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陶保玺从语言结构入手,来把握诗人的生存体验和艺术想象,从而为诗学建构开辟了新局面,他善于从细处入手,以进入大处乃至深处的论析,成了他特具风采的“独门功夫”,其代表作是新诗诗体学理论专《新诗大千》和近来发展的一系列诗论,尤其是台湾诗人论,这些论很有创意,它将陶保玺的诗学之路引向了大家风范。  相似文献   

2.
体验是西方“感性史”的一个核心概念,体验概念的出现及其发展,是对西方理性主义的一次反击,对凸现西方感性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体验和生命具有密切联系,体验是对生命的体验,把体验作为生存范畴来理解有利于进一步明确体验的本质;审美体验与艺术密不可分,研究审美体验对揭示艺术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体验是西方“感性史”的一个核心概念,体验概念的出现及其发展,是对西方理性主义的一次反击,对凸现西方感性历史的发展其有重要意义;体验和生命具有密切联系,体验是对生命的体验,把体验作为生存范畴来理解有利于进一步明确体验的本质:审美体验与艺术密不可分,研究审美体验对揭示艺术的本质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新兴的、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基础的文学研究范式,认知诗学的研究目前大多带有实证主义的特点,缺少审美阐释的关注。通过对诗性隐喻的认知解读和语境的认知构建的探讨,可以看出:"体验"是认知诗学独特的阐释机制,在坚持意义是读者在阅读体验过程中产生的同时,也坚持文本在意义建构中的重要性。这种对语言形式和读者认知过程的倚重,使认知诗学具有"形式主义美学"和"过程美学"的特点。在对不确定性的解读中,认知诗学消解了深度美学所追求的终极意义,达到一种平面美学的效果,显示出一种解构主义的理论气质,与苏珊.桑塔格的"反阐释"的艺术观颇为一致。  相似文献   

5.
在文学理论研究中存在着两大基本研究路径:一者可以称为“审美诗学”,一者可以称为“文化诗学”.前者以个体性审美经验为研究对象,旨在阐释文学文本的基本构成、风格特征、修辞技巧等形式范畴以及文学的创作与接受过程的心理机制、文学的审美价值等,回答“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后者以审美经验与社会文化诸因素的整体关联性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包括文本构成、修辞技巧等形式范畴在内的各种文学现象在形成过程中与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复杂联系,回答“为什么”和“意味着或表征着什么”的问题.就西方而言,审美诗学属于“现代性”范畴,是所谓“审美现代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化诗学”则与“后现代性”相关联,是一种饱含反思性与颠覆性的文学理论研究路向.就中国的情况而言,则“审美诗学”与“文化诗学”又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渊源与理论特性.近三十多年来,我们的审美诗学与文化诗学和西方学界相比呈现出一种错位,对于这种“错位”现象不能仅仅从学术影响的“时间差”角度来解释,根本上乃是社会现实的需要使然.今日中国的文化诗学正在成为一种更为有效的文学阐释路径.  相似文献   

6.
胡风的诗学     
胡风的诗学思想是其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将诗与人生的意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成为其诗学的重心,是其人生哲学,价值哲学和社会历史观的体现,是鲁迅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主客体相生相克观点构成其创作论,在创作的主客体关系上,他认为着眼点首先是创作主体,但人生不能脱离生活,不能脱离历史,社会,人民,故诗人的创作亦然,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上,客观或主观公式主义的倾向都是不可取的。胡风的诗学主体即诗化人生哲学和创作过程的主体论审美心理学,其美于诗的题材,技巧,接受遗产,形象,语言,风格均是围绕它们展开。  相似文献   

7.
“回忆”在柏拉图艺思想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它是联系诗人与本体世界的心理中介,在迷狂状态中通过灵魂转向使人直观理念。这是在其哲学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认识论,有其思想渊源和现实意义,并引发对人的此在的思索。  相似文献   

