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造性教育是教育的主要方面,有创造性的教师是培养有创造能力的学生的前提。现代教育对教育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掌握新兴学科的知识和新的科学技术,并能传播新的知识信息;具有知识更新和再创造的能力;向“全能型”和“完整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创造性是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其实质是一种高度特殊化的实质性能量,表现为能产生独特非凡而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造教育为培育创造性提供了萌芽的土壤。  相似文献   

3.
同传统教育相比较,创造教育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培养目标,并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开展创造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既要树立新的教育观、明确自身的培养渠道,更要注重教与学的新特点,还应制订与之相适应的评教评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本在比较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创造教育的内涵,并就教学中如何实施创造教育,培养研究生的创造能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刘建龙 《云南教育》2002,(10):11-11,12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其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一样,那为什么像伽俐略、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领先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中国科学技术的大起大落,有许多复杂纷繁的因素,但可以肯定,其本质因素还是教育问题,还是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开发问题。一、教育观念需要创新我们目前的教育教学,还远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社会经济要求,一是教育的发展规模和教育质量还不适应社…  相似文献   

6.
正确理解创造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造教育不是“只重操作层面”的教育;学科创造不是只搞发散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训练是创造教育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7.
8.
马斯洛从健康人格的角度,把创造性分为“特殊才能的创造性”和“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从创造性发挥的过程,把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分成始发创造性、次级创造性和整合创造性。自我实现创造性人皆有之,是健康人格的副产品,家长和教师要保护儿童的始发创造性,有意识培养其次级创造性,培养儿童健康人格,激发其整合创造性,促进儿童创造潜能转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9.
王新安 《天中学刊》2001,16(5):109-110
创造性是跨世纪人才的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 .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的基本途径是教育 .教育改革的核心应是创新教育 ,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物理教育除教会学生基本的物理知识外 ,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多种素质 ,尤其是创造素质 .1 创造性的实质创造性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 ,是智力的高级表现 .创造力是一种能力 ,又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 .它是根据一定目的 ,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 ,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 .智力与能力都属于个性的范畴 ,其核心成分是思维 ,其基本特征是概括 .智力应由思维、感…  相似文献   

10.
创造教育与物理教师的创造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创造力和创造教育的分析基础上提出:物理教师的创造性主要是为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它包括创造性的教学思想、创造性的教学风格和物理教师自身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创造领域,教育创造与创造教育、教育的创造性、创造性教学这几个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此外,教育创造的成果形态、创造者、创造的层次水平等也是教育创造所关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13.
21世纪全球竞争的实质是创造性人才的竞争,而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因此,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创造教育思想,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是我国跻身强国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化学实验与创造性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在化学教学中 ,以实验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化学教学特点的充分体现 .化学实验以其合理的设计方案、验证性和探索性相结合的实验过程、直观明显的实验现象 ,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方面起着独到的作用 .多年来我们虽然一直强调在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实验教学 ,但实际上我们却一直是在忽视实验教学 .常常出现了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背实验、在黑板上“做实验”的怪现象 ,而化学实验的真正内涵———动手、动脑、观察、探索等却被弃之一边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进行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就必须从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在注重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今天,教师应当具备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能力,创造性教师培养目标应当是培养具有较强创造教育能力的创造性人才。尚不成熟的创造教育学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足以证明在创造性教师培养方面确实具有其独有的效能和魅力,因此应当大力加强创造教育学理论研究,努力构建和完善其理论体系,为创造性教师和创造性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创造教育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也是人的本质的一种特性。每个人生来就具有创造的潜能,也具有创造的天性。通过创造教育有效地加以引导和开发,蕴藏在人身上的创造性潜能就会变成现实的创造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明确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①一、创造教育的内涵1.创造教育的界定。什么是创造教育?国内外对此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人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提出,创造教育是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的教育;有人从心理学的角度阐明,创造教育…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学校教育系统中,创造教育除了通过专门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技法训练课和创造活动课(包括小发明、小创造活动)进行外,主要应渗透于各门学科。语文学科的教育同创造的关系十分密切,对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极为有利,它具有其它学科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创造教育下的人才观及其教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田友谊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27(1):9-15,40,117
中国教育传统具有两重性,既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创新资源,又存在着阻碍创新的惰性力量和消极因素。本文从经学传统的弥散、传统思维方式的缺陷、社会本位的强旺等层面系统分析教育传统对创造性人才成长的影响,以期对创造教育的深入开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在其长期的发展中,它形成了重智、崇善的重人文素质等特点,这些对于现代的创造性教育,对于人才素质结构的培养都有所启示。同时,传统文化中的重等级、重整体等观点与创造性教育中提倡的张扬个性也会发生冲撞。面对传统文化中的这些习惯思维,创造性教育所所要做的就是开发利用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因素,摒异其守旧观点,造就出勇于创新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