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文本修辞是创造者为达到传播的目的而创作的完整的、独立的修辞作品;话语修辞是交际者为达到交流目的而进行的表达。文本修辞和话语修辞是基于修辞存在的形态而划分的类别,它们是交叉存在的,有时候可以合流。文本修辞和话语修辞在生成主体、存在形式、价值取向、影响对象和批评标准方面都有不同。区分文本修辞和话语修辞对修辞生成、修辞评价和修辞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30年来语气词研究主要聚焦在语气词的分布、层次及语气义等语法研究方面。这些研究大都从说话人单向交流的静态语篇出发,忽视了双向言语交流中的修辞阐释。在话语交际中,语气词的选用既重表达,又重接受,人际修辞原则对其有制约作用。语气词属于元话语成分,在与话语互动中,浮现出丰富的人际修辞功能,呈"一形多能"的功能格局,具有较大的人际修辞阐释空间。语气词的多功能之间是有人际修辞理据的,是其语法意义在特定语境下充实、扩张、互动的结果。交际主体根据动态交际得体使用语气词的能力是人际修辞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论修辞推理与修辞话语形式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辞活动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表达与接受相互作用的过程。修辞所必然联系的双方即表达者与理解者总是追求在对立中达到统一,修辞的效果则在表达与接受的互动中取得,并最终诉诸接受心理得以体现。接受心理的存在势必影响修辞表达,或者说,修辞表达要受接受心理的制约。“修辞推理”和“修辞话语形式建构”是接受心理制约修辞表达的两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人类发展的历史也就是修辞发展的历史。修辞与文化息息相关,因而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修辞学。通过对中西广义修辞学的对比研究,研究分析不同文化对修辞理解的异同,可以发现文化差异和认识文化共性,从而利用理论研究的成果来更好地指导修辞实践,促进人际交流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交往中,传统教学模式对于“权力”的解读存在一定的误区和盲点。“对等交往”——权力的修辞互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是解读教学交往的核心。作为一种特定语境下修辞活动的教学交往,有自身的修辞要素和特征:在一定的修辞情景下,教学双方——教者和受者进行修辞互动,平等地享受教学交往之间的对等权力,从而促成了教学话语的生成。掌握了权力的修辞互动也就掌握了教学交往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以现代修辞学为基点建构起的接受修辞学,完成了修辞学研究中从表达到接受的转变,完善了对修辞表达和修辞接受双向互动的系统研究.修辞活动是一个过程,是表达与接受相互作用的结果.以往对喜剧小品语言的研究中涉及较多的是表达修辞,而涉及接受修辞的少之又少.本文以接受修辞为着眼点,结合语用学、心理学、信息理论等相关理论,从话语的感知和理解、话语语用意义的推导、话语的评价三个方面对喜剧小品话语修辞的接受过程及其幽默效果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连贯、修辞、对话和评价方面探讨元话语和语篇互动之间的关系,指出元话语运用是语篇互动的表现,是一种有效的修辞策略。元话语表示作者在所展开的语篇中定位自己和读者,并在特定的语境中构建具有说服力和连贯的语篇。在语篇中作者控制互动关系的表达方式对于修辞效果十分重要。语篇的互动表明语篇由作者与读者或受众共同构建,元话语是体现这种互动的最明显的标记,体现语篇交际的主体间性,动态性和对话性。元话语既是显性也是隐性的评价手段,但本身没有正面和负面评价之分,通常与基本话语的评价共同作用,产生赋值评价意义,并对评价具有调控作用。揭示元话语和语篇互动关系对于二语写作教学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交际修辞观的视角着眼,建立了新的旨在描写和解释言语交际活动的调控修辞理论,认为修辞是言语交际活动中的话语效果调控行为,即发话人有效调控言语交际的进程和交际的参与因素,运用针对性的话语策略,最大限度地促使发话人所期望的话语效果的成功实现,并对修辞的本质与性质、修辞调控的过程、修辞策略的构成等进行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一、将对外汉语修辞教学放在文化视野中讨论 现代修辞学认为,修辞就是特定文化情境中运用语言实现共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修辞手段和修辞方法,在这些修辞手段的形成和运用背后,是特定的文化积淀。“话语场是指人与人的言语交流网络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对说话人永远(包括未说话时)有影响力的话语积淀。这种积淀有时是即时生成的,有时是既定的并附有一定场景的语言用法。”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不可避免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利害关系,在跨文化交流中,交流者可能会通过修辞策略,有意影响受众对某一事件的解读,实现其预期的修辞效果。肯尼斯·伯克的戏剧五元理论致力于话语与动机之间关系的研究。本文介绍了源自该理论的修辞批评方法,结合话语案例分析,说明了如何应用这一理论对跨文化交流中交流者话语进行分析,从而看清其所要推进的利益、到达的目的,以提高中国受众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批判和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1.
修辞的主要功能是说服人,而法律推理也要通过说理使判决结论具有可接受性,修辞可以应用于法律推理中,成为法律推理的一种说理艺术。修辞推理的逻辑模型SDRT是修辞推理走向形式化的基础。但SDRT依然把指代关系作为理论的中心,并且局限于单一主体的语境中,难以体现修辞的交际效果。法律修辞推理是听者和说者双方主体通过修辞,建构共识性话语世界的互动过程。修辞不仅能够增强说服力,而且能促进理解,但要提防法律推理中的不当修辞。  相似文献   

