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音色审美”的观点为纽带,简述了计算机音乐作为音乐实践工具的历史;其中以“乐器工具”与“创作工具”为中心,试图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计算机音乐硬件发展历史背后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并探讨计算机音乐在创作、表演等方面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
吴鸿斌 《成才之路》2009,(12):65-65
情境教学中的“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新课标强调以“音乐审美教育”为核心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重点目标。而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则是音乐的情感性,它在音乐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则是音乐情境的创设。无论在唱歌、奏乐、欣赏还是在律动、创作时。  相似文献   

3.
这里通过对魏晋时期乐论、音乐学作品及相关史料的解读与分析,阐述了音乐对学发展的影响。魏晋时期音乐与学的交互影响,不仅共同规约了时代审美风尚,同时还影响了学理论和诗风格的转变。对学而言.此种影响主要表现为乐器和音乐进入当时人们的审美视野,成为学创作的题材。同时,受音乐的启发.诗创作的情感风格也由“雅”、“正”转而为“悲”、“艳”。  相似文献   

4.
曹犇 《成才之路》2011,(31):65-65
画图工具由于界面简单,操作方便。故学生对画图工具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注意到“画图”工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意识,还锤炼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好这一舞台。发掘它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积累创作素材,引导学生创作出精美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背景新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除了仍然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外,还特别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意识的培养,把高中音乐课的内容设置为“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等六大模块。既满足了学生对音乐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的需求,又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  相似文献   

6.
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学要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其审美意义?如何优化音乐的审美效应?审美教学认为,美的实质是情感教育。而音乐又是人类感情的速记,是最情感的艺术。音乐课的审美教育应以“情”为切入点,把着眼点放在对音乐教学“情感化”的构建匕。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状况将影响到中学生的音乐审美理想、音乐审美需求与音乐审美能力。对中学生的音乐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可以了解新课程下中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现状,为有效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的音乐能力提供建议。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专家访谈、能力测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山西省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232名中学生为样本,以曹理先生的“中小学生音乐能力测试卷”为研究工具,对中学生的音乐能力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中学生的总体音乐能力较低且调式感、旋律感等多项具体能力的发展状况不能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黄烨 《文教资料》2007,(15):176-177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1],当前这一理念已得到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普遍认同。但是,许多人对“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本文就此围绕“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实践认识、以及如何培养等方面作探讨。  相似文献   

9.
清人方扶南所谓“摹乐三至文”为我们提供了考察音乐审美意象的范本。以音乐审美意象理论为基础,考察“摹乐三至文”的意象类型和组合方式,在欣赏音乐方面体现出“有我”和“无我”不同的审美境界,本文认为韩、李二人较之白居易更接近“无我之境”,在欣赏音乐时也就更接近音乐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传统的音乐课程及其教学理念产生了较大的冲击,许多音乐教育工作者也在逐步反思中国几十年来的音乐教学得失。《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音乐课程的“审美体验”、“创造性发展”、“社会交往”、“文化传承”四大价值以及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提倡学科综合”等十大基本理念。要求音乐教学中一定要始终抓住音乐美这个珍贵的内核,选择美的音乐作品,并深刻地挖掘音乐作品本来的审美因素,构建表现音乐美的较高标准,贯彻音乐审美的基本原则,使音乐教学进程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师生共同感受体验、享受、理解、表现、创造音乐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