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0 毫秒
1.
大学文化的觉醒与创新治校理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学是思想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学术殿堂,是新知识、新思想、新文化的摇篮,作为一种与社会政治、经济鼎足而立的功能独特的社会组织,应当具有自己独特的大学精神、价值追求和文化品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方面是大学在社会经济政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另一方面是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种大学精神的衰微现象,因此,在实现新的文化觉醒的基础上创新治校理念是时代的呼唤。一、现代大学的本质及其与人类文化的深刻联系现代大学起源于西方,西方大学在摆脱了教会的附庸地位以后,以英国的牛津大学为代表,逐渐成为学者自治的学术和教育机构。1810年…  相似文献   

2.
一、何谓大学品牌。对于什么是“大学品牌”,学界意见非常统一,一致认为是“社会对大学的认可程度”。大学品牌具有多维文化的内涵。其中,“大学精神”既属于教育学的范畴,又属于文化学的范畴,我们在此将其归入教育学范畴;“大学名称”属于文化人类学内容;“社会认可度”属于“社会心理学”内容;“无形资产”属于西方经济学内容。在四项内容中,“大学精神”应是核心,“大学名称”是它的载体,“社会认可度”是它的外化,“无形资产”是它的结果。因此“大学品牌”的教育学意义才是大学品牌的本质意义,别的维度的文化意义只是它的负载。二、多…  相似文献   

3.
马晓梅 《文教资料》2012,(29):58-59
大学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文化和校园文化内涵的比较研究.去挖掘二者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关系,并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行性路径,以此来促进大学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哲学视角对大学文化和校园文化进行辨析,认为大学文化是属于形而上的范畴,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属于形而下的范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大学文化为指引。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处于导向地位。孟二冬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培育起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契合的时代精神,具有导向、凝聚、塑造、激励、规范等价值,宿州学院用孟二冬精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是以优秀文化载体来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大学精神形成、传承的机理是积淀与认同,没有人类文化的积淀,就没有人类精神的生成,更不可能有人类大学精神的形成,所以,文化积淀是大学精神生成必不可少的前提,把讨论大学精神与荆楚文化精神联系在一起,正体现出当代大学对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把大学精神与荆楚文化精神联系起来,在于表明当代学人对荆楚文化的认同,表明与中国古代文化精神上的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6.
高深学问及其构成的学科(专业)是大学存在的知识和组织基础.大学文化既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信仰,二者既有深刻联系又有质的区别.任何社会思潮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当大学文化缺失问题,特别是大学精神衰微现象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并逐步进入到哲学领域时,大学文化哲学便产生了.从“高深学问”到“大学文化”是一个质的飞跃,以“大学文化”为逻辑起点,从整体上构建一个以“大学文化既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信仰”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哲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是当今时代的强烈呼唤.其核心内涵是:大学的本质是一种以传承和创新文化为己任的功能独特的文化组织;大学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人文关怀和追求真理是大学应当坚守的“永恒之魂”;和谐文化的本质是一种信仰.当今我国大学的崇高使命是:坚持“中国特色,综合创新”的文化发展道路,创新和高扬当代中国大学精神,全面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大力增强我国大学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中国特色大学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文化强国而奋斗.  相似文献   

7.
论点选辑     
大学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杨福家在《文汇报》6月18日撰文强调,大学不仅仅是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物质存在很简单,包括仪器、设备、大楼等等。然而,大学之所以称为大学,关键在于它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学的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严谨求实的文化,是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是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是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大学文化体现的是一种共性,其核心与灵魂则体现于大学的精神。(1)校训是学校学术和文化的结晶,是大学精神的象征,是学校办学理念集中的体现。“提倡新学,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真理”;“光明与真理”等等,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一种创新经济。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人们注重最多的是如何培养创新能力,至于将创新作为一种新哲学信念,归入世界观的范畴,就很少论及。其实,创新如果是一种品格、一种精神、一种信仰,就已经具备世界观的性质了。哲学创新信念与其它信念和具体的创新能力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应该大力提倡树立哲学创新信念。有创新信念,就很容易形成创新精神,因而也就会自觉提高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在大学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大学精神的渐趋失落,引发了学术界对大学本质和大学精神的大讨论和再认识。面对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深刻剖析中国大学精神的历史演进、时代境遇,努力建设现代"大学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文化具有创新性 ,大学文化所处的特殊地位也要求不断创新 ,并且需要自由与开放来促进文化和大学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同时 ,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经济时代 ,其特征也是创新、自由与开放。本文从文化、大学文化、新经济时代的社会文化精神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提出新经济时代的大学文化精神为创新、自由与开放。  相似文献   

11.
