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刊曾陆续刊登过北京市集邮协会试行的现代集邮部分评审规则,特别是2002年北京市现代集邮展览的举办,引起了广大集邮者对现代集邮的关注,也引发了广大集邮爱好者对现代集邮的讨论,也有不少邮友给我们来函来电,询问有关现代集邮的问题。鉴此,我们邀请了一些对现代集邮有研究并尝试制作过现代集邮邮集的集邮家,就广大邮友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相似文献   

2.
近日,编辑部收到沧州读者张春清老师的来信,建议《集邮博览》开辟一个“小资料”专栏,并热心地整理了两篇小资料供邮友们分享。我们觉得这个提议颇为实用,不仅符合《集邮博览》知识性、资料性、趣味性的办刊宗旨,且对邮友们的集藏活动助益良多。因此,欢迎广大读者将自己所整理的小资料发过来与邮友们共享,一起完善我们的资料库,一起享受集邮的快乐。  相似文献   

3.
当前,集邮文献越来越引起邮人重视,收藏集邮文献的邮友也越来越多。但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即相当多的邮友只注重收集,而没有注重学习、研究和利用。笔者认为,目前文献集邮首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集邮真好     
正2013年年末,在我八十寿辰时,收到了十几位邮友寄赠的纪念封、片,让我欣喜万分。邮友们八仙过海、各尽所长,封、片的设计很有创意,令人爱不释手。同时,也让我由衷的感慨:集邮真好!集邮使人心情愉快,集邮使人健康长寿,集邮使人朋友多多,集邮使人更有智慧。承蒙多位邮友的关爱、鞭策和鼓励,令  相似文献   

5.
《中国集邮》2001,(1):4-4
时间在前进,世纪在更迭。读朋友们,我们携手并肩,踏入了新的世纪、新的千年。在蛇年到来之际,《中国集邮》编辑部的全体同仁,满怀着敬意和喜悦,向各位邮友道一声“新年好!”愿各位邮友蛇年大吉,心想事成,集邮丰收。  相似文献   

6.
杨异 《集邮博览》2013,(7):27-29
我是一名退休教师,也是个老集邮者。承蒙邮友和邮协领导的抬爱,担任了省、市集邮协会的理事、常务理事,有幸多次参加了福建省和福州市集邮协会组织的一些集邮活动。二十年前的一次集邮活动,至今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7.
《邮友信 箱》是无锡崇安 区工人俱乐部 集邮小组的一 份邮刊。1959年 8月创刊。 《邮友信箱》起初是《集邮通讯》的副刊,每月随《集 邮通讯》订户附赠。此刊实际上是集邮小组组员的交流 平台,主要刊登组员的征让信息,在联络邮人、促进邮 友交流、邮品流通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尤其是自1960 年3月后,《集邮通讯》停刊,《邮友信箱》逐渐由副刊  相似文献   

8.
《中国集邮》2000,(7):7-7
《中国集邮》的“集邮茶座”栏目很受邮人欢迎,但是总是在一个地方办有缺陷,似乎也应当有各地的邮友们加盟,才能体现邮友俱乐部的广泛性、参与性。由江西邮协的王洪新建议,并经《中国集邮》特邀,请了几位江西邮人也来品品“茶”。  相似文献   

9.
近来,在省市集邮报刊上,可以发现一些“老集邮、新面孔”的作者,他们的文章或谈专题,或写集邮知识,或抒发结交邮友之情感,言之有物,可读性强,实乃邮界可喜之事。“老集邮、新面孔”,说的是他们大多数已有数十年集邮历史,但写邮文较少,名字一旦出现在报刊上,令人觉得新奇——他也写起文章来了。多年的邮市炒作,加上新邮发行量大,邮票不断打折,使许多赶浪潮的“集邮者”自动退出,留下来的,都是铁杆邮迷;人过中年,邮趣不减。一个人玩还觉不过瘾,还要参加民间邮学会,隔三岔五去赶场,与邮友们侃侃邮经。  相似文献   

10.
双首日邮品     
崔刚 《中国集邮》2001,(12):32-32
集邮已有5年多了,与各地邮友们互寄新邮首日自然封一直没有间断过。我认为这是专题邮集的基础,也是集邮研究的最好素材。我在收集新邮首日自然封的过程中,也在邮友们的指点下,制作了一些特色邮品,如双首日邮品。  相似文献   

