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阅读危机"实际上就是语文学习的危机,就是学生精神生活的危机,就是人才培养的危机。没有阅读,就没有学习语言的"源头活水",就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高中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应该呈现工具性教学逐渐淡化,而人文性教学逐步增强的态势,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融合与统一,所以不能只把字音、字形、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面临着异乎寻常的就业压力、学业压力以及情感危机,心理危机频频发生。高校要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必须了解学生心理危机的存在领域、预警对象和心理危机特点,并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转移到危机的预防工作上。  相似文献   

3.
面对生源危机,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生源质量的普遍下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陷入两难境地。本文旨在倡导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探讨在语文课堂上如何通过加强爱的教育,让这些受考试屡屡打击甚至被全盘否定的学生感受爱、学会爱,并把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博览在线     
《广西教育》2011,(28):30
学生自我认同危机与教育的应然姿态周杰、周洋在2010年第8期《教育学术月刊》上撰文认为,学生的自我认同就是学生对"我是谁"的回答和体验,教育理应成为引导、促进和实现学生自我认同的力量,但当下学生自我认同出现了缺乏个人经历连续性的一致感受的危机。人的生命是一种连续不断的运动,  相似文献   

5.
中学阶段是人生重要而又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学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青春期属于特殊时期,被称为心理"困难期"或"危机期"。而一些家长和老师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清,造成并加重了学生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农村学校。政治课教师能把心理健康教育引进课堂,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烦恼,和他们共情,更能达到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河南教育》2014,(10):12-13
<正>为切实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河南理工大学以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中心,牢牢把握宣传教育、危机干预两个关键环节,逐步完善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工作网络,着力抓好教学、活动、咨询服务、危机干预体系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日益浓厚,师生心理品质显著优化,成为首批"河南省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试点单位"。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中,逐步培育、形成了"全""深""细""实"四大工作特色。下  相似文献   

7.
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在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中预防又是重中之重。本文根据国内外有关理论研究和近些年在中学校园开展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实践,总结出一套较为完整的心理危机预防体系,即"四早体系":早教育、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从而为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高校教学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危机更是层出不穷,建立"寝室——班级——校园——网络"的"四位一体"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并形成统一指挥、分工协作、全方位的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系统,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提示我们生活的不确定性与危机的潜在性。我们的教育需要积极寻求应对生活世界之复杂性与突变性的有效变革。疫情后的教育变革应包括:重构学校的生活教育体系,系统科学地训练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力;建立完整的危机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尤其是必要的自救意识与自救能力;深化教育中的人机互动机制,构建新的师生交往方式,在适应信息技术时代的教育变革需求之时,也能积极应对特殊时期的教育需要。儿童的生命教育变革路径:引导儿童进入"世界""之中"思考自身生命的意义;把疫情当成具体的事件,在对具体个人的关注中,唤起对自身生命存在价值的持久性思考。学校体育变革应从更加重视学生体质的改善与健康教育,推动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开展与强化体育生活理念,提高身体锻炼意识与培养终身体育观,推广大众运动项目与优选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等四个方面进行,以期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助推健康中国战略建设。  相似文献   

10.
"危机式"教育即通过对社会生存危机的介绍,让学生自身产生一定的生存危机感,进而能够努力去学习和掌握该有的生存技能的教育形式。当文化和科学理论不断充斥着现在基础教育学校教学的内容,而对于面对社会生存危机的能力的培养内容却近乎于无,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大多是高屋建瓴的"理想国"式教育。  相似文献   