加强大学文化研究推进大学文化建设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开 展大学文化研究 ,推进大学文化建设 ,是一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工作。(一)众所周知 ,人类社会由经济、政治、文化构成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我们党历来重视文化和文化建设。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 ,把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之一 ,深刻地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发展与党的先进性之间本质联系的科学把握 ,体现了世界眼光和时代精神。发展先进文化 ,是对时代变化的积极应对。当今时代 ,知识经济已见端倪 ,科学技术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文化…  相似文献   

12.
发挥大学中心作用 促进知识经济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知识经济时代大学走进经济社会中心的必然性关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地位和作用问题,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农业经济时代,大学游离于经济社会之外;工业经济时代,大学处于经济社会边缘;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学将被推向经济社会的中心...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应试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大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创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型学习是大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大学教育还要营造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中的大学:潜力与隐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 ,感谢中国教育部邀请我参加此次研讨会并有机会和大家共同交流、探讨。我认为大学校长是世界上最难做的一种工作 ,因为对于大学到底应该做什么实在是很难确定。大学有太多不同的目标 ,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充满了挑战。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教育的新要求国家的经济甚至民族文化正在向全球化发展。全球化主要以信息和创新为基础 ,以知识为先导 ,它带来了竞争激烈的知识高度密集型经济 ,从而影响到劳动力市场、家庭和教育。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对大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 ,全球化加剧了经济竞争 ,对社会工作也产生了影…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话语:教育是立国之本,随着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的深化,中国的教育改革也随之进入了攻坚阶段。国家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完善人格的人才,中华民族能否重新崛起于大国之林,取决于人才的质量。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经历了管理体制改革、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社会转型、国际竞争日渐激烈等诸多冲击的高等教育,正在阵痛中思考、摸索,寻找提升自己、走出困境的道路。大学的精神气质和教育理念是大学的灵魂,对人才培养的影响至为深远。大学如何建设自己独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氛围,表面上是一个务虚的话题,实则关联着高等教育的理念、目标走向以及功能定位等。教育必须担负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责任,而不能仅仅是培养考试机器或者传授谋生手段。目前社会弥漫的功利主义的氛围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不可避免地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大学生存的危机,面对这一潜在的危机,我们必须认识到高校校园文化精神建设的紧迫性。更进一步讲,"校园文化"在大家的理解中可能仅仅是现有教育体系的一种看似重要、实则无关痛痒的补充,如果换一种方式来看,上述的校园文化我们并不缺乏,我们迫切需要的是"文化校园",即贯穿整个高教体系核心的一种理念和精神,它不是可有可无、游离于教育体系核心之外的内容,而正是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主导性的文化精神、大学精神。"文化校园",这不是简单的"词序"颠倒,而是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的内涵的根本转变,从根本上说,是大学文化本质的真正回归。文化校园的范畴主张一种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本次笔谈围绕着"校园文化理念与大学精神"这一主题,试图对高校建设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氛围作出我们自己的思考。各位作者的思路和着眼点不尽相同,但在某些方面也有着相对一致的价值取向。不论是对大学精神的探讨、对文化校园的辨析、对文化氛围的建构,乃至涉及的通识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冲突、校园文化的定在性和开放性的张力、大学精神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文化创新和文化启蒙的共存,以及人本精神、科学精神和民主法治精神的进步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反映了大学内部的知识分子对大学自身建设问题上的积极活跃的思考。本次笔谈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多元质量观指导下的黑龙江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策略研究》的资助,力求做到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地讨论高校的校园文化问题,期盼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作为主持人,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作者来参与,把关于构建文化校园的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话语:教育是立国之本,随着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的深化,中国的教育改革也随之进入了攻坚阶段。国家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完善人格的人才,中华民族能否重新崛起于大国之林,取决于人才的质量。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经历了管理体制改革、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社会转型、国际竞争日渐激烈等诸多冲击的高等教育,正在阵痛中思考、摸索,寻找提升自己、走出困境的道路。大学的精神气质和教育理念是大学的灵魂,对人才培养的影响至为深远。大学如何建设自己独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氛围,表面上是一个务虚的话题,实则关联着高等教育的理念、目标走向以及功能定位等。教育必须担负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责任,而不能仅仅是培养考试机器或者传授谋生手段。目前社会弥漫的功利主义的氛围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不可避免地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大学生存的危机,面对这一潜在的危机,我们必须认识到高校校园文化精神建设的紧迫性。更进一步讲,"校园文化"在大家的理解中可能仅仅是现有教育体系的一种看似重要、实则无关痛痒的补充,如果换一种方式来看,上述的校园文化我们并不缺乏,我们迫切需要的是"文化校园",即贯穿整个高教体系核心的一种理念和精神,它不是可有可无、游离于教育体系核心之外的内容,而正是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主导性的文化精神、大学精神。"文化校园",这不是简单的"词序"颠倒,而是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的内涵的根本转变,从根本上说,是大学文化本质的真正回归。文化校园的范畴主张一种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本次笔谈围绕着"校园文化理念与大学精神"这一主题,试图对高校建设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氛围作出我们自己的思考。各位作者的思路和着眼点不尽相同,但在某些方面也有着相对一致的价值取向。不论是对大学精神的探讨、对文化校园的辨析、对文化氛围的建构,乃至涉及的通识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冲突、校园文化的定在性和开放性的张力、大学精神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文化创新和文化启蒙的共存,以及人本精神、科学精神和民主法治精神的进步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反映了大学内部的知识分子对大学自身建设问题上的积极活跃的思考。本次笔谈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多元质量观指导下的黑龙江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策略研究》的资助,力求做到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地讨论高校的校园文化问题,期盼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作为主持人,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作者来参与,把关于构建文化校园的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7.
