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黎月 《科教导刊》2023,(26):112-114
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和高等教育本科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国法律史”作为法学本科教育的核心课程,其“金课”成为新时代大学本科课程改革的标杆。文章基于“金课”和“混合式教学”的内涵,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和“两性一度”的二维教学理念,从教学分析、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方面,构建了涵盖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从知识、能力、价值三方进行评价的教学模式,并以“鞫谳分司”章节为例,论述“中国法律史”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2.
为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法律人才,文章首先阐述了中国法律史课程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然后分析了基于微信平台的中国法律史课程教学改革的优势与劣势,最后提出了基于微信平台的中国法律史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3.
值黄霖先生主持的“九五”国家社科重点项目《20世纪中国古代学研究史》形成七卷本的研究成果,由东方出版中心隆重推出之际,笔有幸就中国学批评史研究等问题向百忙中的黄先生进行了访谈,但愿下面整理的记录能给读诸君以教益和启发。[编按]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法学专业教育基本以理论教学为主导。但在此种教学模式下,法学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较弱。鉴于此,法学专业教育需要在理论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添加系统的实验教学模块。笔者首先分析了法学教育中现行理论教学模式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论证增设法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必要性,并进一步就实验教学体系的设置提出具体构想;最后,厘定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蒋春姣 《广西教育》2013,(43):55-57
【摘要】阐述围绕“合格+特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强化职业能力培养为依据,从内容和形式两个维度构建专业能力培养和基本素质教育“两个体系”,通过“两类课程”和“四大教学活动”的教育合力,形成人才培养过程系统化的“二维”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法律史是法学的基础学科,也是法学教育的主干课程。近年来,中国法律史教学面临诸多困难,其原因既与高校教育环境的变化相关,也与课程本身的特点及课程设置边缘化相关。在当今高校双一流建设进入全面实施的背景下,重视中国法传统的呼声日渐高涨,要解决中国法律史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应从重构学科定位、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探索以及完善课程体系等方面入手,探索合理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法律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以法律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为切入点,探索法律素质教育的途径,为全面、有效地开展法律素质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操作经验。  相似文献   

8.
中国法律史课程以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为学习和研究对象,系统讲解中国古代法律制度规范和司法实践。对于当代而言,其内容已是过去式,但从过去式的法律制度中汲取合理元素服务于当代法治建设,并对学生进行法律文化自信教育,是中国法律史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掘中国古代法制中德法融合、严明吏治、契约自治、司法原情等理念和实践的历史价值,不仅能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也能坚定学生的法律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
魏影 《黑龙江教育》2023,(12):45-47
“中国史学史”是历史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在“中国史学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要达成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从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形式和课程考核方式3个方面进行教学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增强其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0.
工程法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没有现成的方案可供借鉴,课题组成员通过调研并多次邀请学校及实务部门相关人员召开座谈会,制定了一套工程法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使法学学科与土木工程学科有机结合,并采取“3+1”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突出高校与实务部门联合培养,着眼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法律职业人才,改变千篇一律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创新性特点,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潘晓敏 《福建教育》2023,(16):14-15
幼儿园家长学校课程对帮助家长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并掌握相应的教育方法起着重要作用。我园在调研的基础上,找准家长的真实需求,客观分析,构建可按需选择的“菜单式”家长学校课程体系,使家长学校课程最大程度地惠及幼儿家庭。在实践过程中,我园在内容、形式和实施主体上不断拓展和优化,为幼儿园家长学校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史”是高校历史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中国现代史”课程主要讲述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30年间的中国历史,具有自身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点。近年来,安徽大学围绕“中国现代史”课程教学改革,实施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教学资源建设,提升课程质量;重视课程实践,强化协同育人,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政治制度史近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凝聚着我们在教学改革活动中所花费的心血,为了巩固所取得的成绩以及不断完善创新,本文对其课程体系和内容的创新实践进行了总结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史”与“论”的关系一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编撰中一个关键的问题,通过对80年代初中国现代文学“重评”的考察,可以演示出“史”、“论”问题与文学史建制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推进国家"双创"战略实施,国务院、教育部及地方政府相继发文在高校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根据"国发36号文"提出的"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素质教育定位,高职院校必须尽快理清教育思路,构建适应高职学生"双创"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走出目前碎片化、无序化的困境,尽快实现"双创"教育全面突破,为国家发展提供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6.
刘洁 《文教资料》2009,(27):186-187
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国古代文学授课内容量大与课时压缩之间产生了较为突出的矛盾.本文作者认为科学构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体系,调整本学科基础课与选修课之间的关系,加强特色课程建设,编写适用性强的特色教材,将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政治思想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富含丰富的道德资源和理论资源,内涵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因此,“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的培养目标与课程思政目标具有一致性。教师精心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不断挖掘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时代价值和意义,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国家政治认同感,使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并以培养职业核心技能为目标来构建高职课程体系,是国际倡导和流行的高职教育理念。根据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培养高职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机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当今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静态和动态法律风险。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是高等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文章就创业法律教育及课程体系建设应遵循的原则,以及构建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等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