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五册第五组教材共安排了四篇课文,两篇看图学文。《周总理的睡衣》重点是引导学生运用看图和学文的方法看懂立意,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亲人》的重点是在弄懂图意,理解词句的基础上,体会老奶奶说的话的意思。讲读课文《灰雀》重点是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弄清故事经过,体会列宁对灰雀喜爱之情,学习男孩子诚实的品质。阅读课文《让我们荡起双桨》重点是通过对诗句理解,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7课。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把握诗歌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2.通过朗读,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初步体会二小的机智、勇敢,感受敌人的凶残。3.学习生字,理解词语。会写"王""敌""战""死"。4.初读课文后,能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进行人物评价。  相似文献   

3.
"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读写例话"的教学内容,它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和第三学段"联系上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第二学段阅读要求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中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所谓关键词句,是指在课文中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重要作用的词句,它在课文中或准确表达文章主旨,或真切体现作者情感,是快速准确读懂课文的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 选自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具体语境中理解"震怒、惩罚、懊悔",学习抓住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3.品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段揣摩人物的心情,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升华对"爱"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在反复阅读中,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不畏强暴、勇敢盗火的英雄壮举,体会普罗米修斯的献身精神,升华对"爱"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正一、体会感情——把握朗读基调要读好一篇文章,必须先深入阅读,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才能在朗读时以声传情,准确地表情达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必须紧扣课文,从字词句入手,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作者的感情变化线索,还要联系实际,阅读时才能把握朗读基调和语气。二、品味语言——训练朗读技巧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通过读,学生也同时获得了说话的样本和写作的范例。这些技巧都必须在品析词句段、体会感情中掌握。1.选择感情强烈的句段。课文中某些句段,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某方面强烈的思想感情。比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中"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反复朗读,体会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深情厚谊。  相似文献   

7.
A案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2课。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目标1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援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3.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初步体会宋庆龄的伟大人格和高贵品质。4.初步感知课文借物抒情、借物喻人的写法特点。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和课文借物喻人的写法。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初步体会宋庆龄的伟大人格。  相似文献   

8.
"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列出的语文要素。在这个语文要素的落实上,教师要能够从单元整体目标出发,并且能够依据不同课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起点,对学生进行资料的查找、搜集与整理等知识的点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结合资料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落实语文要素。  相似文献   

9.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小学高年级重要的教学内容。理解句子的主要方法是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既要"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更要"体会其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小学三个学段的词语教学做出相应的、不同层次要求。第一学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三学段: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可见,理解词语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小学生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提高研究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语文课程标准》在各年段都突出强调了词语学习的  相似文献   

12.
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二组课文的读写训练重点是体会“文章里的思想感情”,即阅读文章时,不仅要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掌握文章的中心,还要把自己放到文章中去,和作者想在一起,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组课文的内在联系是:讲读课文《古诗二首》着重于词和句的理解,进而把诗句连起来,掌握诗的内容,并辅以朗读、背诵,领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种子的力》是本组的重点课文,重点训练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的理解,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课文《养花》要求从理解词句入手,在理清课文的思路上,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养花的乐趣;独立阅读课文《赶花》是根据课后作业的提示,体会“赶花”的含义,进一步领会养蜂工工作的艰辛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然后通过“读写例话”的学习和基础训练的练习,把学到的新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加以运用.教学本组课文要立足整组,贯穿重点,照应前后,循序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相似文献   

14.
<给予是快乐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交流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故事性强.基于略读课文重表达、重迁移、重读写应用的考虑,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深刻体会小男孩的表现和保罗的心理感受,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个性化、具体化的理解和感悟.  相似文献   

15.
刘文宇 《课外阅读》2011,(10):134-134
【教学案例】 《长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的、要求:   1.读懂课文,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友好相处,亲如一家。学习课文中“我”和妈妈尊重老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和是怎样用准确的词句表达图意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体会老奶奶说的话的意思,难点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用准确的词句表达图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语:同学们,我们知道,自己的亲人一般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17课《亲人》。 (板书: 17.亲人 )在学…  相似文献   

17.
<正>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段语文教学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而第一学段并无此阅读要求。可见对三上学生而言,这无疑对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新挑战。如何帮助学生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  相似文献   

18.
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以"志向与心愿"为主题的革命传统教育单元。其语文要素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习作时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编排目的是迁移运用习得的阅读与表达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单元所选课文有古诗、回忆录、议论文、叙事性作品四种不同的文体,承载着不同的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文体特点,理解"志向",聚焦表达方式,体会人物品质,指导学生学以致用,选择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心愿,从而落实语文要素。  相似文献   

19.
示例课文:《再见了,亲人》教学 目的:以读悟情,深入体会中朝两国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友谊,并理解这种友谊是两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  相似文献   

20.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精炼形象,耐人寻味.课后作业第三题要求理解的一些句子,语意含蓄,感情色彩很浓,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了帮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可采用这样一些办法:一、借助想象体会句意.这道题要求理解的第一段话是:"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话富于诗情画意,颇有嚼头.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段话,可根据文章生动、形象的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