文化校园:一种新的校园文化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持人话语:教育是立国之本,随着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的深化,中国的教育改革也随之进入了攻坚阶段。国家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完善人格的人才,中华民族能否重新崛起于大国之林,取决于人才的质量。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经历了管理体制改革、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社会转型、国际竞争日渐激烈等诸多冲击的高等教育,正在阵痛中思考、摸索,寻找提升自己、走出困境的道路。大学的精神气质和教育理念是大学的灵魂,对人才培养的影响至为深远。大学如何建设自己独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氛围,表面上是一个务虚的话题,实则关联着高等教育的理念、目标走向以及功能定位等。教育必须担负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责任,而不能仅仅是培养考试机器或者传授谋生手段。目前社会弥漫的功利主义的氛围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不可避免地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大学生存的危机,面对这一潜在的危机,我们必须认识到高校校园文化精神建设的紧迫性。更进一步讲,"校园文化"在大家的理解中可能仅仅是现有教育体系的一种看似重要、实则无关痛痒的补充,如果换一种方式来看,上述的校园文化我们并不缺乏,我们迫切需要的是"文化校园",即贯穿整个高教体系核心的一种理念和精神,它不是可有可无、游离于教育体系核心之外的内容,而正是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主导性的文化精神、大学精神。"文化校园",这不是简单的"词序"颠倒,而是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的内涵的根本转变,从根本上说,是大学文化本质的真正回归。文化校园的范畴主张一种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本次笔谈围绕着"校园文化理念与大学精神"这一主题,试图对高校建设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氛围作出我们自己的思考。各位作者的思路和着眼点不尽相同,但在某些方面也有着相对一致的价值取向。不论是对大学精神的探讨、对文化校园的辨析、对文化氛围的建构,乃至涉及的通识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冲突、校园文化的定在性和开放性的张力、大学精神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文化创新和文化启蒙的共存,以及人本精神、科学精神和民主法治精神的进步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反映了大学内部的知识分子对大学自身建设问题上的积极活跃的思考。本次笔谈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多元质量观指导下的黑龙江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策略研究》的资助,力求做到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地讨论高校的校园文化问题,期盼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作为主持人,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作者来参与,把关于构建文化校园的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话语:教育是立国之本,随着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的深化,中国的教育改革也随之进入了攻坚阶段。国家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完善人格的人才,中华民族能否重新崛起于大国之林,取决于人才的质量。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经历了管理体制改革、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社会转型、国际竞争日渐激烈等诸多冲击的高等教育,正在阵痛中思考、摸索,寻找提升自己、走出困境的道路。大学的精神气质和教育理念是大学的灵魂,对人才培养的影响至为深远。大学如何建设自己独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氛围,表面上是一个务虚的话题,实则关联着高等教育的理念、目标走向以及功能定位等。教育必须担负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责任,而不能仅仅是培养考试机器或者传授谋生手段。目前社会弥漫的功利主义的氛围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不可避免地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大学生存的危机,面对这一潜在的危机,我们必须认识到高校校园文化精神建设的紧迫性。更进一步讲,"校园文化"在大家的理解中可能仅仅是现有教育体系的一种看似重要、实则无关痛痒的补充,如果换一种方式来看,上述的校园文化我们并不缺乏,我们迫切需要的是"文化校园",即贯穿整个高教体系核心的一种理念和精神,它不是可有可无、游离于教育体系核心之外的内容,而正是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主导性的文化精神、大学精神。"文化校园",这不是简单的"词序"颠倒,而是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的内涵的根本转变,从根本上说,是大学文化本质的真正回归。文化校园的范畴主张一种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本次笔谈围绕着"校园文化理念与大学精神"这一主题,试图对高校建设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氛围作出我们自己的思考。各位作者的思路和着眼点不尽相同,但在某些方面也有着相对一致的价值取向。不论是对大学精神的探讨、对文化校园的辨析、对文化氛围的建构,乃至涉及的通识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冲突、校园文化的定在性和开放性的张力、大学精神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文化创新和文化启蒙的共存,以及人本精神、科学精神和民主法治精神的进步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反映了大学内部的知识分子对大学自身建设问题上的积极活跃的思考。本次笔谈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多元质量观指导下的黑龙江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策略研究》的资助,力求做到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地讨论高校的校园文化问题,期盼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作为主持人,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作者来参与,把关于构建文化校园的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9.
