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促进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文章结合“国际贸易”课程的特点,在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基础上,对“国际贸易”课程思政教学系统化设计和考核评价进行深入研究,并以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比较成本理论为例,系统展示“国际贸易”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方案,最后提出课程思政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四史”教育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相融相通,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和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的重要途径。把握整体性和倾向性并重原则、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从面—线—点做好“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教学设计、搭建“四史”融入思政课的混合式教学平台,打造“四史”教育本土教学资源实践基地,能更好地发挥四史”教育中思政课主阵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操作系统原理”课程的必要性,提出围绕该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核心要素。即以案例式教学模式为载体,以唯物辩证法塑思维,以爱国主义情感造灵魂,以职业素养强内涵,探究“操作系统原理”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策略、方案以及途径,并将该方案应用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为同类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能培养的有机融合,针对设计软件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发挥存在的难点,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Rhino”课程学生学习的过程,积极探索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与方法。强调价值观念与专业知识的传授并重的理念,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以“计算机辅助设计——Rhino”课程教学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上落到实处,最终突出育人价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英语专业课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以“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为例,探讨如何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设计和实施立体多元的教学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英语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从而实现价值观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使语言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效结合,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两课”教学的创新,最基本的是以“三个代表”为根本理念,创新指导思想.衡量尺度、根本目的与任务以及教学实施中一些重要原则,确立相应的根本方法和根本方针。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服务型教学;正确对待课程特殊性,按政治教育、形势教育和思想教育整合“两课”教学,实施具体教学、专题教学,使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切实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时的教育问题进行分析,探索以“工程造价控制”课程为例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和方法。实践证明,通过对“工程造价控制”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反思全过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造价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课程教学能更好地支撑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达到建筑行业认可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是目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教学体系,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和形式。"大地测量学基础"作为测绘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团队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案例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及其融入点、混合式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构建了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面授、慕课、翻转课堂、分组讨论等有机结合起来,在混合式教学中实现了对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在课程实践中,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将文化自信、制度自信、艰苦奋斗精神、"工匠精神"等融入专业知识教学。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于深化“两课”课程改革有着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邓小平强调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既为“两课”课程建设提供了理论根据,又为“两课”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邓小平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决定了“两课”课程建设的形式和内容,决定了今天高校“两课”课程建设的门类和课程改革的方向.邓小平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指导着我国高校“两课”课程门类、评价指标体系的改革,特别是指导我们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近现代史课程、艰苦奋斗传统教育课程的开设和建设.真正使“两课”起到教育大学生,培养合格的革命接班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爆炸气体动力学”课程教学效率,文章首先阐述了混合式教学的核心内涵,然后论述了“爆炸气体动力学”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过程,最后对“爆炸气体动力学”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改革在全国各类型高校产生广泛影响,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课程”“思政”融合难问题成为改革痛点,相关研究尚未充分开展。基于课程场视角的研究发现,课程思政实践处于心理场和环境场两大场域之中,其动力是多元的。破解“课程”“思政”融合难,应从促进环境场和心理场的和谐互动着手,其有效途径就是以课程思政促进专业与课程规划,引导师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目标相吻合;遵循教研评价规律,创新课程思政评价机制;以课程思政反哺教师教学,推动教师形成专业自觉;深化对课程思政本质的认识,引领师生实现价值寻根与价值自觉。  相似文献   

12.
“四史”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增量,承担着帮助学生确立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的教育功能,承载着引导学生坚定历史自信、增强政治自觉的育人使命。高质量建设“四史”课程,需要在学理上阐释课程的基本定位、内容边界、建设理念三个基本问题。要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大逻辑中把握“四史”课程的整体定位,在课程内容的主题进阶中把握“四史”课程的个性化定位;要准确厘清“四史”课程同思政课必修课的内容边界、“四史”课程同传统史学类课程的内容边界、“四史”课程内部的内容边界;要坚持以育人为中心的理念、系统协同的内涵式建设理念和“大思政课善用之”的开放性理念。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国际法”课程的教学痛点问题,教师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改革课程教学,按反向设计实施原则,将“国际法”课程目标重定为掌握国际法基本知识,能运用国际法思维和知识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和“一带一路”建设,能利用国际法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以此为基础,文章将“国际法”课程内容重构为系统的专业知识、知识点相关背景知识、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国际法治观知识和“一带一路”建设相关国际法知识四部分。依托雨课堂,开展“课前启发、课中内化、课后巩固”的混合式教学活动。实践证明,基于OBE理念开展混合式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国际法的兴趣,实现了“国际法”课程的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政目标。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色谱分析为例,探究了“仪器分析”课程思政教学,包括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设计课程思政案例;利用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开展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理念下,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是高职落实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国家意识、民族认同、文化自信、人文精神以及职业素养等内容着手,阐述蕴含在会计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并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对“课程思政”在会计专业课程中的实施要点进行详细分析,旨在为高职院校相关专业课程思政的有效推进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使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完美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变思政教育无法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现状,课程团队以混合教学模式为依托,分析“汽车美容与装饰”课程思政教学的任务,探讨混合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通过确立思政课程教学目标、开展思政教学活动、挖掘思政元素案例、实施思政教学评价等教学过程,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于“汽车美容与装饰”课程教育教学全过程,为高职各类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课题。专业课教师要承担起课程思政的责任,努力提升课程思政意识、课程思政素养和课程思政能力。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薪酬管理”课程始终坚持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逐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化、技巧化、案例库化。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分析了“慢就业”形势下“阶段化混合式教学”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融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提出了“慢就业”形势下“阶段化混合式教学”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融入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常瑶 《成才之路》2021,(15):10-11
“课程思政”主要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文章分析“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探讨“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工程质量控制课程中的运用策略,为“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如何有效实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教学目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全国高校开设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程。有效实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首先要把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理论教育贯穿始终;其次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第三要用开放的国际视野教育学生,使他们学会从全球的视角认识、把握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