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冯契的‘智慧’说研究"结项成果——《冯契"智慧"说探析》一书于2012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一改学术界以往对冯契"智慧"说研究的微观路径,从整体上、宏观上全面、深入而又系统地研究冯契"智慧"说,全面贯彻"哲学是哲学史的总结,哲学史是哲学的展开"的辩证方法,系统探讨了冯契"智慧"说的学术价值,填补了中国当代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空白,为我们全面了解、研究冯契"智慧"说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相似文献   

2.
冯契先生关于佛学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中册)>一书中,通过截取魏晋南北朝到隋唐这一时间段,选择佛学如何中国化以及"空有"关系、"心物(性相)之辩"和"理想人格培养"这四大主题作为讨论对象,尽可能多方面地展现冯先生丰富的佛学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觉解”与“智慧”、“内圣外王之道”与“平民化的自由人格”、“天地境界”与“真善美的统一”等二位冯先生基本哲学范畴的比较研究。笔者认为:在后经学时代,冯友兰先生和冯契先生对理想人格的论述指明了中国哲学走向现代化的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哲学发展的一个轨迹,因而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因为,冯友兰先生的“境界说”尤其是冯契先生的“智慧说”注重理论和德性的统一,哲学思维和人的德性的有机结合,最终达到了真善美、知情意的统一,重新恢复了哲学的理性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冯契先生以中国传统哲学中“性与天道”为其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属,建立了智慧学说。冯先生建构智慧学说的根本目的是试图解决中国近代哲学中科学与人、理性与非理性相对立的难题,其途径是以智慧学说融通认识论、价值论和德性论。  相似文献   

5.
<正> 《读书》1995年第11期高瑞泉博士的《智慧之境》一文,是怀念已故著名学者冯契先生的。赖有这样的文字,无缘亲炙冯契先生教诲的我辈后生,终于可以想见到更真实、更亲切、更丰满的冯契先生。文中言及:“以一人之心力,独自条贯系统地写完自先秦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整部中国哲学史,舍先生之外,不知至今是否有经二人?”此语似可斟酌。据我们所知,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长期沉醉于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先后撰有《中国哲学史》(上、下册)、《中国哲学小史》、《中国哲学简史》和《中国哲学史新编》(1—7册)等著作。这些书大都具备这样两个特点:一是独立完成;二是贯通古今。其中前几部均完成于解放前,无法涉及到更晚的哲学史。而《新编》系解放后的新作,其第七册更是专门讲授辛亥革命以来的中国哲学史。惜这部直至冯友兰先生去世前才最终“绝笔”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七册,不能和前面六册一样在同一出版社出版。……它在香港出版了,只是将书名改为《中国现代哲学史》”。(《读书》1995年第4期,汪子嵩《海阔天空我自飞》)知情者说,冯友兰先生在晚年已“失其聪明”,著述赖有他人相助。而冯先生《新编》七册的最后一章中言明:“我真感觉到‘海阔天空我自飞’的自由。”(同上)故全书的筋骨血脉均得之于先生,殆  相似文献   

6.
冯契先生的广义认识论体系的构建,使得其对智慧问题作了全新的理解和解说。从广义认识论提出背景、内容。以及在构建冯先生哲学体系中的意义以及评述方面给予解读。  相似文献   

7.
冯契认为中国近代哲学为解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一近代中心问题而展开的“古今中西”经历了一场革命 ,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最主要成果则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一般成果则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重大变革。本文对冯契近代哲学革命的主要成果的哲学意蕴及特点作了深入的探讨 ,对近代哲学革命的一般成果作了简明的考察  相似文献   

8.
冯契对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要贡献是建构了"智慧"说的哲学体系;"智慧"说的建构是为了超越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将知识转化为智慧;"智慧"说由《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人的自由和真善美》三部著作构成,是具有原创的理论、缜密的逻辑结构的哲学体系;"智慧"说是沿着实践唯物主义路子前进的产物,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智慧"说是专业哲学家建构的第一部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著作。  相似文献   

9.
“化理论为德性”是已故冯契教授《智慧说三篇》中不可缺少的一篇,也是冯先生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化理论为德性”是把认识的辩证法贯彻于价值论领域,表现为在使理想成为现实,以创造真善美的活动中培养了自由人格的德性。通俗些理解,就是把理论学习同人的素质及理想人格的培养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在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1941年冯国瑞先生前往麦积山考察,对麦积山石窟进行编号,这是学界首次为麦积山石窟编号。1944年,冯先生又前往麦积山作编号说明,并绘平面草图,撰成《调查麦积山石窟报告书》呈报当时的国民党甘肃省政府。如今冯先生所绘平面草图已佚,导致冯先生所编洞窟无从知晓,笔者根据冯先生《天水麦积山石窟介绍》一文,对先生所编窟号与现行窟号进行了考对研究。  相似文献   

