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历史文献中经常见到有关“三吴”的记载,在人教版高中教科书《中国古代史》第三章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中,第一次提到了“三吴”:“……各地发展还不平衡,三吴地区最发达……”“三吴地区”指现在的什么地方,教材没有注释,教参也没有说明。“三吴”究竟在何处呢?“三吴”所指的地区,在古代就有不同的说法。《辞海·历史地理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解释是,三吴:古地区名。三国吴韦昭有《三吴郡国志》,其书久佚,所指“三吴”不  相似文献   

2.
"越俎代庖"     
自从女儿开始练习书法以后,每天总要练习几张,特别是时书法课吴老师写的字佩服得五体投地.而我每天上班,总要把女儿写的作业交给吴老师,吴老师根据孩子写的情况,在优秀的字上面画个红色的圆圈,对特别出色的字还要打上一个"√".故每次回家,孩子总要认真看看吴老师是怎么评价的.  相似文献   

3.
"越俎代庖"     
自从女儿开始练习书法以后,每天总要练习几张,特别是对书法课吴老师写的字佩服得五体投地。而我每天上班,总要把女儿写的作业交给吴老师,吴老师根据孩子写的情况,在优秀的字上面画个红色的圆圈,对特别出色的字还要打上一个"√"。故每次回家,孩子总要认真看看吴老师是怎么评价的。  相似文献   

4.
吴文化:"水-鱼文化" 吴地江河湖泊交织,吴文化与水关系密切,有人称吴文化为水文化.这有一定道理.但从深层心理分析,吴文化则是"水一鱼文化"."吴"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实为鱼状.吴王梦寿以前吴作"( 魚)",即"虞"."苏"字金文也写作活灵活现的鱼形.可见,吴即( 魚)即鱼也通苏,究其源,象鱼从鱼."鱼"字读音在吴语中为"ng",是吴语的"吴"音.  相似文献   

5.
鄢维新 《鄂州大学学报》2005,12(4):22-25,49
吴楚文化,即指从古到今存在于吴、楚交错地段的人类学文化。其中心区域是指鄂东、皖南、赣北等史称“吴头楚尾”之地。就广义的吴楚文化而言亦可指源自先秦、历代不绝而延续至今的故吴楚之地的文化,或日长江中下游文化。该文从历史和地域性的文化视野,梳理、点评吴、楚文化及其后续文化之间因撞击、融合而成的吴中有楚、楚中有吴的吴楚文化之源起、流变,撮举其要,略述吴楚文化的特色及成因,揭示其在中华历史文化中所具有的举足轻重地位。  相似文献   

6.
“联吴”是李大钊一生经历的重大政治事件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李大钊的"联吴"活动未得到公正的认识。事实上.李大钊未曾对吴佩孚抱不切实际的幻想:"联吴"和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失利之间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蔡和森不仅没有笼统地反对"联吴".相反,却是较早对"联吴"做出客观评价的代表。"联吴"经历不意味着李大钊从五四时期的倒退,相反,对于北方革命的迅速展开和李大钊个人民主革命理论与实践的成熟有不可忽略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联络吴佩孚,是党建立之初经历的一件大事.苏联、共产国际是“联吴“的决策者,李大钊是党内“联吴“的主要执行者.由于吴佩孚的背叛、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联吴“因此受到批评与指责.实际上,李大钊的“联吴“观念与苏联、共产国际间有很大不同;他的“联吴“不仅不能简单否定,相反,它对于早期北方革命的展开,对于李大钊在统一战线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方面的成熟与进步,有着客观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春秋时楚、吴两国的交界之地,古今习称“吴头楚尾“或“楚尾吴头“.考据楚国和吴国的历史发展和楚、吴关系的史实,春秋后期的“楚尾吴头“大致可泛指今安徽及至江西东北部的长江下游上段地区.最早使用“吴头楚尾“一词者,大概是北宋的江西籍文士.宋代以来,“吴头楚尾“或“楚尾吴头“乃成为常用的史地名词,但并非确切的史地概念.至今,出版辞典中这两词的条目,几乎皆据宋人的主流说法而解释为指今江西北部或江西省境.今人称“吴头楚尾“或“楚尾吴头“,就大大泛指了,不仅较辞典界定的历史地理概念宽泛得多,也较史实涉及的地域宽泛得多.在楚、吴地域文化研究中,若不对之考求由来、辨析正误而笼统言之,则不仅有悖史实,而且会影响到对楚、吴两国政治、军事和文化发展及其成就的正确认识,导致楚文化和吴文化的研究陷入误区.  相似文献   

