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生活方式现状及特点,为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调查发现:大学生有作息时间不规律、熬夜、睡眠时间过少或过多、饮食不规律、不吃早餐、吃饭狼吞虎咽、吸烟、不健康的饮酒行为、久坐不动、不能定期体检等不良生活方式,男生、高年级、独生子女大学生有更多的不良生活方式,存在更高的健康风险,应采取相应措施干预。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饮食行为与营养教育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师范类和综合性院校大一至大三男女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发现:我国大学生营养健康知识和饮食行为总体表现尚可,近半数学生具有荤素营养搭配的饮食观念及习惯,饮食较有规律,对营养素的态度及行为较正确。但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如主食摄入量过少、不重视早餐、挑食、膳食不平衡等,这与营养知识缺乏和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有关。建议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增加营养教育内容,鼓励大学生多渠道获取营养知识和提高健康认知能力,改变不良生活行为,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班为单位分层整群抽样,选取娄底市高校200名体育专业大学生针对饮食保健知识态度行为等方面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的饮食保健常识非常缺乏;对吃早餐等态度欠端正;不良的饮食行为习惯普遍存在。提示加强体育专业大学生饮食保健知识,端正饮食保健态度,改善不良的饮食行为习惯迫在眉睫,并建议以培养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健康保健意识为目标,开设一些有关饮食保健、营养学相关的课程与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学生健康状态与生活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深化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促进大学生良好生活行为的养成,对全国不同地区部分高校607名大学生(男320名、女287名,年龄18~21岁)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中国大学生重视并关注自身健康,健康自我评价总体状况良好;多数大学生有身体和精神疲劳感、运动不足感和生活压力感;大学生一日三餐较有规律,对平衡营养有一定认识,大多数学生注意了荤素搭配,对饮料的摄入有较正确的认识与行为,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吃早餐、不喝牛奶.有挑食习惯;大学生吸烟率和饮酒率均低于前人的研究结果;大多数大学生喜欢体育健身,且有一定规律;大学生余暇生活内容丰富,列前3位的活动类型是:文化娱乐、上图书馆、体育健身,但选择健身比例并不高,提示大学生未重视体育锻炼对减缓压力、解除疲劳的良好作用.大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改革要加强对大学生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学会用积极的手段去维护和获得健康.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大学生保健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浙江省 985名大学生 34项健康行为的指标进行调查发现 ,大多数大学生在珍惜健康和为健康投资上做得很不自觉 ,也很不理性 ,吸烟、酗酒、熬夜、节食、纵欲、缺乏体育锻炼、锻炼不科学等现象极为普遍。应引起体育与健康教育决策部门的注意。  相似文献   

