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接受角度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当代大学生,使大学生理解、认同,接受并信仰马克思主义。接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能动的接受过程。从接受角度深入分析接受活动各要素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对于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沿阵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让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正确信仰,探索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因此,要紧紧抓住思政课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营造全方位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氛围是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3.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首要、最根本的任务是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以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体色、时代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内涵。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重视区分不同层次,分类指导,努力实现公民信仰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李秀芝 《考试周刊》2012,(56):21-2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内容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路径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相似文献   

5.
政治认同是人们从内心深处产生的一种对所属政治系统的情感上的归属或依附。政治认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精神动力。认真分析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大学生政治认同问题,通过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各项机制,重塑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仰,加强高校的政治社会化建设等途径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水平,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在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行为至关重要,提升高校的行为能力是培养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根本需要,是增强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需求,是强化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迫切要求。要充分发挥高校党建、理论社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宣传、推广优势,依托高校有效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7.
国家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现代公民意识培养都是推进人的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在对公民意识及现代公民意识培养本质进行阐释的基础上,从逻辑应然和现实必然两方面分析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现代公民意识培养的必要性,提出用马克思主义分析框架建构公民意识理论,用马克思主义话语言说公民意识内容,用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现代公民精神,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促进现代公民意识生成。  相似文献   

8.
不断创新载体是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大学生社团鲜明的政治性、丰富的实践性、广泛的群众性使其成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载体。充分利用大学生社团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迅速占领大学生学习活动新阵地,促进大学生思想健康成长的需要。通过大学生社团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热点焦点问题研究及实现方式的创新,加强马克思主义进大学生社团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道德教育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路径。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重塑大学生的道德信仰,纠正道德教育游离于学校中心工作的位置,改变道德教育内容“泛政治化”现象,使道德教育从“符号化”向“生活化”回归。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任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从哲学视角探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基本要求、根本、核心等问题,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1.
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进一步提高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仅要靠党对群众的灌输,还要靠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学习,以及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应用、实践,充分发挥他们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主体性,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自我教育活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有一个正确处理好先进性与广泛性关系的问题,必须分层进行,充分发挥不同群体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当前,要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党的理论工作者、人民群众、青年这四个群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2.
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责任和独特优势。在新的起点上,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做好"三个紧密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通俗性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系统性;把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与推进大众化的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面对当前部分大学生信仰迷失、信仰危机的现状,要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大学生信仰教育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营造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良好氛围,创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具体方式,开拓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新媒体阵地。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表现在形式意义上的理论传播与接受,更表现在实质意义上的信仰确立与传递,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广泛社会认同,信仰与认同的互动演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深层逻辑结构,在社会文化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确立则是这一内在逻辑结构的外显形式。信仰、认同与话语权构成了深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三个重要维度,确立社会主义信仰、凝聚主流价值认同和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应当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实践领域的根本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15.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有很多,针对不同的客体有不同的方法。但作为推进马克思大众化的主体要有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则必须落脚到改善民生上。在当今社会,改善民生更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切入点。因为只有改善民生,关注民生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奠定科学的前提;只有改善民生,才能调整好新时期的利益结构,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创造良好的利益认同机制;只有改善民生,才能增加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可度,增加党在新时期的群众基础,从而从根本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6.
对马克思主义推向大众的方法论认识以及选择方法的科学与否,将直接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效,所以,方法问题研究,对马克思主义更好地走近大众具有着基础性和前提性的意义。方法论原则是推进大众化的根本立足点,方法论设计是推进大众化的重要生长点,方法体系建设是推进大众化的基本着力点,主要关系的处理是推进大众化的逻辑关键点。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生组织能够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发挥出独特作用。要真正发挥高校学生组织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作用,克服流于形式、实效不大等弊端,就必须搭建一种"建立专业学生社团、协调课内课外学习和创新实践活动形式"的"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这一工作机制成为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进程,也是大众化的进程。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依然存在诸如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概念界定模糊;广大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认识不到住;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重视不够;严重脱离新时期当代中国的客观实际等问题。故此,应从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概念的界定;采取通俗形式、循序渐进;关注民生,凸显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住;贴近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等方面有所作为。不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密切相关,为了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理论指导地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需要作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发挥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建设中的意识形态功能。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任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话题。理论只有走进现实生活世界、解决现实问题才容易被民众所接受,从生活世界视角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路径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新视角。关照现实问题,走进生活世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