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美国几何教学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评介美国几何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论述美国数学教学的一些特色,与当前我国数学教学相比较,为我国中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黄荣金 《数学教学》2003,(10):F002-F002,1,2,47
1.背景 近年来,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使用信息技术改进数学教学已经引起广泛的重视.义务制和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都强调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课程教学的作用.然而,国1人J文献较少在实证层面上探讨,而国外文献较为重  相似文献   

3.
与以往的几何教学大纲相比,《数学课程标准》加强了几何建模及探究过程的数学课程内容,不但十分注重学生经历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从现实的生活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并注重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因此,在各地的中考试卷中,考查学生建立几何模型解答“空间与图形”的应用题得以明显升温.本文结合2006年各地中考的相关题目,拟从如何建立几何模型作一分类解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的小学数学教材具有鲜明的特色,如:模型化方法的使用,螺旋式上升的内容编排方式,注重数学活动,注重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这些特色对中国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研究有重要的启示: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保持传统优势,发展"双基"教学;重视数学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有几个核心概念,主要有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等。基于这一指导思想,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加强直观,使数学学习更生动形象;注重推理,让数学学习更富逻辑性。  相似文献   

6.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中,“几何直观”是课程目标的核心概念。《标准》提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而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几何...  相似文献   

7.
香港《现代小学数学》教材具有鲜明的特色,如:注重估算与精算的融合;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彰显数学文化的内涵。上述这些特色对发展和完善内地小学数学课程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增加课标第一学段对估算的要求;重视数学史与数学课程的融合;注重空间观念与推理能力培养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随着由《数学教学大纲》向《数学课程标准》的过渡,中考中几何综合型试题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的中考对证明的技巧不再过于追求,除了考查学生必需的推理与计算能力外,更注重考查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等探索过程,注重考查学生在几何活动中形成数学思考的数学素养,注重考查学生的数学应用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数学课程的内容及数学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落实好新课程标准,应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数与形及其相互关系是数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下面,笔者就利用几何画板与数形结合解决数学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评介美国学校几何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论述美国数学教学的一些特色 ,与当前我国数学教学相比较 ,为我国中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几何概型是概率论中一种重要的概型。本文通过对典型例题的研究,总结了几何概型的求解技巧,以及如何灵活利用求解技巧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利用几何画板,通过描绘函数列的图像和使用动画功能,可以使函数列一致收敛问题由抽象到具体,由现象到本质,由局部到全体,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易,帮助我们充分理解函数列一致收敛的思想,牢固掌握函数列一致收敛性的判别方法,深刻理解函数列在不同区间上所体现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得出一个重要的新的几何不等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裂分数式为无穷递缩等比数列,实现合成与分解、有限与无限的转化,培养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几何直观思维。  相似文献   

15.
在简要介绍稳定分布统计特性的基础上,介绍了常用的信号非线性变换方法,建立不同于传统二阶过程的对数阶过程及其几何功率、几何相关、几何功率谱密度等新的信号分析概念,提出了一种新的稳定分布对数阶白噪声概念及其判断准则,建立了一种基于非线性变换的重拖尾稳定分布脉冲信号分析的新框架与模型。计算机模拟表明,这种模型是一种在高斯和分数低阶α稳定分布噪声条件下具有良好韧性的模型,是对传统的基于二阶统计量基础上的信号模型分析方法的改造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用几何方法证明了一个重要不等式,从而为这个不等式找到了一个直观图形,揭示出了这个不等式和几何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非零数字之积函数几何均值的求法,并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公式。  相似文献   

18.
给出了适于利用旋转变换的几何问题的类型及证题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定义了一类新的几何凸函数:〈l,t〉几何凸函数,它们是通常的几何凸函数的更一般形式.同时建立了有关〈l,t〉几何凸函数一系列新的不等式,它们是通常的几何凸函数中某些著名不等式的推广,最后是〈l,t〉几何凸函数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对刻画函数极限概念的ε-δ定义的几何意义提出了新的思考,并以实例加以阐明,认为用“蝴蝶结”形区域能更准确、全面地解释函数极限概念的ε-δ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