锻造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持人话语:教育是立国之本,随着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的深化,中国的教育改革也随之进入了攻坚阶段。国家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完善人格的人才,中华民族能否重新崛起于大国之林,取决于人才的质量。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经历了管理体制改革、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社会转型、国际竞争日渐激烈等诸多冲击的高等教育,正在阵痛中思考、摸索,寻找提升自己、走出困境的道路。大学的精神气质和教育理念是大学的灵魂,对人才培养的影响至为深远。大学如何建设自己独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氛围,表面上是一个务虚的话题,实则关联着高等教育的理念、目标走向以及功能定位等。教育必须担负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责任,而不能仅仅是培养考试机器或者传授谋生手段。目前社会弥漫的功利主义的氛围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不可避免地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大学生存的危机,面对这一潜在的危机,我们必须认识到高校校园文化精神建设的紧迫性。更进一步讲,"校园文化"在大家的理解中可能仅仅是现有教育体系的一种看似重要、实则无关痛痒的补充,如果换一种方式来看,上述的校园文化我们并不缺乏,我们迫切需要的是"文化校园",即贯穿整个高教体系核心的一种理念和精神,它不是可有可无、游离于教育体系核心之外的内容,而正是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主导性的文化精神、大学精神。"文化校园",这不是简单的"词序"颠倒,而是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的内涵的根本转变,从根本上说,是大学文化本质的真正回归。文化校园的范畴主张一种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本次笔谈围绕着"校园文化理念与大学精神"这一主题,试图对高校建设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氛围作出我们自己的思考。各位作者的思路和着眼点不尽相同,但在某些方面也有着相对一致的价值取向。不论是对大学精神的探讨、对文化校园的辨析、对文化氛围的建构,乃至涉及的通识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冲突、校园文化的定在性和开放性的张力、大学精神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文化创新和文化启蒙的共存,以及人本精神、科学精神和民主法治精神的进步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反映了大学内部的知识分子对大学自身建设问题上的积极活跃的思考。本次笔谈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多元质量观指导下的黑龙江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策略研究》的资助,力求做到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地讨论高校的校园文化问题,期盼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作为主持人,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作者来参与,把关于构建文化校园的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20.
试论高校校园文化的定在性和开放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持人话语:教育是立国之本,随着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的深化,中国的教育改革也随之进入了攻坚阶段。国家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完善人格的人才,中华民族能否重新崛起于大国之林,取决于人才的质量。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经历了管理体制改革、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社会转型、国际竞争日渐激烈等诸多冲击的高等教育,正在阵痛中思考、摸索,寻找提升自己、走出困境的道路。大学的精神气质和教育理念是大学的灵魂,对人才培养的影响至为深远。大学如何建设自己独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氛围,表面上是一个务虚的话题,实则关联着高等教育的理念、目标走向以及功能定位等。教育必须担负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责任,而不能仅仅是培养考试机器或者传授谋生手段。目前社会弥漫的功利主义的氛围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不可避免地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大学生存的危机,面对这一潜在的危机,我们必须认识到高校校园文化精神建设的紧迫性。更进一步讲,"校园文化"在大家的理解中可能仅仅是现有教育体系的一种看似重要、实则无关痛痒的补充,如果换一种方式来看,上述的校园文化我们并不缺乏,我们迫切需要的是"文化校园",即贯穿整个高教体系核心的一种理念和精神,它不是可有可无、游离于教育体系核心之外的内容,而正是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主导性的文化精神、大学精神。"文化校园",这不是简单的"词序"颠倒,而是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的内涵的根本转变,从根本上说,是大学文化本质的真正回归。文化校园的范畴主张一种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本次笔谈围绕着"校园文化理念与大学精神"这一主题,试图对高校建设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氛围作出我们自己的思考。各位作者的思路和着眼点不尽相同,但在某些方面也有着相对一致的价值取向。不论是对大学精神的探讨、对文化校园的辨析、对文化氛围的建构,乃至涉及的通识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冲突、校园文化的定在性和开放性的张力、大学精神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文化创新和文化启蒙的共存,以及人本精神、科学精神和民主法治精神的进步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反映了大学内部的知识分子对大学自身建设问题上的积极活跃的思考。本次笔谈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多元质量观指导下的黑龙江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策略研究》的资助,力求做到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地讨论高校的校园文化问题,期盼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作为主持人,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作者来参与,把关于构建文化校园的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