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界》2022,(4)
媒介化治理指向一种“媒介规制”的实践取向,是探索媒介何为与治理何往的治理新范式,最终要以治理的媒介化进路及逻辑达成善治目的。本文对媒介嵌入国家治理的时代背景进行剖析,在厘清媒介化治理的基本内涵与核心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媒介化治理的相应实践路径。研究认为,媒介化治理是以善治为导向的治理;媒介作为基础设施能发挥“媒介规制”涵化作用,对国家治理体系与信息传播体系进行同构,协同参与面向未来媒介化社会的新治理图景。因此,社会场域和系统需不断调适自身以适应媒体规则和媒介逻辑,通过平台一体化、信息供需精准适配、技术赋能提质增效三个实践路径增强媒介化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2.
主流媒体作为理论传播的主阵地,应自觉履行宣传阐释之责,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本文以江苏广电总台策划推出的理论节目《中国智慧中国行》为例,从精准选题和创新表达两个方面探讨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传播的实践路径,指出做好理论传播,要坚持教育人民与服务人民相结合、坚持学理支撑的“深入”与话语表达的“浅出”相结合、坚持大众化传播与融合传播相结合、坚持创意制胜与科技赋能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李晶 《中国广播》2022,(5):26-31
重大主题宣传是主流广播媒体承担的重要职能,是检验其权威性、广泛性、前沿性、接近性的重要试验场。随着媒介融合走向纵深化发展,显示出中央与地方联动、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相平衡、接近性与交互性相配合的特点,呈现出参与主体拓展、媒介技术赋能、叙述空间创新的逻辑,具有以触点多元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以协同生产增强立体传播能力、以精心策划优化宣传报道效果等价值。  相似文献   

4.
詹恂  祝丹文 《新闻界》2022,(4):15-22+41
2018年中国新闻奖首设并持续优化媒体融合奖,四年来194篇获奖作品展现出当前媒介融合最新成果。媒介融合为情感因素的释放提供了载体和场域,融合新闻注重新闻情感话语的建构。分析获奖作品发现,获奖作品从地质空间中运用“沉浸式”情感叙事、时空体空间中拓展“情感想象”以及文本空间中搭建“情感框架”三个方面进行情感叙事。进一步归纳分析得出,获奖作品叙事情感因素的运用对于社会公众具有的情感动员效能,能够进一步驱动公众对社会发展进行建设性参与;能够引发共同情感,在塑造人类沟通的意义共享空间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其对于新闻学话语体系的介入与更新,成为数字新闻学理论和方法建立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2021年,尚未消退的全球疫情和充满不确定性风险的社会环境,带给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和产业发展许多新挑战、新课题,而媒介事件传播、乡村治理赋能、媒体深度融合、传播模式创新等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则为中国广播电视研究提供了新机遇、新拓展.围绕元宇宙、红色传播、乡村传播、人格化IP、出圈、跨媒介叙事、平台型媒体、广播融媒、慢直播、社...  相似文献   

6.
2021年,尚未消退的全球疫情和充满不确定性风险的社会环境,带给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和产业发展许多新挑战、新课题,而媒介事件传播、乡村治理赋能、媒体深度融合、传播模式创新等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则为中国广播电视研究提供了新机遇、新拓展.围绕元宇宙、红色传播、乡村传播、人格化IP、出圈、跨媒介叙事、平台型媒体、广播融媒、慢直播、社...  相似文献   

7.
主流媒体作为网络舆情传播与治理的主体,需要形成与之匹配的信息传播力、舆论引导力与社会公信力。平台型媒体融合互联网平台的运行逻辑与网民情感传播特征自主可供地实现了对网络舆情的有效应对。技术可供赋能主流媒体准确分析舆情话题与网民身份,实现情感调控;内容可供切实打造集资源的广泛聚合、内容与服务的多元开放,并通过情动式嵌入促使用户深入渗透;管理可供以“聚合”与“连接”的思维不断形成多媒体传播矩阵,强化了舆情传播与治理主体间的协同,凝聚起网络舆情治理的合力。  相似文献   

