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汉成 《学语文》2014,(4):29-29
本幕的前一场先写周朴园和鲁侍萍不期而遇,通过叙谈揭示了故事的原委,后写他们各自的处境,真情回顾后又进行了激烈的思想交锋。当周朴园使出资本家擅用的手段——用金钱来补偿感情时,侍萍愤而撕碎五千块钱的支票,并说了"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相似文献   

2.
问世于三十年代的《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杰作。剧本以周、鲁两家各种巧合的血缘性爱关系所构成的矛盾冲突为“经”,以工人鲁大海与矿主周朴园不可调和的阶级斗争为“纬”,织成了一幅主副线交叉的舞台画面,深刻揭露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种种罪恶,并赋予它广泛的社会意义,反映了黑暗腐朽的旧中国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雷雨》中的人物都具有典型性,错综复杂的矛盾旋涡把每一个人都卷进了深潭之中,表现了各自特有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周朴园和侍萍(即后来的鲁妈)是转动强烈的戏剧冲突齿轮的轴心人物,所有的纷至沓来的夫妇之间、父母之间、子女之间、主仆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雷雨》是著名戏剧家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一部杰出的剧作。曹禺殚精竭虑,构思五年,执笔半载,创造了这部令人叹为观止的剧作,迄今依然活跃在戏剧舞台上,这确是五四以来剧坛上少有的现象。今就《雷雨》这部作品的戏剧艺术成就,略抒管见,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第一部戏剧作品,也是他的成名作、代表作。作品于1934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便以其深刻的主题和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轰动了全国。周恩来曾经说过: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以及中国话剧史上的里程碑式著作,著名剧作家曹禺的《雷雨》,展示了尖锐的矛盾冲突,以朴实自然的戏剧语言刻画了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反映了重大而深刻的主题,展示了经典戏剧的艺术魅力。笔者在指导学生精读《雷雨》第二幕"周鲁会"时,用弗洛姆的爱情心理学理论来分析周朴园的语言,从其"弃爱"与"问梅"的看似相互矛盾的言行中,深刻理解其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6.
《雷雨》是中国现代最杰出的戏剧家曹禺的代表作,它的主题意蕴深刻,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是我国现代戏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之一。它通过一家两代人的恩恩怨怨,集中表现了在浓厚的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里的人的悲剧和由此折射出的社会悲剧,它控诉了带有封建本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表现了对理想的人性和人的生存状态的困惑和向往。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发泄被压抑的愤懑,控诉中国的专制家庭和社会的黑暗。将所有人的"雷雨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剧中的惊雷仍在我们耳畔轰鸣,剧中的暴雨仍在我们心底激荡。  相似文献   

7.
《雷雨》第二幕中周朴园和鲁侍萍及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冲突,不能简单地用阶级的观点去分析;周朴园是个复杂的、多面的人,应结合人性的角度全面地去看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雷雨》这部悲剧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8.
周朴园 那么我给你一件东西看。 周朴园在桌上找电报,仆人递给他;此时周冲偷偷由左书房进,在旁谛听。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第四册节选了《雷雨》第二幕中鲁侍萍与周朴园“意外重逢”的一场戏。在这出戏中、人们通常都把分析的重点落在周朴园的身上,把“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否真实”作为讨论的重点,而对鲁侍萍却关注不够。大部分的读者都认为鲁侍萍在面对周朴园时的心情是悲愤的,她述说自己辛酸往事的台词就像利箭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第四册节选了《雷雨》第二幕中鲁侍萍与周朴园“意外重逢”的一场戏。在这出戏中,人们通常都把分析的重点落在周朴园的身上.把“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否真实”作为讨论的重点.而对鲁侍萍却关注不够。大部分的读者都认为鲁侍萍在面对周朴园时的心情是悲愤的,她述说自己辛酸往事的台词就像利箭一样戳穿了周朴园的假面具。然而笔者以为这样的分  相似文献   

11.
戏剧家曹禺创作的名剧《雷雨》是一部很感人的戏剧,成为戏剧舞台上经久不衰的剧目之一,它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雷雨》悲惨的人物形象、独具特色的家庭内核及跌宕起伏的矛盾冲突展现了此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雷雨》是中国话剧史上第一部用"三一律"结构形式写成的多幕剧,采用危机上开幕的结构方法,在矛盾冲突接近总爆发的时刻回溯和交代复杂前因。全剧有多重戏剧冲突线,贯串始终的主要冲突是繁漪和周朴园、周萍父子的冲突,以繁漪、周萍的冲突加强繁漪、周朴园的冲突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周宅的母子乱伦事件是周朴园的家庭专制造成的。众多矛盾冲突与主要冲突彼此交织向前发展。该剧还成功地运用了"发现"与"突转"、"悬念"、"巧合"等结构技巧。《雷雨》艺术生命力百年不衰,和它缜密严谨的结构艺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生活总是充满了矛盾,处于社会转型中期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社会生活更是矛盾重重。在创作《雷雨》时,曹禺先生从众多的社会矛盾中挑选了周朴园与鲁侍萍这对离别三十年的旧情人再度相逢为情节,摒弃了才子佳人、悲欢离  相似文献   

14.
一、从创作动机分析《雷雨》第二幕讲的是在分离三十年后的某一天,鲁侍萍又巧归周家,巧遇周朴园。可见,《雷雨》在构思人物情节时,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运用"巧合"。  相似文献   

15.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强调了语文学习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需要、智力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16.
一、从创作动机分析《雷雨》第二幕讲的是在分离三十年后的某一天,鲁侍萍又巧归周家,巧遇周朴园。可见,《雷雨》在构思人物情节时,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运用“巧合”。  相似文献   

17.
王佐良先生是我国外语界的著名学者,他对英语的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尤其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建树颇多.文章通过对王佐良先生所译的戏剧作品--<雷雨>的译例进行分析,探讨王佐良先生在忠实传递原文内容和文体风格等方面的翻译特色.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名戏剧大师曹禺的代表作《雷雨》问世以来久演不衰,评说不尽,除了剧作所揭示的主题之深刻、结构艺术之奇崛精湛而外,戏剧语言的优美、精当是一个重要原因。研究它的语言特色的论著很多,论述的角度、层面也多次重复,但落实到具体语言上不仅有见仁见智者,还有一些尚未为读者、观众品味到的东西,本文谨从这方面做些尝试,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雷雨》、《日出》的分析,从人物形象、大型化的结构、戏剧语言等方面对曾禺戏剧的艺术成就进行了论述,概括了曾禺戏剧丰富多彩的面貌。  相似文献   

20.
雷雨》中,“病”字出现最为频繁,每次出现都随着具体语境的变化而有审美及涵义上的种种不同,在人物性格的塑造、戏剧氛围的渲染、戏剧矛盾冲突的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是解读《雷雨》审美世界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