9.
决战"春困"     
正小吴今年读初三,还有几个月就要中考,本来正是冲刺阶段,可他老打不起精神,整天想睡觉。焦急的小吴以为自己的脑子坏了,变得越来越悲观,甚至想自杀,结果只好退学在家。后来其家长把他带到心理专家那里,才发现小吴根本没什么生理疾病,而是对自己的期望太高,把正常的春困现象当成一件极为严重不可饶恕的事情,导致焦虑情绪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释"触战"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文云:“勾践……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勾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将许之。子胥言于吴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也。’种还,以报勾践。勾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种止勾践曰:‘夫吴太宰嚭贪,可以诱以利,请间行之。’于是勾践乃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嚭受,乃见大夫种于吴王。种顿首言曰:‘愿大王赦勾践之罪,尽入其宝器。不幸不赦,勾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  相似文献   

11.
我有幸观摩了北京市特级教师吴正宪执教的"平均数"一课,深深地被吴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所折服,整堂课师生在生命情感的涌动中,知识与技能、方法与情感相互交织,学生学得有趣、有疑、有情、有益.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绘画发展到唐代,已经进入了一个异彩纷呈的成熟阶段,它是我国绘画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个重要时期。吴道子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3.
从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角度观察,与魏晋南北朝一流诗人作家相比,陶渊明颇有其独特之处,即生长于、长期活动于中原文化与吴、楚文化的交汇融合之地。该文着重探讨了陶渊明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楚文化精神和吴文化风韵,并发现三种文化以楚文化为主导,在陶渊明作品中自然地、合和地融为一体,这也许正是他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作家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天才"之谜     
张晓 《师道》2007,(4):30-30
试室里,数学老师吴老师倒背着双手,表情庄重地在每排课桌间来回走动。在他锐利的目光扫描下,考场弥漫着庄严肃穆的气氛,考生的笔触到试卷上的沙沙声显得更响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6·18是个难忘的日子."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经历了一年的筹备终于正式挂牌启动了.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罗洁先生前来祝贺,他的一段即兴讲话深深地触动了我和队员们,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一、复习一步计算,初步感知画图表意 1.引导学生观察,捕捉数学信息,激发问题意识.师:同学们,今天吴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数学.我们来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你就说.  相似文献   

17.
上学期,我们接到湖南郴州陈鑫东、海南三亚吴昊天两位同学的来信,称古文难学,讨教最佳学习方法。为此,特选发此文。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我到大学同学吴君家做客,侃侃叙谈中,其父吴老先生也不时插科打诨,好不热闹。吴老85岁高龄,虽满头银发,却思维敏捷,谈笑风生,古今中外,莫不娴熟。吴老告诫我们:大脑要不停地“运动”,人不仅要生理健康,而且应做到心理健康、大脑健康。吴老还特叮嘱:人老最忌孤独、寂寞、自我封闭。一个停止思维的老人,很难谈得上是一个健康的老人。吴老先生的独特见解,既是他长期实践的总结,也是对生命的体验。话语不多,哲理颇深。是的,生命在于运动,思维不也在运动吗?人的生命是一个过程,思维也是一个过程,一个渐进的、不停顿的、日臻丰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全国优秀教师吴世炎是一个影响孙文至深的人,他是孙文的高中老师,那时他教孙文地理、历史两门课。吴老师广博的知识让大山深处的孙文大开眼界,感受到知识海洋的浩瀚,感受到在知识海洋中邀游的畅快;而吴世炎老师的敬业精神也深深打动着孙文,那时的孙文就想他以后也要做教师,做一名像吴老师那样优秀的教师。  相似文献   

20.
<亚细亚的孤儿>是台湾著名作家吴浊流的代表作.小说揭示出了作者身为台湾人的"孤儿意识"的同时,又如实叙写台湾人的"寻根"之路,以达到对大陆故土及大陆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