8.
2022年11月,面对河南农民蔬菜滞销舆情,《河南日报》、“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大河报》、新浪微博等联合发起“百家媒体聚力河南公益助农”行动,探索了主流舆论新格局塑造与媒介化治理的新路径。主流媒体重视舆情,提前策划布局,引导舆论传播先机,打破平台数据壁垒,以情感传播重塑社会信任;发挥媒介化治理的社会动员功能,注重沟通互动,拓展媒介化治理的公共决策功能;强调守住民心,通过媒介化治理助力社会治理共同体,助推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巨伦  雷敬祥 《今传媒》2023,(11):30-3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做强新型主流媒体。”也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充分体现出党中央对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高度重视。全媒体传播体系是基于互联网媒介技术叠加更新,传播关系发生分众化、差异化改变等新情况,将多种媒介类型融合后形成的全新媒介形式和媒体结构,以其覆盖面广、跨平台和立体式全方位的传播特性,实现与受众之间交互式复合传播。十年来,媒体融合从行业探索上升为国家部署,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媒介融合纵深推进的今天,新型主流媒体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叙事话语正在发生变化,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新型主流媒体的叙事逻辑及其价值功能,既有助于深入理解新型主流媒体嵌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又能为洞察新型主流媒体的现代化转型提供新的致思路向。【方法】运用案例分析和文本诠释的方法考察新型主流媒体如何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构建叙事逻辑、书写价值功能。【结果】新型主流媒体叙事逻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叙事主题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表达;叙事视角融合了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等三种方法;经由多平台的跨媒体叙事深化立体传播。新型主流媒体的中国式现代化叙事充分彰显了其作为党和国家的“举旗手”、新闻业的“风向标”、人民群众的“耳目”的价值功能。【结论】在新技术频繁更迭的新时代,新型主流媒体要善于借助技术传播的优势,不断创新中国式现代化传播的话语体系,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媒介化”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媒体融合作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助力开创国家和社会治理新局面。本文在治理现代化视野下审视媒体深度融合,认为深度融合时代的媒体功能在价值偏向、角色重塑、社会连接、目标指向四个方面发生转向,指出媒体融合从议题设置、政策框架、话语体系、治理架构四方面系统发力,赋能治理现代化。系统剖析了新形势下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与问题:媒体权威性与信息失序性的博弈,效率增益性与舆论断裂性的隔阂,结构贯通性与单元区隔化的冲突,全球化视野与本土化思路的竞合。基于此,提出推动形成媒体深度融合与治理现代化协同共进新发展景观的实现路径:突出价值引领,创新话语体系增强凝聚力;培育跨界思维,有效提升政治传播引领力;强化技术赋能,夯实传播平台矩阵保障力;坚持国际视野,助力深化全球治理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这开启了新型媒介制度实践的进程。论文认为,新型主流媒体应把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和媒介深度融合落实到“人”的要素上,这是由中国传媒生态的三重逻辑决定的。新型媒介制度实践作为一种“体系”实践,首先是包含了受众和用户主体的实践;作为制度性公共产品,与执政理念相互契合,互为表里,“人民至上”是其核心;媒介深度融合之“深”与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之“全”正是新型媒介制度实践的两个维度,其交叉点正是社会行动者的传播公共性建构。全民主体、全民参与、全民分享、全民认同,这些构成新型媒介制度实践的“质的规定性”内涵。将“人”放在传播的首位,是向真正的传播本体的回归,这是新型主流媒体发挥社会治理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传统媒体向数字新媒体迁移的“跨媒介性”叙事问题,成为媒介融合语境下电视媒体跨媒介叙事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电视沉浸综艺节目《诗画中国》的跨媒介叙事文本类型、叙事模式及受众/用户叙事沉浸体验的具体表征与叙事模式。研究发现,电视沉浸综艺节目的“回旋跨层”叙事模式与具有无限衍义“开放—自生式”的数字叙事模式影响着媒介融合文化的表达与建构。在由“模拟”到“数字”的“跨媒介”过程中,从文本到叙事,再到文化属性与传播形态,原有的传统媒体文本特质被改写。跨媒介叙事不仅革新了电视媒体的视听传播范式,还催生了新的“个体叙事—社会认同”的数字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14.
2022年,媒体深融推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跨界融合连接用户、盘活资源,强化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能力;技术赋能媒体功能向外延展,“内容+技术+服务”格局持续深化,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高。2023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需要从内容产品制作、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三方面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15.
“小新闻”走向“大传播”,是指新闻传播学突破以采写编评、媒介经营管理等新闻业务和媒体内部业务为主的传统新闻学教学与研究,也突破以“受众为重点、效果为目的”的大众传播学领域,走向以互动、沟通为重点,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探索信息传播与社会治理、国家治理、全球治理之间关系的宏观研究.从“小新闻”走向“大传播”,是为了适应全社会的信息化进程,新闻传播学科自身必须进行的新的调整、突破与转向.  相似文献   

16.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目标。融媒时代媒体融合深入推进,全媒体全平台在畅通社会治理参与渠道、搭建多样化社会治理平台、汇聚各方资源、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主流媒体积极发挥平台作用,通过权威信息的智能化生产与传播,形成社会治理合力,赋能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17.
赵琳 《新闻战线》2024,(3):81-83
地市级媒体融合是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的重要一环,是媒体融合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深度融合,地市级媒体要立足本地,拓阵地、强内容,技术驱动、开门办媒,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通过技术赋能深度融入在地社会治理和智慧城市建设,以机制体制创新锻造全媒体人才队伍,赋能高质量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丁立捷  许可 《传媒》2022,(10):26-28
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媒体深度融合的双重战略驱动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已经成为基层社会媒介化治理的重要平台。在此过程中,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实现传播力的跨越式提升,需要从基层治理、信息传播、媒介平台和市场经营等多重视角创新发展,主动参与社会治理以实现引导与服务的有机融合,以泛内容化模式提高内容生产能力,以关系营造思维增强媒介平台吸引力,以自身造血机能增强蓄积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9.
张宏平 《传媒》2024,(6):32-34
推进深度融合是我国媒体持续深入转型的必然要求。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坚定以平台打造牵引传播变革、以技术创新赋能融合发展、以专业服务助推社会治理、以改革手段激活转型后劲,扎实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不断强化省级新型主流媒体集团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20.
<正>智能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自媒体兴起,移动端蓬勃发展,传播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传统纸质媒体党刊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处在媒体深度融合转型的全媒体时代,党刊多样化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新的传播生态和舆论环境下,党刊需要引入互联思维,增强政治意识、用户意识、平台意识,通过加强传受双方协调互动对话,提供高质量多元化媒介信息以及新传播技术多维赋能,更好走进互联网下半场,形成与新时代主流媒体使命担当相适应的党刊品格和理论思想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