12.
基于硬修辞和软修辞两个概念,结合安徽卫视访谈节目《非常静距离》,从硬修辞和软修辞的运用两大方面对主持人李静的话语魅力进行分析,阐释主持人话语修辞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拟从西方修辞学的角度探究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关于修辞学在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广泛而深刻的问题,它探索在建立和维护一个社会时修辞学的特殊功能,探讨人类是否依靠修辞创造和谐,达到一个理性社会所需要的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协作、最终取得同一性以及共同的社会价值取向.本文将修辞置于社会结构关系和社会人际互动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分析社会心理认知、话语认知与修辞行为的动态共变关系,揭示修辞的规律与目的,探讨修辞的本质与功能.  相似文献   

14.
语用否定是居于得体修辞下追求话语得体性表达的意义建构策略。文章拟从语用主体的角度,把说话主体分为附和者、发话者、应答者三种类型,并借助逻辑推理方法及互动的语用修辞理念对语用主体语用否定的话语生成和话语推理机理作一定程度的探视。  相似文献   

15.
张梅 《培训与研究》2006,23(5):39-41
语境和修辞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语境制约着说写者的话语组织、建构,同时也制约着听读者对话语的理解。在修辞过程中,修辞行为要和各种语境因素相一致。说写者必须根据语境来建构话语和调节话语。听读者也必须根据语境来理解话语,根据语境的变化来完善对话语信息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6.
公共话题转换为话语,有两种方向性选择:公共话语或个人话语。排除公共话语出场的刚性条件,本文倾向于在表意明确的语用环境下选择个人话语,这是基于目标受众、时空限制、话语模式可复制性、关键词新颖度、未知信息/已知信息含量、语用成本、受众能量消耗等方面的综合考量。选择修辞化的个人话语,有利于重建"表达—接受"互动过程中的共同点,激发"人是修辞的动物"的潜能。个人话语是思想空间和认知向度的修辞化突围,但不是"去公共化",相反,前者并不拒绝非个人话语资源。非个人话语资源如何组织进个人话语的修辞结构,而又能摆脱公共话语压力,是表达者的个人智慧,也是心灵自由的话语表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语用学理论与修辞学中的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结合起来,以庄子的会话语篇为语料,从语用修辞行为、语用修辞意图和语用修辞效果三个方面分析庄子语篇中会话的特点,通过实证研究说明语用修辞研究方法适用于庄子会话语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用内容分析法和话语分析法对房地产广告文本进行解读,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初步解读房地产广告的话语特征,并重点揭示出在文化消费时代房地产广告话语在进行自我书写时所采用的具体修辞技巧:楼盘命名修辞、国际化修辞以及欲望叙事修辞。  相似文献   

19.
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在“百家争鸣”中创立和传播各自的学派思想。他们在传播学派思想的同时,无疑也是从事说服性的话语实践。作为说服、论辩和争鸣中颇具修辞技艺的话语参与者,先秦的思想家自然也同时具备“修辞家”的身份。当这些先秦思想大师(例如孔子)被以“修辞家的身份”得到重新审视的时候,一系列新颖的结论将相应得出。如果以“修辞家的身份”对孔子所从事的话语实践加以细致观察,则孔子在修辞实践中的韬晦艺术可以从“反修辞”、“名正宣认”和“谦逊其辞”等方面略见一斑。  相似文献   

20.
从修辞动机、修辞行为、修辞目的三角度入手,试图说明互动的前提与基础,互动的方式,互动的初级与终极目标,以此析解互动实质即表达与接受间信息传递,阐述修辞双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