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首先对冯骥才的生平经历做了简单的概述,进而对冯骥才的作品进行深入探究,从冯骥才小说的标题、小说的比喻手法、小说中的精策、小说中的方言、小说中的拟声词五个角度分析了冯骥才小说的语言风格,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中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描写。  相似文献   

2.
药膳大师     
写出特色,写出底蕴 微型小说是一种好入手,却难写精的文体。要想脱颖而出,写出特色,写出底蕴,写出风格很重要,有评论家称我的微型小说有“文化意蕴”的特质。  相似文献   

3.
许江 《小学语文》2011,(4):52-53
提起天津,人们恐怕首先会想到狗不理的包子、十八街的麻花、杨柳青的年画、泥人张的彩塑等等。可要在文学界提起天津,冯骥才大概是不能不提的一面旗帜、一块招牌。作为一位作家,冯骥才的名声主要来自他的“津门系列”小说,亦有人称之为“津味小说”。冯骥才虽祖籍浙江,可生在天津长在天津,对天津的风俗文化了如指掌。  相似文献   

4.
冯骥才的小说《感谢生命》《神鞭》《三寸金莲》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段创作的作品,如果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去解读,会发现《感谢生命》中永恒的文化母题,会发现《神鞭》这一传奇故事背后的文化符号意味以及很早就开始的人类学视角,而《三寸金莲》的文化批判背后是对文化的反思和对文化处境的前瞻性的认识。对冯骥才小说的重新解读能让我们更多地理解作为作家的冯骥才在当代文化转型期投身民间文化保护的深在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方凌 《快乐阅读》2011,(25):101-102
《好嘴杨巴》选自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编入人教版八下第四单元。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本文讲述的是两位天津市井奇人杨七和杨巴的故事。小说语言短小精炼,极具特色。小说的结尾耐人寻味,杨巴凭借一张好嘴威名大震,手艺精湛的杨七却渐渐埋没,这样的一张"好嘴"更引起了读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小题·大做     
文体的巧喻有一次,有人向作家冯骥才请教:“散文、小说和诗歌究竟怎样区分?”冯骥才并没有干巴巴地大讲理论,而是用了三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三种文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冯骥才的小说《三寸金莲》的语言特色进行了实例分析,论述了小说在用词的准确、恰当方面达到了精当至极的高度,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方面,各显特色又浑然天成。  相似文献   

8.
冯骥才的作品以写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泥人张》就选自他的小说集《俗世奇人》。这是一篇很有欣赏价值的微型小说。  相似文献   

9.
进入80年代以来,不少小说作家一再指出:小说是一种相当解放、相当自由、包容性很大的文体。如王蒙说过“真正好的小说,既是小说,也是别的什么”,他强调:“如果用历史的眼光来观察,小说似乎是写得越来越自由、越来越散漫无稽、越来越无可无不可了。”李陀提出要“考虑为小说观念的发展建立科学的动态模型”。冯骥才呼吁“必须创造一种相当广泛、自由、包容性大的形式”的小说。这些看法实际上都涉及到对小说文体的关注和构筑设想。当代小说创作实践已将小说文体的命名提到小说理论研究的日程上来了。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期文学猛然敞开大门迎接陌生的外界各色文学思潮时,冯骥才的民俗小说也自然被评论家们有理有据地归为寻根文学的一支.通过解读他的小说,不但可以揭示其小说创作思想中的现代主义与民族文化保护主义矛盾统一的原因,还能梳理其小说创作思想中的现代主义与民族文化保护主义矛盾统一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新时期文化寻根小说中存在三种突出的演化趋向——雅化、俗化和野化,而汪曾棋、冯骥才、郑万隆正代表着这三种趋向人这点出发,具体论述其文化寻根小说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12.
作家冯骥才曾经就怎样区分散文、小说和诗歌打比方说: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一个人给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与鉴赏》2009,(7):46-49,108,109
在天津,不知道冯骥才的人可能很少。他那一米九零多的大个子在街上一晃荡,不认识的人还以为他是位篮球运动员,其实他是位大名鼎鼎的作家。冯骥才是以小说名世的,至今,各种版本和各种文字的作品.已经出了一百五十多种,摞起来比他个子还高,真正的著作等身,海内外的读者熟悉他,多是通过这些作品。  相似文献   

14.
冯骥才是近几年来在文坛上引人嘱目的青年作家。自一九七七年以后,他发表了近二百万字的作品。他出版的小说集有:长篇集两本,中篇集三本,短篇集两本,中短篇集一本。对于当代文坛上的这位活跃的多产作家,认真研究一下他的创作风格,语言特色,尤其是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很有必要的。品读冯骥才的小说,特别是读完他的  相似文献   

15.
冯骥才的《怪世奇谈》系列津味小说《三寸金莲》和《阴阳八卦》等作品的语言颇具特色,特别是在修辞方面更是匠心独运,本文通过对其小说中超长组合的同素连用的研究,旨在在已有对其作品风格、语言特色研究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感受其与众不同的修辞美感。  相似文献   

16.
妙语圆桌     
回到地球作家冯骥才在访美期间,一位美国朋友带着孩子去他所住的宾馆看望。谈话间,那个壮得像牛犊的孩子,爬上冯骥才的床,站在上面又蹦又跳。如果直截了当地请他下来,势必会使其父产生歉意。于是,冯骥才幽默地说道:“请你的儿子回到地球上来吧。”那个美国朋友也立即心领神会:“好,我和他商量商量。”  相似文献   

17.
冯骥才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小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中最突出的便是《俗世奇人》这部小说集。其中,《刷子李》《泥人张》也作为教材选进了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有人认为它是在讲民风、民俗,该文从多个方面指出了这种观点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岳良昱 《考试周刊》2010,(31):38-39
掌握微型小说的特点,选取正确的分析方法,是写出好译文不可缺少的手段。小说翻译需要一种笔调来传达一种情趣或情绪,而微型小说更需要用简炼的文字﹑单纯的结构与深刻的寓意来传述一种道理。本文以《花园里的独角兽》为例,通过分析微型小说翻译的特点对两篇译文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语文教材无论怎样变化,它影响了并正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当代社会很少有人没有受到过语文课文丰厚的精神滋养。多少年过去了,课本中的某一篇美文,某一首好诗,某一精彩段落,不少人还记忆犹新,甚至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今活跃在文坛的当代作家,他们读着语文课文长大,其中有些作家的作品已被编入中小学语文教材。语文教材中的某些作品深藏在他们的记忆中,并对他们的人生及创作产生了影响。冯骥才喜欢朱自清的《背影》,记忆最深刻的是古代诗歌冯骥才,原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于天津。现任天津市文联主席、中国小说会会长、中国民主促…  相似文献   

20.
杰克·伦敦的小说中,不仅写出了女性的勇敢,还写出了女性的纯洁与高尚,同时在其小说中还表现出了资产阶级女性的丑恶嘴脸。基于此,对杰克·伦敦笔下的女性主义思想进行讨论,分析作者对女性主义思想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