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烨 《东南传播》2011,(12):97-98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往今来,女性因其自身所具备的美学特征,成为各种文艺作品的表现对象。在如今的影视剧中,女性美常常成为重点表现对象,但作者也常常因为只重视角色的上镜性而忽视影像语言的综合表达。本文从出场的悬念设置,拍摄视角的改变以及环境的铺陈三个方面论证了如何用影像语言表现女性美,以期女性之美在影像的世界里得到更...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影视剧中的40位和现实生活中的45位继母形象进行统计和分析,并运用量化分析外在形象、态度框架、心理行为三个框架,进行了13个方面的编码统计,验证研究假设,结果发现继母形象在影视剧中与现实生活中上存在很大差异,并对差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剽窃是《著作权法》规定的侵权类型之一,在司法实践中,法官需要对剽窃的概念进行阐释,避免对剽窃进行不当的理解和适用. “接触+实质性相似”是剽窃行为的判断规则, “实质性相似”的判断需要通过合理运用“抽象—过滤—对比”方法和“整体感受比较”方法来实现.合理使用是排除剽窃的依据, “适当引用”的判断应当考虑引用数量和引用方式.  相似文献   

4.
袁瑶 《新闻世界》2011,(8):216-217
作为一种新兴的广告形式,植入式广告正呈迅猛发展之势,然而人们对植入式广告却是褒贬不一,在这样的现实处境下,本文力图从植入式广告的运作方式以及运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入手,对植入式广告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朱剑锋 《新闻世界》2011,(8):214-215
在电影、电视剧中插入植入式广告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广告方式,它是一把双刃剑。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普通受众在满足物质追求的基础上,开始追求精神享受,再加上中国影视业的蒸蒸日上,看电影、电视剧的人越来越多,受众群逐渐扩大。所以很多广告商开始把广告投入到影视剧上,但是影视剧植入式广告也会受到受众解读方式和传媒性质的制约,影响其传播效果。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对电视剧中植入式广告进行分析,以期为植入式广告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朱嘉 《中国传媒科技》2012,(16):195-196
近几年来,植入广告与影视剧仿佛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搭档.植入广告早已不满足于仅出现在现代影视剧中,植入广告开始把触角伸向了古装剧.本文试图通过两种不同时代影视剧集中植入广告的异同点来研究我国影视剧中植入广告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陈亮 《兰台世界》2016,(16):139-141
《西游记》的故事在影视剧中屡见不鲜,通过移植式改编、取材式改编及演义式改编三种形式呈现出来,而在改编过程中,"孙悟空"的形象发生了巨大改变,在此不仅将其在影视剧中的形象呈现出来,而且在原著中寻找线索,探析了孙悟空通过《心经》来降服"心猿",同时兼任修行者和修行导师的角色,还原和归本了"孙悟空"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现在清装戏多,但里面的历史常识错误不少。 姓名字号 现在大家都是一个人就一个名字,古人不是这样,有名字的是读书人。一般的读书人有四项基本信息,第一个是姓,第二个是名,第三个是字,第四个是号。一个男人改姓的可能性一般没有,除非是冒名顶替或者是入赘之类的,名则是爹妈赐予的。字是你上了学,由老师给起的。  相似文献   

9.
白国龙  高磊 《报刊之友》2013,(9):142-143
陕西方言作为一种地方方言,经过在影视剧中运用这种跨文化传播方式,其文化意义与其本土文化场域内的意义不同。笔者从本文化视域与他者角度来看跨文化传播中陕西方言的意义变迁,认为,当前影视剧中陕西方言所建构的文化更多满足的是“他者”的文化想象,而陕西方言本身在空间与时间上的文化解释,在影视剧的跨文化传播中产生了意义缺损和变化,发生了为塑造文化地理拟态环境,增加生活气息,作为幽默元素充当审丑对象的功能性转变。  相似文献   

10.
我国影视剧中植入式广告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视剧中的植入式广告,作为视觉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在中国尚处于不成熟的发展阶段,但已经显示出有别于传统广告的风格与特点。本文就我国影视剧中植入式广告的情况加以分析,重点论述当前影视剧植入式广告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相似文献   

11.
以影视剧植入式广告为研究对象,从植入式广告的定义和优缺点出发,分析了植入式广告的多种植入方式,并建议从平衡植入式广告商业性和影视剧文化艺术性、广告信息刺激强度、影视剧选择、植入方式等方面入手,做好植入式广告。  相似文献   

