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道》2005,(7):60-60
咖啡含有咖啡因,进入体内后会促使交感神经兴奋,因而消除睡意、改善血液循环,身体也感觉暖和起来,比较不觉得疲劳,所以有“提神”效果。  相似文献   

2.
体内的脂肪,除了直接从食物中摄取外,还由体内多余的葡萄糖等其他营养物质转化而成。这些脂肪就好像身体的“储备物资”,等人体消耗能量太大时,才“拿”出来供急用。尤其在长时间运动,或者身体缺乏糖类的时候,脂肪分解供能比例开始增加,也就是我们说的“燃烧”脂肪,来获得能量。  相似文献   

3.
德国体育教学法专家海克尔教授在评价体育课的质量时提出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出汗”,二是“笑”。他认为,上体育课,学生要从事各种身体活动,体内产热比安静时高出5~15倍。为了维持正常体温,绝大部分的热量要通过皮肤蒸发汗液,每克汗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工》2011,(10):45-45
身体好比一个战场,体内每天都发生着看不见的“战争”,但绝大多数时候你浑然不知,这是因为“人体军队”处于绝对优势。但当你出现体温升高、全身酸痛,鼻涕眼泪一大把,痛苦不堪时,就表明体内的“军队”出现了一些问题,疾病等敌人就会趁虚而入,让你大伤元气。  相似文献   

5.
临渊 《红领巾》2014,(7):66-69
嘘!还愣着千什么,难道不知道战争已经开始了吗?就在你、我,还有大家的体内!一支由一大群数不清、看不见、稀奇古怪的坏家伙组成的“特攻队”来了,它们中有的正虎视眈眈地盯着我们的身体,准备发动新一轮的大进攻:有的已经开战了!而我们的身体也不甘受制,免疫系统正在见招拆招,进行“大反击”呢。  相似文献   

6.
小细胞从口腔缓缓钻进身体,路上,它看见心脏在有节奏地上下跳动。“你在干什么呀?”“我正在做运动,使体内的血液流动起来。”“明白了,谢谢。”小细胞又一蹦一跳地往下走。  相似文献   

7.
《管子》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就是将道具体化为精气,认为人的身体与“精气一惠惠相关,并以此来回答《老子》关于人怎么能认识天道以及如何认识天道问题。因此“身体”成为理解其“精气说”一个重要的角度。本文正是立足于这样的认识,围绕身体和天道(精气)的关系,对《管子》的“精气说”进行一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美学从“类神学”到“精神哲学”、“心理学”直至“艺术生理学”、“审美经验现象学”的历史演化过程,身体从传统美学视野里理念、精神的附庸成为自身拥有独立价值,并且肉体与心理或灵魂深度交融的“未被撕碎的身心统一体”。作为审美客体,随着对身体耻感的剥离,人类基于身体自我欣赏的自恋得到正名;作为审美体验者,身体从形而上美学谱系中精神往下流溢、理念获得分享的“美的末端”,被理解成审美体验活动的“第一入口”;作为审美创造者,身体也走出了传统美学中的缺席状态,身体的活力被视为审美创造的“第一推动力”,创造者的“身体状态”同时也被视为“情感状态”、“心理状态”。心理学美学、生命美学、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等对于美学思维路径的开拓,极大程度上改善了身体的境遇,并且为身体美学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身体的“教育学意味”——兼论教育学研究的身体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柏拉图始就存在着对身体的古老敌意,认为灵魂与身体对立且高于身体,因而身体在教育理论的发展中长期处于缺席状态,于是“身体”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学问题”被提出来。要回到“身体”,我们首先需要对身体本身进行“思想”,一是何谓“身体”?二是为什么要回到“身体”?回到“身体”,对教育及教育学意味着什么?教育学的身体转向的独特意义在于让身体在教育学中拥有自身的位置,让身体的教育学意义从遮蔽走向敞亮。  相似文献   

10.
身体作为教学的基础、途径与载体,是教学的关键元素与重要关涉,对于教学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但智能时代教学的虚拟化、工具化与片面化导致其自身呈现“离身之态”,离身的教学背离了学生身体的本性,拒斥与禁锢着学生的身体,同时遮蔽着身体的追求。因而,实现教学的身体转向是智能时代教学的必由之路。应将身体本性作为其自身的基本前提,关注与“解放”身体感官,指引学生追溯灵魂世界与生命意义,最终实现教学由“离身”至“具身”的跃升。  相似文献   