8.
中国诗学审美命题是表达诗学范畴之间意义关系的理论命题。本文运用理论与作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涉及审美发生学、作品构成论和接受美学的六大审美命题,对于深入把握中国诗学审美理论精髓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凡伟大的悲剧之所以能成立,就在于它没有解救之道。对于海子而言,他短暂的生涯中,实际走的是一条“不归”的诗学道路,即从对神圣乡土的怀吻到逃离现实的逼仄,从原始赤贫的生命冲腾而起直面内在生存的爆裂。在这条不归路上不断地闪现着弥散于大地的美学风景:乡村神圣、逃亡冲动、原始主义和内在爆裂。这些风景就是潜隐在海子诗歌中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杜诗宏大的历史性叙事的基本特征:1、在题材上注重选择反映民族兴亡的宏大的历史题材;2、在叙事方式上采用司马迁《史记》中褒贬善恶的“春秋笔法”;3、在叙事手法和修辞技巧上向史传等叙事文学的借鉴。本文认为,杜诗作为“诗史”的重要价值,一方面体现在杜诗具有一定的鉴知与教化功能,另一方面又由于杜诗的“虚构”特性,从而又使杜诗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这正是杜诗千百年来备受推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江淹有较成熟的诗学思想。他的诗学思想涉及到五言诗的创作、品评、特征、功用以及自己崇尚的理想风格,在文学批评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在五言诗学上的贡献应予肯定。  相似文献   

12.
宋代主流诗学是以理性为基点建立起来的,逻辑、知识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以自然科学和思辨哲学的长足进展为前提,宋人保持和发展了对“理”的持续不已的兴趣。所谓“理”,可以分解为三个层面:思想、日常情理和与之相关的表达方式。与宋人推崇理性有别,明代主流诗学关注的则是有关诗歌创作的经验。七子派相信,汉魏和盛唐的艺术实践完美地遵循了某种艺术法则,后人如果想揭示或制订规则,就必须具体地考察汉魏古诗和盛唐律诗,从中发现秩序并遵循这种秩序。王夫之在宋、明之后建立他的诗学体系,其理论思维首先着眼于宋、明主流诗学的失误。王夫之推崇审美直觉,不承认我们非得在理性原则和经验规则中二择一不可;他致力于克服理性原则和经验规则的冲突,并把审美直觉置于超越这种冲突的优越地位。王夫之郑重地将佛学的“现量”概念引进诗学领域,表明他对感受的直接性异常重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李贺诗的形象性想象力到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的运用等几个方面,通过大量例证,全面论述了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古典诗学属于精英化诗学,草根大众属于无言的沉默者。当前,大众文化已经成为时代审美主潮,当代诗学却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在此情况下,有必要构建大众审美诗学。  相似文献   

15.
海德格尔的诗学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所以要对其有深刻的理解显得难度重重。本文作者有感于此,于是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努力尝试寻找一个突破口,经过反复的阅读,终于体会出“真理”范畴在其诗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就是作者以真理观为切入点对海德格尔诗学的一点体悟。  相似文献   

16.
散文是用富于形象性、情感性、想象性和趣味性的表达,诗性地表现人的个性生存状态和人类的文明程度,[1]诗性特质是散文最重要的特质之一。运用  相似文献   

17.
新批评派的诗学又被称为“张力诗学”,在20世纪上半叶曾统治了英美学术界,被认为是和现代主义诗歌相配套的诗学理论。既然如此,张力诗学必然和其提倡的现代主义诗歌一样,张扬审美批判精神。事实也是如此。但由于很多研究者对张力诗学的简单化处理,这一特征往往被忽视。本文试图通过探讨两位在新批评派中有代表性的理论家——兰色姆和布鲁克斯的诗学主张,揭示出包含在张力诗学中审美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8.
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家,后人多研究其史学贡献与政治思想。博学多才的司马光还在文学方面创下了丰厚业绩。本文以司马光的诗学思想入手,以期了解司马光在北宋文学方面的影响和贡献。  相似文献   

19.
陶诗艺术上的独特之处:第一是诗人的形象的再现。诗人自己的形象经常跃然纸上。第二是陶诗重在写“意”。这使他的诗歌具有一种空灵的意境。第三是语言平淡自然。陶渊明的诗篇,出语平淡而又有深意,丝毫没有矫揉造作的痕迹。  相似文献   

20.
李白是最喜爱用“白”字的诗人之一。对其进行诗学解读,实际上涉及中国经典审美理论的文化原点。他尚白,他像白玉,它有清白爽朗的人生精神,人格是光明洁白的。“白”字之美以原创的神秘隐藏在诗人的灵魂里。如李白诚然有一种白云情结,这是他的情绪感所由生发的明亮、纯静、冲淡、孤寂、清高、悠然、顿悟的精神状态,糅合着道家的自然无为和释家空寂清静的哲学人生。剖析李白诗歌中的“白”字句,就可以深入诗人的灵魂,就可以探求诗人的诗学审美意识和审美感情,并进而理解诗人的人生体验、生命精神和光明爽洁的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