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婉约也东坡     
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创者,对词进行了多方面的革新,建立了“新天下耳目”的豪放派。虽然苏轼是豪放词的代表人物,而豪放却不是苏词的主流风格。苏轼词婉约风格也很突出,他的传统题材的词作,既吸收了婉约派词人抒情的真挚和细腻,又显示了深沉、淳厚的自家面目。  相似文献   

2.
品读东坡     
东坡仙逝虽久,自有他的诗、词、文、赋流传千古;苏轼仕途失意,可在文学上是集大成者;子瞻幻想超脱,却摆脱不掉儒家思想的积极济世。其实,苏轼在政治上之所以失意,不善权术是其中一个原因。而从某个方面来说,也正是他的文学才能毁了他的政治前途。苏轼的不幸就因为他太有才,因为他身兼诗人和政治家两种身份且混为一谈,即用一颗诗性的率性、自然之心去参与政治。  相似文献   

3.
苏轼留给我们三千多首诗词,这是一份宝贵的文学遗产,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苏轼,认识苏轼所处的社会,而且还可以使我们从中得到艺术上的享受和借鉴。设色,这就是东坡诗词中很值得我们借鉴的一个艺术特色。可以说,苏轼是非常讲究诗歌设色的一位艺术  相似文献   

4.
苏轼这两则题跋都是就绘画而发的。前一则高度评价吴道子为空前伟大的画家,分析他的妙处;后一则讲了一个小故事,说明大画家有时也会出错,画家要更深入地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苏轼本人也是画家,艺修养极高,所以讲得很内行,章写得又很流畅洒脱,自是题跋中的佳作。  相似文献   

5.
简单介绍了历史上士大夫文人的归隐情形,突出苏轼的归隐与他们有别,苏轼是心归而身未归,视功名宝贵如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从不贪禄恋权,苏轼常存归隐之心,只不过他是要回归到百姓中去。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内学术界对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评价也越来越客观、公正,这是十分可喜的。苏轼研究学会先后在四川眉山和湖北黄冈两地召开全国性的苏轼学术讨论会,在研究苏轼的政治、思想、生活和创作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人身上,自古有着浓重的诗酒情结。苏轼之爱酒堪称一个“痴”字。酒在苏轼的创作思想中表现着丰富的内涵。苏轼的诗酒情结始终与其思想和创作的复杂变化过程相联系,展现出丰富的情感指向。  相似文献   

8.
苏轼两次路经雷州,又寓居儋州三年有余,直接引发了雷州文明书院和儋州载酒堂的兴建。二者皆因苏轼而兴,因苏轼而名,亦皆被世人习称为东坡书院。随着东坡书院的诞生与发展,雷州、儋州两地文教渐开,原先被视为畏途的"蛮夷之地",终有"海滨邹鲁"之称。  相似文献   

9.
密州东坡文化源起于苏轼知密州,是苏轼与诸多北宋文人共同创造了密州东坡文化。由于苏轼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及后人的不断传承,密州东坡文化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由一个历史人物的个人行迹变成了一种集体记忆。在历经九百余载的发展过程中,密州东坡文化的传播途径和象征符号曾发生了诸多变化,而文化的本体则相对固定。密州东坡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其核心是超然思想。  相似文献   

10.
苏轼的一生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挫折,从初入仕途时遭人挤兑,乌台诗案的大难临头,到谪居地方的贬官生涯,苏轼都率性坦然超然自适。这与苏轼融合了儒佛道的思想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1.
东坡的心     
也许也是在这样一个爽朗的晴天,满腹冤屈的苏轼就这样被流放到了黄州,举目无亲的他高高地站在赤壁的大江之上,长长的袖袂被强劲的风吹起,哗哗作响。于是,他的思绪飞扬,穿越时空,往返千年。他忘却烦恼,用自己的一腔豪情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也许这时,这位经历了数十年官场风雨的政客的心,恰似这奔流而去江水,澎湃向前。  相似文献   

12.
苏东坡原名苏轼,那为什么又叫“苏东坡”呢?故事是这样的:因为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苏轼在自己的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被王安石以“用诗文谤讪新政”的罪名抓进乌台审问,世称“乌台诗案”。多亏宋朝开国皇帝规定,宋朝不许杀文人,才得以免死。但死罪免除了,罪还是要治的,于是,苏轼被贬官为黄州团练(负责统领黄州这个地方的军队)。到黄州后,苏轼住在黄州城外一个叫东坡的地方。这里有山有水,又很清静,苏轼很喜欢这个地方,于是,苏轼就给自己起了个号叫“东坡  相似文献   