11.
《中国集邮》2000,(9):5-5
8月3日,几位邮友聚集在一起,召开了一次集邮茶座,就邮市的现状和我国邮市问题聊了一聊。邮友们盼望这些意见能对相关部门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集邮兴起了集邮旅游,游山玩水兼会邮友的集邮旅游活动已不足为奇,如90年代全国邮展时,上海、北京、重庆、天津都有各地邮人云集。笔亦曾随虹口邮协赴苏州与苏州邮协联谊,随卢工集邮沙龙赴南京举办辨伪邮展,甚至曾和几位邮友约齐,远赴新加坡参观,95世界邮展。可是,追本朔源,我国的集邮团体旅游究竟始自何时?又是由谁首先倡导的呢?  相似文献   

13.
我从年轻时就喜欢邮票,但真正开始集邮到现在也就20多年,开始我只重收集邮票,而不重邮识,也就走了不少的弯路,交了学费不说,还真弄不懂什么是真正的集邮。这些年集邮的体会告诉我,结交一些邮友对集邮很有益处,例如我自从认识张振声以后,在他的帮  相似文献   

14.
重视集邮文献的情况早已有之,可以说自有集邮文献起,文献集邮就已萌芽。这其中,既有集邮文献的编办者、写作者、组织者;也有一批重视邮识的集邮家。就我国而言,许多早期民间邮刊能够幸存下来,很大程度上,就是这批集邮家悉心收集、精心保存的结果。现在,随着我国集邮水平和集邮受好者整体集邮素质的普遍提高,重视邮识、重视集邮文献的现象也越来越突出,从而不断激发了广大集邮组织者、工作者、集邮研究写作者和许多邮友编办、写作、出版集邮文献的热情;激发了立广大邮友对集邮文献较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学习和研究的热情;激发了集邮文献研究组织形成与开展活动,引导文献集邮良好发展的热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文献集邮热潮。那么,什么是文献集邮呢?  相似文献   

15.
2008年2月12日。由福建省邮政公司、福建省集邮协会、福州市邮政局、福州市集邮协会联合举办的"2008年新春邮友联欢会"在福州市邮政局举行。福建省副省长、省集邮协会名誉会长叶双瑜,原福建省人大主任、省集邮协会名誉会长林强等领导和来自社会各界的嘉宾、邮友200多人  相似文献   

16.
肖高键 《集邮博览》2010,(10):80-81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国际形势一派大好,集邮交友也不仅限于国内各省市,还发展到与外国邮友的友好交往,互通信息交换邮品,增进邮谊。在那个时期,我也曾收到过英国一位"邮友"的来信,要与我交朋友并要我给他寄一些中国的邮票邮品。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我真正迷上集邮后,已深知“惠我邮票。不如惠我邮识”的道理。我从微薄的工资里抽出钱订阅《集邮》《集邮博览》《上海集邮》《中国集邮》等,并广交各地邮友,获得大量民间邮刊,既丰富了藏品,又积累了邮识。在收集邮政附加费邮品中深深体会到,是邮识在关键时刻使我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18.
《中国集邮》2000,(4):40-40
为感谢你们的厚爱《邮配售品目录》长期免费赠阅。凡一次性购满100元邮品者,赠送千禧龙纪念币或集邮专用放大镜一套(自选),该系列广告分别刊登于《中国集邮》、《集邮》、《集邮博览》等刊,各地方邮协会员部分邮品优惠5%-10%。详情请见目录。为响应国家开发大西北的号召,西北邮友、邮政局均给予最大优惠。业务洽谈处:镇江儒里邮政局南集邮办公楼业务科。咨询热线:0511-3755558 3755668。  相似文献   

19.
资讯     
《集邮博览》2011,(3):94-94
福建新春集邮联欢会评出佳邮 2011年2月8日,卯兔年正月初六。由福建省邮政公司、省集邮协会和福州市邮政局、邮协联合主办的“2011年新春邮友联欢会”在福州市邮政局举行。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集邮协会名誉会长叶双瑜,  相似文献   

20.
一位香港邮友发来伊妹儿(E-MAIL),向我推荐今年2月22日开通的“中国邮学会”网站。收到伊妹儿后,笔者马不停蹄地按照信中提供的网址(http://home.netvigator.com/~cpa1946/),前往核实,发现其中内容确实很丰富,值得大家一观。香港“中国邮学会”网站的开通,为内地集邮者了解香港的集邮概况提供了方便。 1946年成立的中国邮学会,是一个非牟利的集邮团体,旨在提倡集邮、研究邮识、交流邮品及联络集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