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新课改的宗旨,就是鼓励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创新,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创新.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用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的话说是"学生的桎梏,语文的扭曲,文学的悲哀.它束缚人,折磨人,摧残人".  相似文献   

2.
孙海芳 《红领巾》2005,(5):112-114
文学与疾病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如果从性别差异出发,我们会发现女性作家作品中的疾病主题与男作家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与患者的角色、自我意识发生关系.在女作家笔下,女性的疾病成了受害的隐喻,女性的疾病与女性的角色冲突、与女性性别紧密联系了起来.新时期女性文学对疾病主题的表现则主要集中在女性的生理疾病方面,病妇形象更多地患有生理意义上的疾病,遭受着身体病痛的折磨.在这些作品中,疾病变成了一个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思考生存方式的隐喻.  相似文献   

3.
读完《争气》这篇短文,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者呱呱落地不久,一场丹毒病给他留下了右臂不能上举的终身残疾,并且由于疾病的折磨,他的智商也受到影响。上小学时,面对着别人的挖苦和嘲笑,他曾经感到屈辱,后来,作者在书店做过临时工,在菜场拉过菜。80年代初,他考上了南京市文学讲习所。然而,又因他原先的职业而遭到同伴的讽刺和讥笑。生气之余,他发誓要争口气,让菜花插在文学的殿堂上。一年  相似文献   

4.
越残酷的战争越需要有美的心灵。 战争的炮火熏乌了人的眼睛,密集的子弹穿透了人的肉体,成河的鲜血制造着硕大无比的惊恐与焦虑。战争的残酷无情剥夺着人们脆弱的心灵,战争是难以抹去的污垢,让那个年代里的人们无法擦拭。如何让这样的人们在硝烟中找到生活的美好,如何让饱受折磨的人们在漫长的封锁中缓解心灵的苦痛,这需要有某些东西带给人们新鲜的气息。此时,文学就成了浸润心灵的一泓清水,而孙犁就在这刻创造了似水的文学。  相似文献   

5.
窦娥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一个著名的悲剧典型,正如“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人们对窦娥这一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的解读也是全方位、多层面的。沈永生老师认为,窦娥因柔弱而反抗而美,她是一个被封建社会黑暗现实折磨得不行的柔弱的反抗者,你认同他的说法吗?  相似文献   

6.
除了要承受战乱、饥饿、繁重的家务、感情的折磨,萧红还要承受妇科病、怀孕的负担、产后的虚弱。这一点,被人们忽略了。在大家眼中,萧红只是一位女作家,很少有人想到她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女性。在一个男性中心的社会里,萧红的悲剧是宿命的。而对根深蒂固的男性霸权,她只能是一个"软弱者"、一个"失败者"。事实上.萧红打破文学陈规的创作,一直受到各方面的批评。这使得萧红常常深陷在不被认同的苦恼中。她的文学理念超越了救亡压倒启蒙的时代,因而也就不能被同时代人所理解。——桑农《世人对萧红的误解》  相似文献   

7.
冯渊 《高中生之友》2011,(Z2):59-65
除了要承受战乱、饥饿、繁重的家务、感情的折磨,萧红还要承受妇科病、怀孕的负担、产后的虚弱。这一点,被人们忽略了。在大家眼中,萧红只是一位女作家,很少有人想到她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女性。在一个男性中心的社会里,萧红的悲剧是宿命的。而对根深蒂固的男性霸权,她只能是一个"软弱者"、一个"失败者"。事实上.萧红打破文学陈规的创作,一直受到各方面的批评。这使得萧红常常深陷在不被认同的苦恼中。她的文学理念超越了救亡压倒启蒙的时代,因而也就不能被同时代人所理解。——桑农《世人对萧红的误解》  相似文献   

8.
李雪 《现代语文》2005,(11):34-36
一 戈麦在文学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源于他那敏感的,甚至是病态的精神气质。这既使他终身遭受痛苦的折磨并以自杀结束一生,却也造就了他对生命的敏锐感受和深遂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是揭露了封建礼教的虚伪性和残酷性的惊雷狂飙。《狂人日记》中塑造了一个反封建的斗士,一个狂人的典型。他是受着吃人的封建礼教摧残折磨的“被迫害狂”。但他即使在  相似文献   

