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线建设是以“备战”为主要目的的重大经济战略转移,云南在三线建设中,国防科技工业带动了基础设施、原材料工业和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日益通畅的交通、自然资源的开发,促进了边疆的团结和社会稳定,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进步,为20世纪90年代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起,三线建设进入了调整改造的新阶段。云南三线建设调整改造历史的研究是云南经济建设史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文章运用云南省档案馆、云南省国防科工办所藏的一手档案、文献资料,重点研究了云南20年三线建设调整改造历程、成就和特点等,以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也将为云南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三线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举措,决策于“文革”之前,进行于“文革”之中.回顾“文革”期间三线建设的经验教训,对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历史中的一件大事。1980年以来,对三线建设的评价有许多争论,主要分歧在三个方面:(1)认为三线建设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和损失,应该基本否定;(2)认为三线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应该基本肯定;(3)认为三线建设既有成就也有损失。本文认为,只有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进行全面、客观、历史的综合考量,才能准确地评价三线建设。  相似文献   

5.
云南处于援越抗美和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边防一线,同时又是我国地缘国防战略的大后方。既是“一线”又是“三线”的特殊地缘政治环境,赋予了云南三线建设独特的面貌和经验。具体而言,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影响了云南三线建设的战略布局、生产任务、发展进程和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6.
为了全面实施西部经济大开发战略,科学合理地进行西部经济大开发,社会各界人士纷纷献计献策。本文拟从历史的角度谈一谈三线建设对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期达到汲取经验教训、科学合理开发、促进西部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海外三线建设研究逐渐热门,不断有学者从政治、经济、社会、企业等角度展开研究,其中美国学者柯尚哲以冷战与军事化为视角,较为全面地对三线建设进行了分析介绍,但其在讨论“冷战”格局下的中国国际环境时,忽视了中美苏三国关系的动态变化,未能理解“三线地区”的深层含义;其“军事化”理论的解释亦不够全面,其“有特权的艰苦”的讨论虽然对城乡、工农关系有所涉及,但论证有限,并且未能将其置于近代中国城乡关系变化的历史长河中考察。  相似文献   

8.
在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朱总理就实施西部经济大开发战略,作了详细地布署,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国上下对此议论不已,纷纷献计献策,本文拟从世纪长远利益出发,循着西部开发的,轨迹,对三线建设作一番历史的回顾与评论,达到吸取经验教训、科学合理开促进西部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的战略指导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面临着难得的大好机遇和有利条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要在提高效益、保证质量、优化结构的前提下实现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保定市"工业西进"战略及其实施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基于此,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保定市工业西进战略进程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美国实施“选择性教师证书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表明,在美国,有些课程领域,如数学、科学、外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阅读和特殊教育等,急需新教师的加盟。随着学生入学人数的不断增加和目前一些教师离开教师职业,这一问题将会更加严重。为此,美国提出了一个“向教学过渡计划”(Transition to Teaching Program),也叫“选择性教师证书计划”(Alternative Routs to Teacher Education)。该计划通过吸收其它专业和学科领域的优秀人员进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明了普法教育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所必须长期、持续地坚持的战略任务和基础性工作;论述了在“三五”普法中应注意解决的几个基本关系,即干部与人民的关系,法制与民主的关系,严格执示与保持稳定的关系、法制与特色理论的关系,制定法制与落实法制的关系等;指出搞好“三五”普法教育应贯彻的向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化参与程度的加深,国际国内的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也发生了重大的转移,从过去的以“军事安全”为核心的传统安全战略转移到了以“新安全观”为代表的综合安全战略。新型安全战略的提出,要求国家安全必须以“经济安全”为核心,以“普遍安全”为前提,从而实现国家的真正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为因应我国复杂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以“备战备荒为人民”为指导思想,在我国中西部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为核心内容的三线精神。三线建设历史和三线精神共同构成了三线建设文化。三线建设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具象表达,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身份识别、基本常识、精神认知、实践路径等维度,设计了“师生三线建设文化认知现状调研”问卷,通过分析问卷可知,高校师生对三线建设文化有了初步的概念性认知,但对其如何保护和活化还缺乏成熟性思考,这是其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实基础。对高校思政课政治功能的凸显、教育功能的尽显、文化功能的彰显,是三线建设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定位。基于现实基础,契合价值定位,可以从以“理论+实践”为模式,调整课程体系;以嵌入式和专题式为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以对分课堂为主,创新教学模式等方面推动三线建设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  相似文献   

15.
16.
《中学文科》2007,(3):22-27
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涉及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五”计划、十年探索、“文革”十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等。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一直是命题的热点话题,同时也为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尤其是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是中共山西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示,几经讨论而草拟和修改制定的。“一五”计划的制订和实施,使山西省在这个时期的经济建设得以健康发展,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  “一五”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早在1952年,中共山西省委在贯彻落实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过程中,就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示,主持草拟了山西省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初稿。1954年12月在全省县委书记、县长参加的省委扩大干部会议上,根据1953年和1954年两年执行…  相似文献   

18.
“亚洲连接”计划是由欧盟组织并实施的国际合作项目,其目的是促进欧亚两地区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该计划由经费资助、技能培训和信息支持三部分组成,具体方式是增加教育人员的国际流动,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合作。计划实施的效果良好,并具有很大吸引力,达到了互利“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陈晓华  江凤兰 《考试周刊》2011,(49):225-226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伟大历程,造就了"中国奇迹"的产生。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采用"套种"的方法、"求同存异"的开放方式、政治体制改革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进行,这是造就"中国奇迹",避免陷入前苏联及东欧国家因改革而政治混乱、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已加入WTO的今天,加快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显得尤为重要。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既要从宏观上把握,也要从微观上努力。政府既要加强对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总体规划和政策支持,为跨国经营企业创造宽松便利的环境,又要对跨国经营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和引导。企业自身也要熟悉、遵循和利用国际规则;搞好市场调研,规避市场风险;提高自身人员素质,搞好人才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