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傍晚,安培在街头散步,突然想到一道物理题目,就从口袋里掏出粉笔,下意识地向前面的一块黑板走去,在黑板上演算起来. 可是,黑板竞开始向前移动! 全神贯注的安培,因为题目没有算完,就不知不觉地追在黑板后面继续计算. 最后,黑板越走越快,安培觉得追不上了.这时,他听见路人都朝他哈哈大笑.  相似文献   

2.
傍晚,安培在街头散步,突然想到一道物理题目,就从口袋里掏出粉笔,下意识地向前面的一块黑板走去,在黑板上演算起来。  相似文献   

3.
正傍晚,安培在街头散步,突然想到一道物理题目,就从口袋里掏出粉笔,下意识地向前面的一块黑板走去,在黑板上演算起来。可是,黑板竟开始向前移动!  相似文献   

4.
《“黑板”跑了》是低年级的一篇课文,教学设计宜深入浅出。笔者设计了三则教学思路,供教师参考。教学思路一:标题突破《“黑板”跑了》这一标题新颖独特,而且关联全篇,教学本文可以由标题突破——标题中的“黑板”为什么加上引号?(课文中的“黑板”不是真正的黑板,而是一辆马车车厢的后壁。)安培为什么把它当成了黑板?(因为安培正在专心思考一道数学题,需要一块黑板演算,正巧碰上停在路边的车厢后壁,于是产生错觉。)安培此时是什么心情?(非常高兴。他觉得这块“黑板”是“特地”为他准备的,从“太好了”可以看出他兴奋之情。)从安培的错觉…  相似文献   

5.
可笑的安培     
大家都知道电流的单位叫“安培”,但是不一定知道“安培定律”的创始人安培是靠自学成为物理学家的。 安培从小就博览群书,如饥似渴地学习,12岁学会了微积分,14岁就读完吉德罗和达拉姆伯主编的20卷的《百科全书》,为在物理学创造成就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安培的专注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为了不让客人打扰自己的研究工作,他在自家门口贴了一张纸条:“安培先生不在家。” 一天,他外出办事,步行在巴黎的塞纳河畔,忽然想起一道题,正好看见有一块黑板,就顺手捡起小砖块,走过去演算起来,突然黑板移动起来,越走越快…  相似文献   

6.
法国物理学家安培,以精巧的实验和高超的数学技巧相结合,总结出了右手定则、安培定律,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他研究物理问题达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为此闹出不少笑话。一次,他在街上散步,突然想起一道物理问题。他迅速从口袋里掏出粉笔,走到一块“黑板”前演算,突然,“黑板”开始移动,他便追随“黑板”继续演算。为此,引起路人大笑,这才打断了他的思路,他停下来一看,原来“黑板”是一个马车的黑车篷。他很珍惜时间,为了免受来人打搅,便在自家门上挂了块牌子“安培先生不在家”。一次,他边走边思考问题,走到自己家门口,抬头望见门上的牌子,惊讶地说“原来安培先生不在家?”,扭头就走了,直到很晚,家人  相似文献   

7.
留言和“黑板”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先生,常常思考问题而入迷。一次,他从家里出去,在门上给来访者写下留言:安培不在家,请今天晚上来。当他一心思考着问题回来时,看到门上的留言,竟自言自语地说:“哦,安培先生不在家。”说着转身便走了,直到晚上才回家。  相似文献   

8.
安培是靠自学成才的法国物理学家。他从小就阅读大量的书籍(jí),如饥似渴(kě)地读书自学,12岁就学会了微(wēi)积分;14岁读完了20卷的《百科全书》,为在物理学上取得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jīchǔ)。安培孜孜(zī)不倦地学习,精力十分集中。一次,他在自家门前贴(tiē)了一张纸条,写上:“安培先生不在家”,便出外办事去了。他步行在法国巴黎的塞(sài)纳河畔(pàn),忽然想起在家里时没有解出来的一道题,现在有了一点眉目,想演(yǎn)算一下。他看见前面正好有块“黑板”。于是顺手从地上捡起一块小砖头…  相似文献   

9.
法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安培有一次在街上散步,想起一道数学题,此时恰好看到一辆马车的后背,他误以为那是一块黑板,便从口袋里掏出一截粉笔在上面演算起来。繁华的路上,无限风景,安培只看到了“黑板”,别的一切他都“有视无睹”。艳丽的女子,名贵的骏马,奢华的贵族,典雅的建筑,这一切不知道吸引了多少路人的目光,口丁是安培却无动于衷。安培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给人类做出那么杰出的贡献,是因为他在路上看到了人类几千年在追求的智慧灵光,而人们亟亟以求的功名、富贵、享乐,他却置之于脑后。他所观、所思是怎样使人类的文明更进步。  相似文献   