10.
曾参加过几次大型的培训活动,主要是以网络的形式学习的.对于身为农村教师的我来说,这样的培训说是学习,实际上却是一种折磨. 折磨一:课时安排太多 一次网络培训,动辄几千分钟,折合起来为五十多小时.如果要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那么,也就意味着每天都得上网一个多小时.而这一个多小时对于时间排得满满的我来说,必须得争分夺秒才能挤出来.等一切搞定已是晚上10点以后了,逼着我不得不在有些时段采取"挂机"的方式来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11.
《紫颜色》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品,它为作者赢得了至高无上的文学荣誉,奠定了艾丽斯·沃克在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大家的地位。《紫颜色》以书信体的形式,通过描写黑人女主人公西丽在遭受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双重压迫的悲惨境遇,直到取得独立和解放的漫长历程。在她前半生的悲惨遭遇中,离不开折磨欺凌她的男人——继父和丈夫,而在她后半生寻找独立的过程中,离不开她的姐妹——莎格。基于此,在比较视野下,探究小说中继父、某某先生和莎格,在西丽苦难和独立成长过程中的异性爱与同性爱,从而分析情感在西丽走向觉醒道路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海因里希·海涅(1797-1856),出生在德国莱茵河畔杜塞尔多夫一个破落的犹太商人家庭。父亲经营呢绒生意失败,家道中落;母亲是一位医生的女儿,生性贤淑,喜好文艺。在她的影响下,海涅早早地产生了对文学的兴趣.可是他却不得不遵从父命走上经商的道路,十八岁时到叔父开的银行里实习。在富有的叔父家中,海涅不仅尝到了寄人篱下的滋味,更饱受失恋折磨。  相似文献   

13.
《家教世界》2014,(11):43-43
二战时,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纳粹法西斯在对犹太人进行残酷折磨和疯狂屠杀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犹太人在那种极其艰难的时刻,在随时就要失去生命的时光,他们随身携带的竟是几本书。除了《圣经》,还有一些科学、自然、地理、文学方面的书。  相似文献   

14.
一只鹭鸶     
我那善良的母亲,在特殊的那天,亲手杀死了一只鹭鸶!而她的心,竟因此而承受了几十年的折磨。  相似文献   

15.
原型通常是指在世界文学中重复出现的一些基本内容,例如题旨、意向、母题和素材等等。弗莱的原型批评就是对这些反复出现的现象进行综合性分析。弗莱就是要打破作品之间的隔膜,从中找到普遍存在的共同意义。希腊神话中窃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被锁在高加索悬崖上,长矛刺穿他的胸部,大鹰每天早晨来啄食他的肝脏,几千年的折磨铸就了这个悲剧英雄——为人类受难的原型。受难的耶稣"形象现已成为原型意义上的文学意象。哈代在《苔丝》中将心甘情愿承受磨难的女主人公苔丝描写成耶稣基督精神的载体,体现了纯洁、忠诚的女性准则。中国神话中的大禹之父鲧和为求雨而被暴晒至死的鲧,都是受难原型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李纲是南宋抗金名臣,以忠诚义气炳然史册。他著述甚富,诗文留存也较多。建炎二年,他被谪移万安军,于是开始了长达一年的海南之行。虽然路途艰难,所经之地也多荒绝之乡,但李纲却以平静坦然的态度面对这一折磨。他一路上作诗近百首,绝少悲怨之气,却多忧国之泪,呈现出雄健光明的风格面貌。李纲诗歌的忧国情怀与刚健之气开启了南宋爱国文学的先声,成为南宋文学的最强音,有力推进了南宋文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文学圣洁光泽的渐渐褪却及其不断变化,无论其形式、载体还是内容,都使我们对文学现状不得不产生新的思考.以往对文学的尽可能的行而上的界定难以解释当前的文学现象.在文学发展的千变万化的表面背后潜隐着事实性的、动态性的存在--欲望,文学在语言文字里表达着欲望,在创作主体与读者各自的满足里展现了当前文学存在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童年印象     
《中国教师》2004,(6):4-10
童年时代,应当是快乐、幸福、自由的,但<中国教师>调查发现,接近半数的孩子认为自己的童年并不快乐,不快乐的原因主要是学习的压力、考试的折磨.而在教育社会学者的视角下,严重的成人化倾向几乎剥夺了孩子的童真.  相似文献   

19.
对于文学翻译工作者来说,文学研究是从事文学翻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主要以诠释学为理论基础,在肯定作者本意的前提下,论证了文学研究的必要性,指出文学研究可以有效地修补译者和作者在历史文化背景和个体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差距.在文学翻译的视野下,源语世界的文学研究重在对各种批评方法的合理利用,而译语世界的文学研究则有助于提升译者的文学和语言素养,二者从理解和表达两个方面为作品神韵的传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科举与女性——以明中期至清初的通俗小说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代,女性是被科举制度排斥在外的一个社会群体,但在这样一个科举社会里,她们却也不可避免地与科举产生种种关联.从明中期至清初的通俗小说中,可以看到一副体现女性生存轨迹的线路图:从被科举隔离,到欲图参与科举,并通过婚姻干预科举,乃至最后因为科举而被忽视、被遗弃.更为重要的是,男性在得到科名后,便可以只享受科名带来的荣耀和利益,忘却曾经的折磨,但女性却还是沉浸在诱惑与折磨并存的困惑中,这或许才体现了科举影响下的大众,不论是男性和女性,更为真实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