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简单单的一个“一”字,在诗人的笔下,却能铺排出多姿多彩、兴味盎然的“一字诗”。古人做诗,最忌同一首诗中字词重复,而“一字诗”却是要“一”字多次乃至十几次反复出现,不仅不能有重复与拖沓之感,而且诗的内容还要与一定的事物相应。这本是难而又难的事,可是,古代一些名家却竞相玩起“一字诗”来。宋朝大学士苏东坡,有一次外出访友,来到江边渡口,可是渡船刚刚离岸,于是苏东坡便喊船家驶回来,接他上船。船上的人都认识这位大诗人,笑着起哄,故意为难他,让他即景赋首诗,诗中必须含有十个“一”字,然后才能接他。苏大学士无奈,只得应允。只…  相似文献   

2.
作诗、作词、作曲,一般都忌讳同一字反复出现,但也有人反其道而行之,连用复字,或句首、或句中、或句尾,反复吟咏,以强调某一事物,从而获得一种特别的意趣。这就是叠咏诗。  相似文献   

3.
复字诗,是在每句诗中重复嵌用同一个字,且可以复用两三次,可置于句首,也可嵌于句中。如南朝梁元帝萧绎的《春日》诗,句句有“春”字甚或多个“春”字,别具一格。全诗是这样的:春还春节美,春日春风过。春心日日异,春情处处多。处处春芳动,日日春禽变。春意春已繁,春人春不见。不见怀春人,徒望春光新。春愁春自结,春结讵能申?欲道春园趣,复忆春时人。春人竟何在?空爽上春期。独念春花落,还似昔春时。全诗18句,共嵌入23个“春”字,从时序节…  相似文献   

4.
<正>“一字立骨法”,是中国古人在文学创作中构思文本的一种重要方法,最早见于晋代陆机的《文赋》。后来,明末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将其归结为“一字之复,功莫大焉”。到了清代,李扶九将这种创作手法在《古文笔法百篇》中正式命名为“一字立骨法”:“一字立骨,是指一首诗或一篇文章,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把全篇主脑展现出来。这个字(词)便是全篇之骨。  相似文献   

5.
诗眼与诗魂     
诗眼 ,是理解诗意的一个关键 ,是诗歌的精魂。诗眼乃神光所聚 ,神采之透镜。诗眼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句中之眼字 ;二、诗中之眼句 ;三、篇中之眼字  相似文献   

6.
张昭政 《学语文》2004,(2):47-47
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有时要把一些词语重复使用,这种修辞方法叫“反复”。但另有一种修辞方法正好与之相对,它在表达同一意思时,着意避免同一词语的重复使用,这便是“避复”。且看例句。  相似文献   

7.
《教师》2009,(16)
古人写诗词,特别注重炼字锤词,力求出现一字传神的精妙境界,诗眼便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之处.这传神之笔的得来,有时是诗人在不经意中妙手偶得;但很多情况下是在"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中苦吟所得,从贾岛的"推敲"到王安石的吟"绿",如此字词皆饱含着诗人的良苦用心,是诗人殚精竭虑、反复斟酌而写成的.诗眼往往能集中、凝炼、鲜明、生动地体现诗的神韵.  相似文献   

8.
1、诗以“寒”字贯穿全篇,通篇浸透了寒意。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2、使用迭字是本诗的特点。顾炎武的《日知录》说:“使用迭字最难”。他提出了用迭字的要求:复而不厌,赜而不乱。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变化。试分析寒山这首诗中富于变化的迭字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诗眼"?"诗眼"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提神的一个字"(魏庆之<诗人玉屑>).历代诗人在作诗填词时,都要反复锤炼,推敲字词的生动、形象、贴切、华丽.所以杜甫说"新诗改罢自长吟".孟郊写道:"夜学晓不休,苦吟神鬼愁".贾岛的"推敲"故事,更是成为诗人铸字炼句的佳话.  相似文献   

10.
一、诗中形容词、副词以有字作词头者,相当于该词之重叠词诗中形容词、副词以有字作词头者,有几十处,前人解诗,多数不专为有字作训。《经传释词》:“有,状物之词也。若《诗·桃夭》:‘有(艹贲)其实,’是也。他皆仿此”。这是王氏总结旧训的看法,大抵近是。但是旧训中解诗,多有误释诗义者;后人讲诗,也不能发挥王氏,纠正旧注。今以为诗中凡形容词、副词以有字作词头者,莫不相当于该词之重叠词,用以状事状物。现在详举诗中此等处,加以阐述,并略举诗中旧注误释,加以拨别。(一)从诗中同一章的对文,可知形容词、副词以有字作词头者,相当于该词之重叠词: 《邶·新台》:“新台有泚,河水弥弥。”又:“新台有洒,河水浼浼。”有泚,泚泚  相似文献   

