上世界发展的现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此文是就全球教育在东京召开的“大学联谊会研究大会”的主题演讲《迎接21世纪》一文的节选。作者格劳斯门是设在夏威夷州的首府檀香山的“东西文化交流中心”为“在学校推进对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了解研究计划(CTAPS)而设立的“教育协作团”的负责人。这是一个三年的研究项目,由该中心和“卡斯特尔科克”公司(夏威夷州教育部合办)及“亚州学会”共同主持。作者还是“国际教育和跨文化教育斯坦福项目(SPICE)”的前负责人。  相似文献   

14.
“四人帮”出于其反革命本性和篡党夺权的罪恶目的,蓄意破坏和篡改毛主席亲自制定的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的政策,各对教育工作的许多重要指示,给广大教师戴上“臭老九”、“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帽子,当作“专政对象”,残酷斗每,无情迫害,极大地挫伤了广大教师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他们为把广大革命教师置之死地而后快,接二连三地抛出了种种荒谬论点。  相似文献   

15.
目前的基础教育侧重个体知识的掌握,缺乏人格教育的施行。我们认为,实施人格教育的策略和方法纷繁多样,且功效各异。中学生人格教育有许多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方法,作者尝试用以下方法在作者所处学院的中职部作了一年的干预,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一、加强“心情教育”国际教育基金会的专家们指出,人格教育是借助于伦理道德的教导和训练,使人达到内心的和谐及人际关系的和谐,因此心情培养与道德训练,共同构成了人格教育的完整内容。“心情教育”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引导人们理解“真爱”,学会关爱他人,让真诚的爱在人与人之间流动。教师要以良好的心…  相似文献   

16.
目前语文教学的着力点依然还是放在“写什么”的解读上,即所谓“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而对于“怎么写”,则重于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修辞手法之类,而对于更基本、更重要的“用什么写”,即作者借以表情达意的语言材料(思想情感的物化手段)却等闲视之。似乎学习母语,词语运用方面可以无师自通似的。任何脱离了书面语用训练的“合作、探究”、“感悟、体验”,都无异于有声有色、热热闹闹的假把戏;任何脱离了书面语用训练的“人文性”表演,只能是一文不值的空头支票!语文课堂训练的第一要务不是重…  相似文献   

17.
荒谬逻辑是《阿Q正传》中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阿Q正传》中荒谬逻辑的解读,分析了这些荒谬逻辑的由来和用意以及作者的创作动因。在《阿Q正传》中,荒廖体现着真实,荒谬中包含着机智和幽默,荒谬中透视出深刻和沉重。  相似文献   

18.
学会自由     
“言论自由”,是被写进我国宪法的。但很多同志对此理解并不深入。比如,“荒谬言论”能否享有言论自由呢?这个问题,是人们常问的一个问题。如果您不假思索地回答:“荒谬言论哪能给言论自由呢!”恕我直言,您立刻掉入了“陷阱”——这“陷阱”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请问。您如何判定还没有说出来的话,是‘荒谬’言论,使您能事先就剥夺他的言论自由?”我想,除非您能大言不惭地宣布自己是“洞察一切”的神仙,尚未说出就能判定言论荒谬。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笔者在原苏联教育科学院劳动训练与职业定向研究所进修。现将了解到的有关资料简介如下,供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一、劳动训练和职业定向的历史沿革概而言之,建国70多年来,苏联普通学校学生的劳动训练和职业定向(即职业指导,下同)教育经历了“四起”(20年代、卫国战争期间、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四落”(30年代、1946—1956年、1964—1974年间、80年代末至苏联解体前)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第一场雪》描述了胶东半岛上的第一场大雪 ,重点描写雪后的美丽景色及作者的联想 ,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教学难点是透过雪景及联想 ,体会作者的喜悦和赞美之情。教学本文要紧扣语言文字训练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使学生较透彻地领会文章内容 ,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一、初读全文 ,感悟美景   “同学们 ,还记得今年冬天我们这儿的第一场雪是什么样的吗 ?说说看。” (学生自由发言。 )“作家峻青于 1962年写了一篇有关雪的散文《第一场雪》 (板书课题 )。他笔下的雪景又是什么样的 ?对这场雪作家怀有怎样的感情呢 ?”开篇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