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阅读方式的变化谈高校图书馆电子文献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读者近年来阅读方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建设的应对策略。即:逐渐减少纸制文献的购买,增加电子文献的采购比例;把握好电子文献资源购建的原则;加强图书馆数据库的自建;对数据库检索系统的功能进行整合。以适应读者阅读方式的变化,满足读者网上浏览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创新化的管理及服务,改变电子阅览室的服务方式和图书馆传统的藏书体系,使电子阅览室能有效实现图书馆的数字化,从而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相似文献   

3.
采访工作就是根据办馆方针和读者需要,选择书刊并通过购买等多种方式获取书刊,以积累和补充馆藏。 采访工作是图书馆工作中的基础工作,是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著名图书馆学家胡述兆博士称采访工作为“图书馆业务的第一站”。目前,国内外出版发行物品种繁多,类型复杂,出版物良莠不齐,在这浩如烟海的出版物中,选择出适合  相似文献   

4.
在数字图书馆不断变革和发展的背景下,读者的阅读方式、阅读习惯发生了较大变化。目的:通过对我校师生读者阅读需求的研究,分析高校图书馆需要在哪些方面对手机端阅读服务模式进行优化和改进。方法:通过发放问卷分析我校105名读者在数字化阅读、电子化阅读发展进程中的需求。结果:读者使用数字图书馆的常用设备,包括手机、计算机、电子阅读器等,师生移动端阅读的需求占有比例最高,达到了64.8%。结论:在数字图书馆不断电子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过程中,在校读者电子书阅读、数据资源的使用习惯和阅读载体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电子化阅读逐渐取代纸本图书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5.
读者与编辑出版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编辑服务的对象。编辑的读者意识,是指读者的阅读心理、阅读需要、兴趣、动机、情绪及能力、认识水平、层次结构和变化规律与认识过程的抽象概括。编辑读者意识的培养,一是加强对党的出版方针、政策的学习理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二是深化对读者在编辑工作中的作用的认识。编辑的读者意识体现在:把好出版物的质量关;尽量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要求;要在提高读者上下功夫;重视读者的反馈信息。  相似文献   

6.
媒体技术和设备的发展一直在改变着人类的阅读方式,时下以Kindle电子阅读器和iPad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新型电子阅读设备在实现电子书对纸质书数字化完美模仿的基础上又继续向前迈进,为读者提供了不同以往的阅读体验,与此相对应的一些新的阅读方式也正在形成.本文在调查体验各种电子阅读设备、软件以及收集分析相关案例的基础上,对电子阅读概念进行研究,并从读者组态和内容结构两个维度构建新型电子阅读分类表,梳理出富媒体沉浸式阅读、虚实间穿越式阅读、杂志型聚合式阅读、智能化个性式阅读、主题性调查式阅读、共同体推荐式阅读、社交网研论式阅读等7种新型电子阅读方式.这些新的阅读方式某种程度上重塑着人们对于传统意义上阅读的理解.最后针对电子阅读发展趋势,提出电子阅读屏显技术多元化、载体全媒体化、内容和呈现方式分离、社交元素和游戏化机制将进一步融入等若干观点.  相似文献   

7.
编辑策划的概念“策划”在《辞海》中的解释是“计划”、“打算”。这是一般通俗的解释,从编辑学的概念说,编辑策划是什么?我以为可以从下面三个角度理解。从方法论的角度说,编辑策划是编辑的一种工作方式和方法,是编辑根据出版物的宗旨、读者的需要和市场需求等因素,为完成一定的编辑出版任务而设计的工作方向或工作项目。它既是编辑思想的一种输出,也是对作者思想的汲取,是编辑意图和作者意图结合的产物。从认识论的角度说,编辑策划是编辑人员对书刊生产和销售内在规律及其走向的一种认识。这种认识是编辑对书刊生产和销售内在规…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文献在中学图书馆的收藏比例已越来越大。所谓电子文献也称电子出版物,是以数字形式存储在硬盘、光盘、网络上,并通过计算机或远程通信等方式进行阅读、可自行制作、编辑的出版物。电子文献按类型可分为: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取得飞速发展,这促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阅读方式和交流方式都发生了重大改变。文字、视频、声音和图片等出版物都出现数字化趋势。各种阅读终端也逐渐普及,这极大地丰富了数字出版物的载体,促使数字出版物的途径更加多样化。一方面,数字化图书出版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著作权保护  相似文献   

10.
当今教学类期刊种类繁多,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形式多样化,这些都给纸质传统媒体提出了新的问题,带来了新的挑战.对此编辑应把满足读者需求,加强自身与读者互动,以及读者之间互动视为重中之重,在稿件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工夫,给读者提供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