12.
在视觉化时代,城市形象的媒介化呈现和影像表达成为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表现方式.在各大城市激烈竞争、城市文化繁荣发展的背景下,未来西安的城市发展也依赖于影像对城市形象的建构.文章以视觉修辞为方法论,以讲述西安的影视剧为文本,思考影视剧呈现了怎样的西安城市形象,并思考怎样才能通过影像建构一个更丰富多元的西安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3.
张蔚 《今传媒》2023,(5):90-93
公安题材影视剧作为公安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在把握融媒体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凭借形象生动、代入感强、观看渠道多样、符合大众审美等优势,深受观众喜爱。本文通过对公安题材影视剧中公安文化元素的具体表现进行了阐释,总结了公安题材影视剧对公安文化传播的作用,认为公安文化传播应抓住影视剧这一重要传播途径,守正创新,从而更好地推动公安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的法治题材影视剧存在法律缺位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清官"取代法律而使法律缺位;"人性复苏"取代法律而使法律缺位;人情与法律的冲突而使法律缺位;剧情发展的需要与法律事实的冲突而使法律缺位。  相似文献   

15.
蔡月亮 《新闻通讯》2011,(12):44-45
近年来红色影视剧大量涌现,在荧屏中呈现出热播的现象.以国庆六十周年和建党九十周年为契机,涌现出《人间正道是沧桑》(2009)、《潜伏》(2009)、《建国大业》(2009)、《雪豹》(2010)、《毛岸英》(2010)、《五星红旗迎风飘扬》(2011)、《建党伟业》(2011)、《中国1921》(2011)等一大批优秀的革命历史剧。红色影视剧能够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的主旋律,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红色影视剧低俗、庸俗、媚俗的消费主义倾向,也在社会和公众岁问引规了广涉争议。  相似文献   

16.
任屹寰 《新闻世界》2011,(11):139-140
近年来,“小三”这个词在网上很流行,即用来代指“第三者”,这个带贬义的词表达出人们对这一类人的鄙视与厌恶,但事实上,我们对于“小三”的刻板印象大多数来自影视剧,影视剧中愈来愈多的第三者剧情,使人们误以为“小三”已经无处不在,婚姻破裂的主要原因也是由于“小三”单方的原因,这种误读使得很多处于正常婚姻生活中的人产生危机感,使人们的婚姻爱情观被扭曲。所以分析此类影视剧中的人物形象对于我们客观看待“小三”形象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蔡晓东 《编辑之友》2012,(3):111-113,115
数字千年版权法把知识产权当做私有财产,其中规定的接触控制技术不仅有碍于消费者欣赏作品,而且给他人利用已出版的版权材料创造新作带来不便.版权保护措施反规避条款,特别是其禁止规避技术交易的规定,减少了传统版权法所允许的他人使用版权作品的机会,禁止规避技术交易的条款应仅规制行为人向第三方买卖技术措施的行为.相关的侵权诉讼只能针对那些通过规避版权保护技术,真正危害了版权利益或者非法进行相关技术交易的行为人.另外,区分版权接触控制技术和版权权利保护措施有利于作品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陕西关中方言在电影电视剧中出现的频率逐年增高,正形成一种流行,而且这种流行还在进一步扩大和蔓延.流行本身即为一种传播现象,本文就尝试从传播学角度对该流行形成和普及的原因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9.
宋戈 《出版广角》2018,(6):30-32
的方式进行列举,逐条对比认定是否存在复制行为;内部测试法则是采取一般理性人视角对两部作品的"整体观念、感觉"进行相似性认定.前者侧重于对作品进行思想、表达的划分,并对是否发生复制的事实进行认定;后者在复制事实得以成立的基础上,侧重于对相似性部分的数量与实质性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20.
孙琳 《声屏世界》2021,(2):54-55
"凝视"是携带着权力意志的一种观看方式,且总与性别身份联系在一起.在男权意识下,男性对女性的单向性凝视长期存在,影视文本呈现给消费者的一般是男性的凝视.但女性就性别身份和地位的抗争一直持续不断,消费文化下女性的反凝视以更多的形式出现.尽管男女两性存在彼此凝视,但女性只是部分实现了对男性的反观,当代影视剧对女性意识的表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