11.
“身体写作”与女性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待“身体写作”,我们不该把它“神圣化”,也不该把它“妖魔化”,应以冷静的眼光来审视“身体写作”,以求客观、公正地认识和评价这一文学现象。“身体写作”的初衷是对男权文化的解构和颠覆,但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身体写作’’非但没有达到预先的目的而从男权文化中突围,反而成了男权文化的俘虏。中国的女性文学如果要健康发展,不能仅仅拘囿于“身体写作”。因为“身体写作”关注的毕竟只是人的身体,而非人的灵魂,所以精神的缺席,就导致了神圣和诗意的缺失。只有不断探索,中国当代的女性意识才能建构,具有真正女性意识的中国女性文学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革命+恋爱”小说中,身体书写为我们理解这一类型小说的丰富内容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革命需要身体来进行.身体需要革命来运动,身体与革命是两个互动的因素。身体有着无法被革命话语压抑的言说与诉求。革命叙事不仅对身体进行新的规范,而且生硬得扭转身体的欲望,僭越了身体。  相似文献   

13.
孩子是否饮食均衡,体内需要补充什么营养素,才能让孩子身体处于最佳状态,指甲上的很多信息,家长是不能忽视的。学会从指甲上识别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及时进行饮食调理,“治未病”才是大家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肥胖的病理分析以及肥胖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提出治疗肥胖最好的方法就是科学合理的饮食,结合适宜的身体锻炼。长期坚持可去除体内多余的脂肪并防止其再生,使患者的机体由“肥胖功能状态”转变为“正常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5.
审视教育中的"身体"--兼论教育中的"身体惩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身体的教育学意蕴并没有引起教育学研究与实践的重视,事实上,身体(及其所蕴含的人的生物性)是教育的出发点与基础。通过审视身体在教育中的地位与意义,探讨身体诸题(如生命的身体、消费的身体、被规训的身体、身体智慧等)的教育学意蕴,进而探索一种“体”“现”教育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数字技术的全面渗透连接了虚拟与真实、线上与线下,极大地拓展了学习时空边界,助推了虚拟学习场域中“去肉身化”的虚体呈现,成为继肉身化实体之后的学习者身份“圈子”的另一个“归属”。虚体与实体共同构成了学习的全部意义,形成了学习者身体的双重展演,学习活动进入了虚实结合的、更复杂的时空境遇。但从现实来看,学习者实体与虚体的双重性身体展演背后潜藏的不同权力隐匿使新的身体壁垒正在生成,这种身体壁垒体现在三个方面:技术权力隐匿造成的身体规训、主体权力隐匿造成的身体分离以及空间权力隐匿造成的身体窥视。为避免学习者深陷“身份困境”,需要在学习场域中塑造出一种学习者身体展演的、互利共存的“共生秩序”,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在技术秩序上将身体展演从单向规训转向双向驯化;二是在主体秩序上将身体展演从虚实分离转向虚实共在;三是在空间秩序上将身体展演从独景窥视转向全景展视,以此重塑数字时代学习者主体身份,打造“虚实共生”的学习自由之境。  相似文献   

17.
身高虽然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但后天因素也不容忽视,如适当的营养和运动,再加上休息得当,都有助于孩子身体的发育。对身体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体内“生长素”的分泌量。生长素是脑垂体细胞所分泌的一种激素,在少儿时期,如果生长素因病理性分泌过少,即可成为“侏儒症”。生长素的分泌特点是:从儿童时期到青春期,在睡眠时分泌旺盛,特别是在晚上9时入睡后的70分钟,可出现一个分泌高峰。近几年来,大量的调查研究已经证实:个子矮的少儿所分泌的生长素量远较正常儿童少,而且相当一部分的孩子是由于夜间睡眠不足所致。有鉴于此…  相似文献   

18.
小熊可可     
“哈,我点了(乌拉拉),它就要蹦起来喽!”雨天,地下通道里一个穿灰黑条纹外套的小男孩儿响亮地吹起口哨,小熊形的自动点唱机的“身体”开始微微颠动.热辣的摇滚乐符像一窝四下逃走的小兔从它体内逃逸了出来。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修辞的角度找出“怒”范畴词列,分析“怒”范畴词列的身体隐喻机制,日常经验形成“怒”的意象图式,进而投射具体域结构,通过隐喻形成抽象概念。“怒”的意象图式和身体隐喻的奉质,成为“怒”范畴的认知纵向和横向上的最佳点。“怒”的意义来源于对事物的认识及对其范畴化的能力。通过对身体隐喻构筑“怒”范畴词列的描写,进一步探讨了隐喻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0.
人体是一个完整的机体,当受到外界不良刺激时,自身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自我“保护措施”,把侵入体内的异物和毒素排除,把细菌和病毒杀死,防止身体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