10.
上作文课时,我从来不是一上去就把题目写在黑板上,而是先围绕着题意和同学们“随随便便”地谈一阵子,感到同学们心已向之,口欲言之,颇有点“愤愤悱悱”之时,才把题目亮出来。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常常想起当学生时上作文课的情景。且不说教师们那些从大人心里想出来的题目,常常不合学生们的胃口;仅只那一上来便在黑板上写个题目的考试架式,  相似文献   

11.
袁会玲 《教学随笔》2009,(10):27-27
“自命题作文,但要以爱为旋律……”一次作文课上,我刚把这行字写在黑板上,一个学生就皱着眉头说:“真没意思,这作文从小写到大,都是老一套的题目,没劲儿。”另一个接嘴:“就是,这个题目我们在七年级上期期末考试时写过,老师到底烦不烦呀,就不怕累到自己?”  相似文献   

12.
就一道作文题或话题而言,大致可以分实题和虚题两大类。“实题”是指根据客观实在的事物所命的题目,如2010年湖南省长沙市的“给他人一朵花”,广东省湛江市的“别丢了你的钥匙”,浙江省金华市的“灯”,上海市的“黑板上的记忆”;“虚题”则是指宽泛抽象、比喻象征类的题目,如2010年辽宁省大连市的“寸革心”,浙江省温州市的“做一个行者”,湖北省黄石市的“那一缕春风”,福建省福州市的“路上”等,要想在这两类题目的立意上抢得先机,就需要懂得在虚实之间进行巧妙的转换。  相似文献   

13.
我在教学“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在小黑板出示题目:学校为了丰富同学们的阅读量,给三、四、五年级订了《学生报》,每个年级有350人,如果让你来订报你会怎样算?学生纷纷说出了计算方法,于是我在黑板上板书了。  相似文献   

14.
幽默集锦     
《考试》2005,(6)
哥哥的儿子语法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题目:请把“我的哥哥去学校”这句话改成将来式。老师叫汤森上去改写,汤森走到黑板前,迅速写道——“我哥哥的儿子去学校。”  相似文献   

15.
开心驿站     
哥哥的儿子语法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题目:请把“我的哥哥去学校”这句话改成将来式。老师叫汤普森上去改写,汤普森走到黑板前,迅速写道——“我哥哥的儿子去学校。”  相似文献   

16.
哥哥的儿子     
英语语法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题目:请把“我的哥哥去学校”这句话改成将来式。老师叫汤普森上去改写,汤普森走到黑板前,迅速写道———“我哥哥的儿子去学校。”哥哥的儿子  相似文献   

17.
上作文课时,我从来不是一上去就把题目写在黑板上,而是先围绕着题意和同学们“随随便便”地谈一阵子,感到同学们心已向之,口欲言之,颇有点“愤愤悱悱”之时,才把题目亮出来。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常常想起当学生时上作文课的情景。且不说教师们那些从大人心里想出来的题目,常常不合学生们的胃口;仅只那一上来便在黑板上写个题目的考试架式,就使人心情紧张、压抑,半天回不过味儿来。没有兴趣的写作,不过是一种消极的答题活动,想产生生动活泼的好作文,是很难很难的。让学生在课堂上写作,一坐就要一个多小时,对一个十几岁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艰苦的…  相似文献   

18.
一看题目,你也许会奇怪,黑板历来都是黑色,这还用问吗?不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在发展的,黑板的颜色也在起变化。现在国内外许多学校已经采用墨绿色的黑板,“绿色”大有取代“黑色”之势。我们都知道,人们一般总是根据需要和颜色色调的特性来选用某种颜色的,比如,要给人以兴奋感,就采用暖色调的红、橙等颜色,要给人以宁静感,就采用冷色调的蓝、紫等颜色。黑色是灰暗色调,黑板如果选用黑色,不但会使人产生烦闷感,影响学习兴趣,而且黑色的物体,眼底成象不明晰,眼睛看久了会疲劳。黑板如果选用绿色,情况  相似文献   

19.
心愿     
“我的心愿”——我在黑板上写下这四个字,转过身来说:这是本周周记的题目。  相似文献   

20.
【真题再现】 题目:黑板上的记忆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从“记住这一天”到“我眼中的色彩”.从“在学海中游泳”到“黑板上的记忆”。上海市的中考作文题,一直让人感到清新而精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