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两种说法关于假言判断中的条件定义问题,逻辑学界历来颇有争议。孰是孰非,迄无定论。一种说法认为:应当将充分条件定义为:“有之必然,无之不必不然”即“有 p 必有 q,无 p 未必无 q”;将必要条件定义为“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即“无p 必无 q,有 p 未必有 q”。(以下简称“甲说法”)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应将充分条件定义为“有之  相似文献   

2.
我国历来有“刑始于兵”的说法。如《辽史·刑法志》说:“刑也者,始于兵而终于礼者也。鸿荒之代,生民有兵,如蜂有螫,自卫而已。”《隋书·刑法志》说:“刑者,甲兵焉。”征之古籍,上述说法皆有所本。《国语·晋语六》说:“夫战,刑也。”  相似文献   

3.
关于“醇”的定义目前化学书中说法不一,大致有下列三种:A.“烃分子中氢原子被羟基(-OH)取代后的生成物叫醇。”B.“醇是分子里含有链烃基结合着的羟基的化合物。”C.烃类分子中饱和碳原子上的氢被羟基取代生成的化合物叫做醇。”我认为C说法是正确的,其余二种说法皆不准确,理由如下:根据A的说法,“醇”主要由二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以“丰”命名之地不少,得名各有渊源。然其在地名语源考证上,有的说法固定,有的则分歧很大。徐州率县之所谓“丰”,其来源就有多种说法: 其一说,战国时期丰邑由魏国迁徙而来,所  相似文献   

5.
甲:我说校园生活只要四个字就能概括:如诗如歌。乙:有这说法吗?甲:“有这说法吗?”瞧这模样,就知道赶不上时代潮流。当代校园最酷展现:诵诗校园,放歌生活。  相似文献   

6.
一、东家与“东人”《儿女英雄传》上有这样一句话:“在下姓李,邓九太爷便是敝东,人不在家里,大约还得个三五天回来。”人民文学出版社本、西湖书社本和广西人民出版社本均标点为:“……邓九太爷便是敝东人,不在家里,……”汉语中只有“东家”的说法,没有“东人”的说法,因此也就不能说“敝东人”,  相似文献   

7.
温馨的家     
家的说法有好几种: home,house, family。但family绝对是最温馨的一个。真正的“家”是home,它含有“温暖”、“舒适”的意思,比如:  相似文献   

8.
关于古鼻音韵尾演化的问题,历来说法分歧。比如演变的时代就有好几种说法:张琨先生说:“双唇鼻音韵尾转变成为舌头鼻音韵尾早在汉朝秦陇一带和蜀郡就已经发生了。”王力先生说:“到了战国时代,侵部分化为侵冬两部。”严学宭先生则说:  相似文献   

9.
一、“赋”名来源于《诗》“六义”之“赋”“赋”,作为文体的一种,其命名的由来,一般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来源《诗》之“六义”;一是按《汉书、艺文志》所说“不歌而诵谓之赋”。这两种说法究竟何是何非,尚需作一番认真而细致的考察。《诗》之“六义”,一见于《周礼》,再见于《毛诗序》,其内容为曰风、曰赋、  相似文献   

10.
不知从何时起.报刊上出现了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令人堪忧。如《新华文摘》1999年12期转载的顾卫临《科学普及走出低层次徘徊》一文中的一个小标题:“令人堪忧的国民科学素养”。人们表示“某事让人忧虑”这一意思,一般有两种说法:一是“堪忧(值得忧虑)”.一是“令人忧虑”  相似文献   

11.
知行关系如何,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大问题.就其历史发展而言,概括地讲,大致有三种说法:一是“知易行难”说,二是“知行相须”说,三是“知难行易”说.第一、三两种说法,讲的是知行的难易问题,第二种说法,讲的是知行的先后轻重问题。陆九渊“知之在先……行之在后”说,王守仁“知行合一”说,都可以归于这个问题中.除了孙中山“知难行易”说晚出于孙奇逢,姑不论及外,而其他两种说法,孙氏都有论述,而且讲得颇为详细,他既讲“知易行难”又道“知行相须”.他所理解  相似文献   

12.
我能说服他     
这是复习“长方体与正方体”时的教学片段:师:同学们,下面我们用手势表示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当判断到“一个木箱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时,有一小半同学表示“√”)为了弄清原因,我让认为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同学站起来,并请其中一位学生对自己的判断加以说明。师:下面请你说明一下,为什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生1:因为我们在求一个容器的容积时,往往用它的长乘宽乘高,而长乘宽乘高得到的正好是它的体积,所以我认为木箱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持“正确”观点的学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正当我想告诉他们,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时,许多持“错误”观点的学生举…  相似文献   

13.
《安徽教育》编辑部: 我在进行小学数学总复习时,参阅了一些参考书,发现对“最小的倍数是什么”的问题有不同的提法。一种说法是:“零是任何自然数的倍数,而任何自然数都是零的约数。”另一种说法是:“我们在讲数的整除时所说的数,在小学一  相似文献   

14.
钟瑛 《语文知识》2003,(6):17-17
汉语十分讲究语序,相同的几个词如果组合方式不同则表意常常相去甚远。据说有这么一个典故,讲的是某人曾将“不可随处小便”改成“小处不可随便”,这一改可谓化俗为雅,变平淡为精警。正因如此,论及“易序”语言现象者,便常常提到这个典故,只是说法各异。笔者所见就有四种“说法”:  相似文献   

15.
现如今,社会上有一种很普遍的说法:“得什么千万别得病”,虽这种说法不可能实现,但是却反映出这样一个社会问题,那就是医者与患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扑克牌的产生时间、地点众说不一,有1392年产生于法国的说法,有1379年问世于比利时的说法,有17世纪从美国惠斯特演变的说法,总之,扑克牌历史悠久。 每副扑克牌有四种花色,即红桃、黑桃、方块、梅花。“红桃”是心形,象征勇敢、智慧、爱情;“黑桃”一词是从意大利语SWORD(宝剑)转义而来的,故“黑桃”花很似一把刀把被缩短,同时刀刃被夸大的宝剑图案;“方块”是钻石形,象征财富;“梅花”的黑色三叶,源于一种三叶草,这种草难得有四瓣的。欧美习俗认为:谁发现了四瓣三叶草,就会给自己带来运气,故“梅花”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在顺利返回地面后接受了媒体的采访,有记者好奇地问:“你在太空中看到万里长城了吗?”杨利伟不假思索地回答:“没有。”“能看到”说法曾广为流传记者提的这个问题也是很多人想问的,不知从何时起,“中国的万里长城是太空中能够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建筑”的说法就广为流传。据说是得  相似文献   

18.
问:在第一课中有 to be made of 的说法,我们在别处还见到有 to be made from和 to be made up of 的说法,它们有何区别?答:to be made of 和 to be madefrom 的意思都是“由……制造的”。但是 to  相似文献   

19.
谈到教师素养与教学效果的关系时,教育界曾流行一句很形象的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现在,许多教师认为这一说法只反映了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上的数量关系,没有反映质量关系,如果教师的这“一桶水”没有及时更换,也就是说教师的知识没有及时更新,就会出现知识的老化,会误人子弟。于是,又有了一种新的说法:“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水。”笔者认为,这一说法仍有值得商榷之处:第一,如果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上保持“一股泉水”与“一杯水”的关系,就可肯定地说是合格教师吗?未必!因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第六册《屈原列传》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其中的“疏”字,课本注释为“疏远”。《教学参考书》“补充注释”第4条录入一种说法,认为“自疏”应断入上句,“疏”作“疏忽”解。这两种说法都不正确。虽然在《屈原列传》中,“疏”字也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