11.
古人写诗,特别注重字词的锤炼,一首诗决不愿重复同一个字,认为一首诗出现同一个字是败笔,刘勰就曾说过“同字相犯”(《文心雕龙》)。但有的诗偏偏重复使用了同一个字或几个字,而且还偏偏用得很好,从而形成了两种独特的用字艺术:“同字”与“叠字”。  相似文献   

12.
"空"字是古诗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字,可以想见这个字诗人是比较喜欢的,也是非常入诗的。"空"字在诗中一般可作名词、形容词和副词。作名词的"空",常指天空,或空旷之地,主要营造一种辽远空阔的背景,常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诗眼”?“诗眼”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魏庆之《诗人玉屑》)。历代诗人在作诗填词时,都要反复锤炼,推敲字词的生动、形象、贴切、华丽。所以杜甫曾说“新诗改罢自长吟”。孟郊写道:“夜学晓不休,苦吟神鬼悉。”贾岛的“推敲”故事,更是成为诗人铸字炼句的佳话。 在教学诗同时,我们也应细心体味诗人炼字的用意所在,要结合诗词形象思维的艺术创作规律,咀嚼“诗眼”。有些字看上去倒也平常,但一经诗人洗炼的安排,就有特殊而深刻地表现力;有的字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有的字创造了浓郁的意境;有的字点染了艳丽的色彩;有的字勾画了动人的形象;有的字具有重迭映衬或反复递进的关系;有的字起到了强调的作用。教师应抓住这些富有特殊表现力  相似文献   

14.
今版屈原《离骚》一诗中之两“替”字,于韵不叶,于义不通,都应当是“”字,属形近而误。“”与“谮言莫入”之“谮”通假。复“替”为“”,原诗在音韵、语义、语法、逻辑诸方面就都妥贴了。  相似文献   

15.
杨万里绝句诗的艺术特色夏东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是南宋诗坛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的“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为人正直,为官清俭,是一位人品高尚的儒者。其诗名在南宋要大于陆游,周必大《跋杨廷秀赠族人复字道卿诗》称杨万里“执诗坛之牛耳”;姜特立《谢杨诚斋...  相似文献   

16.
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是一种最 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是社会生活的缩影,是诗人情感的倾泻,也是诗人智慧 的结晶。鉴赏好的诗歌,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社会,丰富阅历,美化心灵,陶冶情操。在诗歌 鉴赏教学中,我以为要着力引导学生探究诗歌的“三美”:反复吟诵,领会诗歌的情感美。诗歌鉴赏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包括认知 、想象、记忆、思维。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赏诗,首先得读懂诗。通过反复 诵读,整体认知,理解诗文的词义、句义,把握诗的内容。其次,通过反复…  相似文献   

17.
可以说,几乎所有的诗中都忌讳使用重句.在一首诗中,也很注意少使用重字或不用重字。如果一首诗里重句复字多了,诗味也就不浓了.但是,有的一首诗中重字较多,由于重字组合得巧妙,读起来倒也自然流畅,有趣有味.相传清代乾隆皇帝有一幅《百鹅图》,他让众臣在画上题诗.别的大臣都不敢下笔,唯独纪晓岚挥笔而就:“鹅鹅鹅鹅鹅鹅鹅,一鹅一鹅又一鹅,食尽皇家千种禄,凤凰何少尔何多”.28个字的一首诗,重复的“鹅”字就有10个.前两句用宇重复,毫无诗味,但是末尾一句成了“压轴”句,表露了作者喜爱凤凰的思想倾向.传说清代有位文…  相似文献   

18.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相似文献   

19.
重章是《诗经》中的一个重要修辞手段,在重章时相同位置上的实词有时并不按照其本义或通用义去理解,只能大致理解为同一类别的事物、动作或状态。从逻辑学的角度判定其适用范围,并探讨这种现象的成因,大致有三:一是先秦人们初期的审美尝试;二是用诗的习惯;三是教学的需要。这种重章铺陈,变文避复,板中寓活,很好的扩充了诗的容量,为早期的教学活动作了很好的范本。  相似文献   

20.
小沫。 小沫是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子,——普普通通的长相,普普通通的个性。普普通通的名字。尽管那名字据说是沫妈文采飞扬地从某著名诗人的代表作里摘来的,但仅一个字的名字很少有人能想到那首著名的诗。——或者说,很少把如此平凡的女孩同一首太过优美的诗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