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游论诗,“功夫在诗外”,我觉得,加同写诗一样,采写新闻稿,功夫在稿外。采写《宜都县维护人口统计严肃性》一稿时,我没料到它能评为全国好新闻二等奖,因为这条消息完全是偶然拾得,从构思到写成只花了一个多小时,可谓“得来全不费功夫”。当然,稿子写成后,我的直  相似文献   

2.
小刘: 你寄给我的稿子收到了。很高兴,我能够作为你这篇新闻稿的第一个读者。读了以后,我有这样一个想法:如果能在这篇新闻中作一些细节的描写,就能引人入胜了。你既然征求我的意见,我就借此机会谈谈自己在新闻采写中描写细节的一些体会,与你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3.
写新闻要真实,连细节的真实都不能忽视。去年,我写了一篇人物通讯。文中的主人公是某厂厂长。为了突出他的清正廉洁,我写了他家简朴的陈设:家俱陈旧,至今仍看14时黑白电视,连沙发都没有。稿子发表  相似文献   

4.
今年1月6日,《四川日报》一版刊登了我采写的稿件《西昌成为普及初等教育市》。这篇稿子发表后,在我市引起很大反响。回想这篇稿子的写作经过,要感谢《新闻与写作》杂志的指导。我1988年7月才开始学写新闻稿件。1989年7月月,订了《新闻与写作》,它对我采写很有指导作用。《新闻与写作》1990年第9期,发表了四川省汉源县委宣传部龚儒全同志写的《要主动出击》  相似文献   

5.
去年4月底,市委宣传部组织新闻媒体采写一组关于河北冀衡集团的系列报道,我写的一篇是关于艰苦奋斗的。我想艰苦奋斗不就是勤俭节约吗?第二天采访时,心里有些矛盾。因为河北冀衡集团有漂亮的办公大楼、现代化的办公设施,这与艰苦奋斗是否相悖呢?由于稿子要得紧,来不及细想。连夜赶写了  相似文献   

6.
我从事新闻采写18年来,因受文化水平偏低、新闻知识欠缺的限制,有不少稿件投寄新闻媒体后就石沉大海。每当我辛辛苦苦采写的稿子被编辑扔进废纸篓或这种不懈的努力被别人冷嘲热讽时,我采写新闻的热情丝毫没有冷却,反而热情更高,因为我迷上了这一行。我一直认为,只有不懈地坚持下去才  相似文献   

7.
二、科学性和可读性作为一个记者,在采写科技人物时,我仍时刻不忘要站在读者的立场,考虑怎么写,写什么,读者才会爱读。采写中,我运用多种文学艺术手段,刻画出活生生的、能感染读者的科学家。有的同志注意了可读性,在筛选材料时,尽抓一些生动的轶闻趣事,忽略了科学性。怎样做到科学性与可读性的统一?我感到,关键在选择能够体现科学性的典型细节。  相似文献   

8.
新华社今年一月四日播发的《城乡全力以赴夺取今年农业丰收》一稿,是我們对改进綜合报道的一次尝試。这里写的是集体采写这篇稿子的經过,中間也談到我对改进新闻写作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我同何卓新、余辉音共同采写的《首都人民喜谈“没想到”》(刊于一九八二年八月二十二日《北京日报》)一稿,被新华社评为一九八二年度得奖好稿。回顾这篇稿子的采写过程,我从合作的老记者和修改稿子的领导、编辑身上学到许多东西,特别是在选择报道角度、运用典型材料、认真锤炼语言几个方面,更是受益非浅.  相似文献   

10.
孙巡 《传媒观察》2007,(2):39-41
2005年底,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后,我给自己出题:沉进乡村,看看新农村建设能写多少稿子?到2006年底,这一年中,我独自采写,包括与同事合作,发表25篇版面头条,其中,20篇被评为新华日报当日好稿,近10篇稿子被评为月度好稿。  相似文献   

11.
我是从1980年开始业余写稿的。刚开始时,我认为报纸天天看,广播天天听,写稿子没啥难的。当时单凭着一股子热情,见啥写啥,结果写了近一年,一篇稿子也没有见报。周围有的同志说:“把本职工作干好就行了,何必自寻烦恼!”这时我也产生了打退堂鼓的念头。政治处主任知道我在写稿中遇到了困难,鼓励我要知难而进,还送给我一木《新闻写作常识》。我从这本书中受到很大启发,懂得了要采写有价值的新闻,而不是有闻必录。打  相似文献   