6.
教育变革中中学体育教师体育与健康KAP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为研究背景,采用体育与健康KAP问卷,调查我国部分省市中学体育教师和应届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知识、信念、行为的结构特征,分析体育教师KAP结构的主要问题,探讨体育教师知识能力结构缺失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湖北省重竞技项目运动员的营养知识知晓、饮食态度和饮食行为的现状,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合理营养。方法据营养"知-信-行"行为模式,设计营养KAP问卷,对冬训期间湖北省重竞技项目全体在训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重竞技项目运动员营养知识平均得分4.23±1.92,营养知识处于普遍缺乏状态;81.6%运动员按自己的口味习惯选择食物,仅有17.1%考虑到营养搭配,2.3%考虑到营养合理;部分运动员不吃早餐,水果、牛奶摄入频次少,饮食行为不规范;但有着较好的接受营养知识教育的态度。结论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运动员加强营养知识教育,使运动员的膳食行为健康合理。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饮食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985名大学生饮食健康状况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在珍惜健康和饮食健康投资上,做得很不自觉,也很不理性,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生活方式教育和培养健康行动能力的建议,也希冀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有关决策部门和健康教育者的改革、教学提供可资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对师范院校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健康养生信息进行调查与分析,为开展大学生的健康知识教育提供背景资料。方法: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法。结果:体育专业大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不同养生信息方面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体育专业大学生更注重体育锻炼的养生价值,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更强调饮食对健康的作用;不同年级及性别的大学生也同样存在这方面的差异。结论:大学生对健康养生信息的了解与掌握具有较大片面性和不均衡性,尤其对传统中医养生方面的信息较为欠缺。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健康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东省高校体育大学生健康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山东省高校体育大学生在卫生知识、卫生行为、心理健康方面均存在问题,这不仅影响其个人的发展,也将对中小学健康教育的实施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山东省高校体育专业应加大实施健康教育的力度,采取相应措施努力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健康教育师资。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中小学健康与体育课程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更健康的一代人,加拿大安大略省制定了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以下作一简单介绍。一、健康与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懂得体质、健康与个人幸福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2.使学生养成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并且形成积极健康的行为方式。3.使学生掌握能终身受益的基本运动技能。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内容分为三大类:1.健康知识(1)饮食与健康饮食与健康的教育包括营养知识、饮食与疾病的关系,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高校肥胖大学生体育文化素质的调查 ,发现肥胖大学生体育文化素质的总体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体重大学生 (P <0 0 1或P <0 0 5 )。建议高校体育教育中应加强肥胖大学生体育意识及行为、能力的培养 ,同时还应加强肥胖大学生健康教育 ,并有计划地指导肥胖大学生合理饮食与运动减肥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针对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问题,进行了健康教育知识、健康行为、体育与健康的关系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提出了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中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黄晓东 《当代体育科技》2023,(4):189-192+198
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通过文献资料法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相关政策文件进行整理,对大学生体质现状及下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立德树人背景下当前普遍开展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国家不断出台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相关政策,体现了国家的重视程度,但政策实施的效果还得靠大学生通过实际行动进行落实,大学生体育活动参与不足是造成体质下滑的根本原因,而价值缺失是造成大学生体育活动参与不足的重要内因;体育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从知识技能传授到价值引领转变,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解决大学生体育价值观认知不足、意识不强的重要途径;以“强身健体、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提高自身体质健康水平,是大学生在学校体育方面践行政治认同与家国情怀的具体行为体现;在当前大学生体质状况整体不佳的形势下,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是检验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成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全民健身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增强国民体质的需要。目前我国成年人中有66.74%的人却根本不参加体育锻炼。其主要原因就是人们的体育素养问题。而体育素养是在接受体育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的。体育参与人群文化程度越高对体育的认识越清晰。大学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对“终身体育”操作的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后半生的健身行为。问卷调查大三、四学生显示,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中仍有22.28%的同学基本不参加课余体育锻炼,主要原因与这部分同学运动体验不深刻有关,也与对体育健身方法、知识等掌握较差有关。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应适应全民健身的要求,加强对大学生体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该文采用体育健康素养问卷对医卫类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了解体育视角下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并分析不同专业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差异性,为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及体育教学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显示,医卫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体育运动知识、生长发育知识和较高的预防疾病意识、运动参与行为以及健康管理能力。不同专业大学生在体育运动知识、心肺复苏基本操作、处理运动损伤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药学专业学生的体育健康素养总体水平相比其他专业较低。学校可通过跨学科融合教学、社团实践服务、体育赛事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推进“体育+医学”健康品牌建设,发挥多方协同力量,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体育专业大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状况,采用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对体育专业大学生420人的健康素养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体育专业大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是6.90%,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三方面素养的比例分别是19.29%、1.19%和72.38%;具备5类健康问题素养的比例分别是:安全与急救67.14%、基本医疗23.09%、科学健康观16.43%、慢性病预防9.05%、传染病预防5.95%。由此可见,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健康素养和全国平均水平大致相当,并未因学历水平高而有所优势,必须采取措施促进体育专业大学生健康素养提高。  相似文献   

18.
饮食保健新方法常食早餐防感冒英国科学家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早餐实际上是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一顿,因为经常吃早餐,尤其是早餐吃谷类食物的人不易患感冒或流感,即使他们中间一些人得了感冒,其程度也比那些不吃早餐的人轻。科学家们在10周内对150名健康大学生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显示,大约一半的学生在这10周内至少有一次呼吸道受感染,而那些患病的学生一般通常不喜欢吃早餐。另外,那些在近段时间里生活不顺,得病的可能性也比其他学生大。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大学生不健康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干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达献资料法的研究,对浙江省大学生不健康行为的特点、主客观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相应干预对策,包括开设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采取必要的心理治疗等。  相似文献   

20.
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量的数据表明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观上是独生子女大学生体育观念匮乏、健康意识淡漠,客观上是各方面的呵护太多、作业量大、运动少,为此,提出了增强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体育观念、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建立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模式,提高独生子女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技能,并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立一支高素质地教师队伍,增加教育投资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