13.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的“故垒”指何处 ,历来语法不一。一般注曰 :“旧军事营地。”这样注解 ,过于简略 ,一看便知是仅从字面理解 ,并未深究 ,没有顾及到苏轼在词中所要表达的复杂思想感情。有的古文选本注曰“指黄州古城”,则更不对。其实 ,这里的“故垒”即东坡 ,也就是苏轼贬到黄州之后躬耕仆居之所。首先 ,从现存的史料中可找到答案。宋神宗元丰二年 (公元 10 79年 ) ,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黄州安置。由于是个待罪犯人 ,就没有薪俸 ,苏轼到黄州后 ,生计非常困难。元丰四年…  相似文献   

14.
苏轼是宋代散文大手笔,文学史上一向将他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诸大家相提並论,类比之为“韩潮”“柳泉”“欧澜”“苏海”。在苏轼宏富的散文著述中,议论文和篇幅较长的叙事抒情散文固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其杂文小品、随笔札记之类,也是构成“苏文如海”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袁宏道曾说:“坡公之可爱者,多其小文小说。使尽去之,而独存高文大册,岂复有坡公哉!”这个说法提醒我们,重视和研究苏轼的“小文小说”,对于全面认识苏轼的人品文风具有重要意义。《志林》是苏轼的笔记文集,即所谓“小文小说”。它成书于晚年,较为突出地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深度和创作成就。它题材,广  相似文献   

15.
周晓瑜 《现代语文》2006,(10):17-17
宋朝名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自称东坡居士。苏轼取号“东坡”的原因与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有关。  相似文献   

16.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典型代表.“一提到他,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林语堂《苏东坡传·序》)苏轼的魅力是永恒的.他的魅力源自他独特的人格风范.杨胜宽《苏轼人格研究》一书,全面系统地对苏轼的魅力进行了文化学的阐释.纵观全书,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成就.一、对苏轼向往的理想人格模式的准确把握“人格”这一概念,目前学术界尚无最权威的解释,原因是它包罗的东西、存在的形态太丰富.作者没有回避这一问题,对现有观点进行比较之后,根据对文化一词的广义理解,将人格界定为“人的文化品质”,从此入手,对苏轼的人格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苏轼的人格理想即其人生理想.他的人生理想又与宋代这一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分不开.中国文化演化变迁至此,真正达到了儒、道、释合流归一的境界,苏轼的人格理想正反映出文化精神融合的这种大趋势.作者根据东坡作品中对“水”与“竹”的议论,整理出了苏轼向往的理想人格模式.“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在中国哲人眼中是智慧的象征.关于水所象征的道德智慧,《韩诗外传》有一段精彩的议论:“夫水者,缘理而行,不遗小间,似有智者;动而下之.似有理者;蹈  相似文献   

17.
叶梦得与苏轼门人、后人及其追随者有着复杂的情缘、学缘和血缘关系,叶梦得心中有浓郁的“景苏”情结,表现在文学创作上刘意规模苏轼,特别是其《石林词》与东坡乐府有着惊人的相似,其清旷、达现的词风以及直接隐括苏轼诗文入词,用东坡词韵乃至词意作词,善于点化前人诗文典故,在“以诗为词”的道路上更进一步,已初露“以文为词”的端倪等方面,均体现出一种的特殊的创作取向。  相似文献   

18.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词、文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苏轼一生坎坷,多次被贬,九死一生,但他虽处逆境,然而独立不依,刚正不阿,以乐观豁达的态度直面人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这里结合苏轼的作品分析他面对逆境时超然自适、旷放豁达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9.
东坡赤壁:谁成就了谁? 我们知道赤壁,大概是读了苏轼的黄州诗词,或是读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这两个可爱的老头,把一个当时的蛮荒之地一黄州,写得花团锦簇。明明是苏轼的贬谪之地,却这般多情多义、摇曳生姿。  相似文献   

20.
《东坡志林》是一部宋人笔记。是北宋杰出文学家苏轼给我们留下的珍贵文学遗产。这部书内容丰富,为研究苏轼生平和文学创作,为了解北宋社会形态、风俗人情、典章制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