12.
姚广宽 《青年记者》2006,(17):46-47
在决定是否写这篇章时,我犹豫了很久。从稿子上讲,《城阳村的城市化之路》一写得并不出彩,这也是我一直未动笔的主要原因——没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可以总结的;但若从在城阳村10天里的经历来说,用“刻骨铭心”来形容也不为过,它让我切身感受到了,作为一名记,扎实深入地采写一篇调查性稿子有多么不容易,更进一层,也让我对新闻记这一职业本身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书信往来     
《视听界》1986,(5)
编辑同志:您好! 5月6日县广播站播出我采写的小故事《“圆镜”没有破》以后,想不到故事的主人公小×立刻找上门来,气咻咻地责问我:“你写这篇稿子为什么不告诉我本  相似文献   

14.
欧福泰 《新闻前哨》2012,(11):59-60
一次,我派一名年轻记者去采访农民土地入股分红的情况。原想这篇新闻应该写得较为出彩,因为农民土地入股是个新事物,这样农民一边腾出身来去企业上班领工资,一边还可坐收土地所带来的"租金",增收之乐有谈的。过了几天后,这名记者将写好的稿子交上时,我一看,干巴巴的没什么"肉",也没有新闻细节,有的只是  相似文献   

15.
写稿子要有吃苦精神。不吃苦,不去深入采访、收集第一手资料,就很难写出有分量的稿件。我从1985年下半年开始学写稿,被采用的200篇稿件无一失实。我坚持不写道听途说的稿子,不写浮夸吹牛的稿子。1989年7月23日,江苏电台社会新闻节目,采用了我写的《家庭节约奖》一稿。在采写这篇稿件时,村干部当时只对我说,老党员夏候奎如何省吃俭用,教育下一代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了使稿件做到真实、准确,我冒着大雨,去了夏候奎的家。回来时我差一点跃进路边的水沟里。采访结束,我一气呵成,写出了夏  相似文献   

16.
在基层常听一些报道员叹惜:“我写了不少稿子编辑就是不用。”在编辑部又常听到编辑们议论:“能用的稿子太少了。”我想,这其中的矛盾,恐怕与写稿标准和用稿标准有很大关系。其实,写稿与编稿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发表出去传播信息,引导舆论,启迪思想,推动工作。应该说,目的相同,标准就应该是一样的。但实际上,许多稿件难以刊用,主要是采写者对用稿的标准不清楚,编辑要这样的稿子,他给那样的稿子,这种产销不对路,显然是没有在同一标准下衡量稿件。这是出现矛盾的症结所在。为什么会出现写与用两个标准呢?关键还是心中缺…  相似文献   

17.
我写的一篇农村通讯《灾年》在《新华日报》上发表出来之后,有些同志觉得这篇东西材料丰富,较为动人,要我谈谈采写这篇稿子的经验。过去我很少写通讯,谈经验是说不上的,现在只把采写的一些过程闲拉呱一阵吧,对别人不见得会有什么用处,谈得不好,切莫见笑。《灾年》这篇文章的主题,是用前后对比比方式,报道了苏北人民一九六一年由于有了党的领导和人民公社,怎样战胜了此一九二九年还要大得多的旱灾,而且获得了好收成。  相似文献   

18.
一些通讯员常常因为写不出一篇象样的稿子而苦恼.我也曾有过这样的苦恼. 提高稿件采用率靠什么?提高稿件质量的关键在哪里?下面,我联系自己采写《亏心钱一分也不赚》一稿(载《北京日报》1983年9月10日)谈点粗浅的体会. 放箭要对准靶射箭比赛场上的运动员如果不对准靶子就放箭,那就是“无的放矢”.我们写稿子如同射箭,若抓不准问题,其针对性和指导性就差.因此,我  相似文献   

19.
谢顾问:我在采写新闻稿件时,常常因为稿件时效性不强而“告吹”。我向一位老报道员讨教,他开导我说,搞新闻要“打提前量”,估计一定要发生的事实,可以提前5—10天就把稿子写好,尽快发走。不然,稿子到了编辑手里,往往就成了“马后炮”。我不明白,为了不使稿子成为“马后炮”,就得“打提前量”吗?36232部队张景奇张景奇同志:那位“开导”你的老报道员说的话是不可听的。新闻报道稿件的确应注重时效,有时候,一篇稿子的时效性如何直接关系到稿子的成败。但是,提高稿件的时效性,主要靠快采快写快发,而绝对不能用“打提前量”的…  相似文献   

20.
应付各方面挑战“1998法国世界杯”已渐渐远去。但这次的经历在记忆中慢慢地沉淀后,反而还清晰了起来。因为我亲自到法国采访了这届世界杯,与电视里的世界杯是大不相同的。在法国世界杯期间,我的一篇采访日记中写道,记者采访不仅仅是写稿子,写稿子前后有太多的事情要处理,有些事简直就是挑战。例如,吃喝拉撒睡,甚至还有油盐酱醋柴。写完稿子最重要的是要把稿子传回去。传稿子是记者出国采访的大事,也是最现实的一个“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