11.
由于幼儿家庭教育具有奠基性、权威性、生活性和及时性的特点,所以其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活世界"理论认为,"生活世界"具有直观性、真实性、基础性、整体性和主体性,在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宝贵的教育时机。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生活世界"的意义,重视幼儿的"生活世界",使家长和幼儿在"生活世界"中彼此相依,互存共生,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混合制学校"在办学体制上兼具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双重资源和特点,在管理体制、运作机制和资源品牌等方面拥有比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更多的优势,但其发展中所存在的产权关系不明、政策界限不清等问题对教育公平和民办学校发展有负面影响。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促进各类体制学校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JET青年”是对参与日本政府实施的“日本交流与教学项目”(The Japan Exchange andTeach ing Programm e)的外国青年的简称。“JET中国青年”的工作增进了日本同中国的相互理解、交流与合作,在中日两国各地区的国际化进程中,特别是在推动中日两国间教育交流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JET中国青年”回国后,基本处于松散状态等原因,致使许多人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因此,加强“JET中国青年”会员组织的构建,给予这一群体以适当的扶持,对推动中日交往、特别是教育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借助于海德格尔文化构成论的技术本质观,具体分析了关于教育技术本质的三种观点,即工具性的、人类学的和文化构成论的教育技术本质观,并着重论述了教育技术对于教育者、被教育者、教育资源及其相互关系的构成作用,以及教育技术可能形成的危险及我们克服危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开创留学生研究的新局面,应注意研究中的六个"互补":1.对留学生在以往社会变革中的巨大作用的研究和对留学生在改革开放后所起的重大作用的研究互补;2.研究留学生在政治、军事领域内的作为和研究留学生在经济、文化、科技、教育领域内的作为互补;3.研究留学生在国内的影响和研究留学生在国外的影响互补;4.研究男留学生与研究女留学生互补;5.中老年人研究留学生问题与青年人研究留学生问题互补;6.有组织的研究和自发自动的研究互补。  相似文献   

16.
“红色资源”的界定及其转化的必然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学术界对于红色资源的定位与科学内涵表述不一。现有表述存在着两方面的不足:一是重“红色”轻“资源”;二是重“内容归纳”轻“定义阐释”。红色资源可界定为: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造的,并可以为我们今天所开发利用,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各种精神及其物质载体的总和。红色资源所依赖历史的久远性、空间分布的零散性、教育价值的延拓性、外在姿态的崇高性决定了它必须要转化。  相似文献   

17.
重新划分高等教育管理阶段是高等教育发展和高等教育管理实践的需要。根据范式理论,可以把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发展分为中央集权化管理、地方化管理和利益相关者管理三个阶段。"利益相关者管理"范式的理论基础包括效用相互依赖理论、利益相关者权力理论、博弈理论、组织整合理论。建立"利益相关者管理"范式,要澄清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认识误区,处理好"利益相关者管理"范式与高等学校独立法人地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对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本土反思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我国,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离有本土的原因,也有解决脱离问题的本土条件。不能把产生本土问题的责任直接归因于某些国外现实的或历史的因素,也不能寄希望于别国供给彻底解决本土问题的理论和方法。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脱离”是一个实际的问题,纸上谈兵的解决也还是让有关“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理论继续脱离“理论和实践脱离”的实际。“新基础教育”研究认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不是简单的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滋养”的新型关系,并通过自己“研究性的变革实践”,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相互滋养。  相似文献   

19.
论教育理论主体和教育实践主体的交往与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归根到底是教育研究主体和教育实践主体之间的交往与相互转换的问题。两类主体间交往和转换的质与量,决定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的深度和广度。教育理论人与实践人在交往过程中分别带有各自的交往假设,这些假设成为审视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基本路径。适应变革时代要求的合理的交往假设是:理论人与实践人彼此有内在的相互需要,双方互为前提,各自的生命发展只有在双向建构、双向滋养和双向转化中才能实现。对这种转化的内容、过程、困难和障碍等的研究,是推动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0.
从城市推送的"优质教育资源"与农村教育教学之间不适配是当前"农远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农远工程"教育资源开发要结合农村教学的实际过程、乡土文化资源的特点和农村师生的实际需要,遵循资源开发的"开放性、适应性、活动性"原则,采用以"活动"为中心的师生非正式开发和以"课题"为核心的小组正式开发方法,把乡土文化作为特色农远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以适应当今新课程改革和民族文化大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