11.
冯至先生的《十四行集》一出版就受到朱自清、李广田和唐湜诸先生的赞扬。朱先生称他的《十四行集》"建立了中国十四行的基础"。李先生称他的诗为"沉思的诗"。本文拟从哲理和诗律两方面解读冯先生的《十四行集》。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第五届年会暨冯契哲学思想讨论会在华东师大召开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第五届年会暨冯契哲学思想讨论会于今年11月8—11日在华东师大召开。会议由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华东师大哲学系、《学术月刊》社和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主办,来自中国社...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40年代,冯友兰先生就提出“世界哲学”的概念,并阐述了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的关系,提出中西哲学互补和中国哲学对世界哲学可能有的两点贡献。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中的《总结》中,冯先生又把中国哲学和世界哲学的未来归结为“仇必和而解”和“太和”,他所提出的中国哲学对未来世界哲学的贡献,可概括为六大关系。这一阐释与建立一个有人价值导向的全球化的过程完全合拍。  相似文献   

14.
运用冯契“以得自现实之道还治现实”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考量《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的问题:该课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及与其他政治思想理论课的交叉重复关系;该课“知识点”与“理论性”的关系;如何对待大学生学习该课的知识背景;如何深刻理解该课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意义,从而为认识和把握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根本任务,提供了一个有启发意义的思考框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验小组形式,笔者组织学生以《刘禹锡竹枝词创作主旨探析》为题进行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性学习尝试,从刘氏《竹枝词》文献入手,结合其与屈原《九歌》的关系,再参考汉唐间诸多文人对屈原的评价,来深入探析《竹枝词》的创作成因及其主旨。通过这一学习实践过程,肯定了研究性学习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1990年,整理中国哲学史讲义,以《中国传统哲学》书名出版。后被北京师范大学评为学校优秀教材,又被韩国翻译出版,以后不断重印、再版。这一年又研究两个问题:一是对于《庄子》哲学的看法,所有教材都说庄子是唯心主义的宇宙观,相对主义的方法论,不可知论的认识论,悲观厌世的人生观,没有一句肯定的话。而鲁迅、闻一多、顾颉刚、张岱年、冯契都对庄子非常推崇。这种反差,如何解释?我研究认为是用西方的哲学模式来剪裁中国哲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冯友兰先生(1895-1990),字芝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对于中国文化的学习和研究而言,人们赞美冯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意思是,后人完全应该也完全可能胜过冯先生,但是却不能绕过冯先生,因为那样不但必然要多费力气,而且容易走弯路而难以深入堂奥.人们还感叹,冯先生的观点你可以同意,也可以反对,但你不会不明白①.然而,饶有意味的是,相较于冯先生的博大精深,纵使他深入浅出,要真正"觉解"也并非是件容易的事.<人生的境界>一文就甚具言辞简约、意蕴遥深的特点,爰作读书札记,聊供参考并资谈助.  相似文献   

18.
冯友兰、张岱年二先生同作为哲学家和哲学史家,立足中西文化,对辩证法思想的认识都有独到之处。冯先生主要在《中国哲学史新编》第7册中提出了两种辩证法问题,肯定“仇必和而解”是客观辩证法。张先生则早在三、四十年代的《天人五论》等文章中提出“两一反复”、“事物变化之流,一乖一和”等认识,致力于中西融合.把和谐与矛盾斗争统一起来.本文尝试对二者导同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冯先生的人生境界说主要体现在《新原人》中,是冯先生在抗战时期为排解民族危亡的困扰,激励人们奋勇进取而作的思考。其学说基于纯粹哲学和美学思考之上,有着将天人浑然一体和古今溶于一筹的整体思维特征,而其本质就是人生智慧。冯先生的人生境界说源自于南阳古老的讲智慧、注重人生事业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冯先生自身的人生实践,正是对这一优秀文化传统的践行。  相似文献   

20.
冯契和清华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术界,“清华学派”一词的所指似乎有广义和狭义的分别,广义的清华学派囊括了当时清华人文社会科学各科的代表人物,狭义的清华学派则专指清华哲学系的学人,本文的讨论限制在狭义的清华学派上。 从1935—1944年,冯契先生在清华哲学系完成了他的大学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业,这一事实对于我们理解冯契哲学和清华学派都有重要的意义。就冯先生而言,清华学派是他哲学思想的直接源头,研究冯契哲学和清华学派在精神上的内在关联,可以为我们展示其思想的一个重要侧面,并为我们进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提供一种合理的导引。对清华学派来说,虽然随着52年的院系调整,清华哲学系在行政建制上已经终结了其历史存在,但精神的影响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