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华日报》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1938年1月11日一1947年2月28日)是中国共产党的大型机关报,它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第一张且是唯一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同时它也是中共在国统区的喉舌。《新华日报》在揭露日寇暴行,报道抗战事迹,宣传抗战言论,宣传组织国统区的工人及青年运动,以及反击国民党方面组织的三次反共高潮等诸多方面功勋卓著。  相似文献   

2.
蔡斐  黄肖肖 《传媒观察》2022,(8):98-104
本文以抗日战争时期《新华日报》祝寿活动为切口,以集体行动框架为理论视角,考察《新华日报》在国统区夹缝中如何利用媒介进行抗日动员,来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研究认为,中国共产党将祝寿的文化传统习俗与抗日救亡的时代主题相结合,并以此作为一种斗争形式,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集体行动框架,连结和团结了祝寿对象及广大读者。《新华日报》祝寿活动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开展的文化运动与舆论抗争,对开创文化界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敦枫  毛婷婷 《新闻世界》2012,(1):113-114
抗战时期的((新华日报》作为中共在国统区唯一公开发行的报纸,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中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有效地在国统区建立了自身的影响力。本文分析了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的生存环境,认为造就其影响力的原因在于其高度重视读者及新闻的高质量。  相似文献   

4.
刘岳麓 《新闻知识》2023,(10):75-79+95-96
《新华日报》作为中共中央在国统区开办的第一份全国性报纸,其社论不仅能够体现出新华日报社的主旨思想和观点,也能够反映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话语主题。然而当前的《新华日报》社论存在数量统计不清、性质界定模糊的问题。据统计,《新华日报》在办报十年间共发表社论2574篇,并且表现出阶段性演进的特点,但是目前学界缺乏相关议题的研究。因此本文在立足《新华日报》社论史料的基础上,梳理《新华日报》社论的历史演变,并总结其在社论出版中的经验,以期探究改善当代党报社论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正>创刊于抗日烽火中的《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第一张且是唯一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日报,同时它也是中共在国统区的喉舌。《新华日报》在反击国民党方面组织的三次反共高潮中功勋卓著,《新华日报》的新闻实践和社会活动以服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宗旨。毛泽东曾给予《新华日报》以很高的评价,称其如同八路军、新四军一样,是党领导下的又一个“方面军”。  相似文献   

6.
在《新华日报》的版面上,社会新闻占有相当的比重。但是,《新华日报》的社会新闻,一没有当时国民党统治区报纸竞相刊载的要人、名星的轶闻艳事,二没有刺激感官的色情报道,更没有专以揭露阴私秘事的“锁眼新闻”。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报道相对而言,《新华日报》的社会新闻是一种“轻武器”,但它同样在国统区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显示出鲜明的特色。这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7.
《新华日报》在抗日硝烟中诞生。从创刊起,中共中央就明确了其宗旨是反映党的一切政策。在当时艰苦的斗争环境中,《新华日报》肩负着党赋予的重要历史使命,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展开宣传报道,一直牢牢占领着国统区的舆论制高点,发挥了思想向导的巨大作用。毛泽东为此曾高度评价《新华日报》:同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作战一样,抵得上党的一个方面军。  相似文献   

8.
《新华日报》的筹备与创刊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当天,周恩来飞抵上海,准备在国民党统治区办报.紧接着,周恩来约见刚出狱的潘梓年(潘汉年的堂兄),让他着手在国统区筹办.就这样,有着“中共第一报人”之称的潘梓年为《新华日报》社首任社长.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信息     
反映《新华日报》历史的电视剧在筹拍中据扬子晚报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影视尚未反映的一个重大题材——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中国共产党党报《新华日报》在国统区(武汉和重庆)坚持出版发行9年零2个月,这一奇迹最近已被筹措搬上荧屏。  相似文献   

10.
1938年1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第一个机关报《新华日报》,在武汉正式创刊.《新华日报》的创刊是中国新闻界的一件大事.从此,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正义力量,在根据地以外拥有了一个坚强的舆论堡垒.转眼60年过去了,当年从武汉燃起的《新华日报》之火,早已汇成了燎原之势.中国的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到现在已经传至第三代、第四代.但是,《新华日报》开创的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形势下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邱识 《传媒》2022,(16):86-87
抗日战争时期,《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唯一公开出版的党报,也是其在国民党统治区发行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的报纸,在提高中国共产党政治影响力、达成广泛的宣传舆论阵地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受特定因素的影响,该报在当时形成了鲜明的编辑特色,而其中许多理念和范式,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学习价值。对此,本文从编辑机构、版面设计、读者工作和文稿写作等四个方面入手,分析归纳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的编辑特色,以期为当代纸媒的编辑革新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群众》周刊,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第一个党刊,1937年12月11日在汉口创刊.编辑兼发行人,是筹备《新华日报》的负责人潘梓年(1893-1972).  相似文献   

13.
操慧  林丽 《传媒观察》2022,(3):97-104
创刊于抗战时期的《新华日报》被称为一支“新华军”,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唯一公开的舆论阵地。在外部新闻检查和内部整风改版的背景下,周恩来指导《新华日报》创办社会新闻专栏“生活一角”,以强化报纸的群众性。“生活一角”在选题上聚焦劳动群众,密切联系读者挖掘新闻线索,形成语言质朴、叙述客观、体裁多样的报道风格,实现了党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刘英  丁英顺 《传媒观察》2021,(4):100-104
全民族抗战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与美国开始建立联系的关键时期,其中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国统区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政治机关报,《新华日报》把美国的新闻通讯和时事述评列为国际报道的重要内容,先后呈现出孤立主义政策下的局外旁观者、“负有重大责任”的世界局势影响者、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关...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前的《新华日报》,是中共中央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党报。报纸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很快销往全国甚至国外。它在宣传抗日,争取民主,开展群众斗争,传播马克思主义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在接见《新华日报》的工作人员时说,《新华日报》是报纸,但是更是手榴弹,更是机关枪,因为它的目标也就是所有武器的目标: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所以,如果有人问我共产党的军队究竟有哪些的话,那么我就这样告诉他:我们除了有八路军和新四军,还有一支"新华军"……  相似文献   

16.
《新华日报》迁渝出报的八年间,国民党当局名义上允许办报,实际上则使用了包括对报纸出版进行检扣与查禁、对报纸发行进行封锁与阻挠等种种手段进行迫害。在严峻的出版和发行困境下,重庆《新华日报》一边采用灵活合法的方式同国民党当局作斗争以求生存,一边坚持改进报纸内容与强化组织队伍建设以谋发展,不仅避免了几度被封闭的危机,还为中共在国统区构筑了强大的话语体系,较好地完成了中共赋予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17.
唐筱童 《新闻世界》2014,(12):131-133
《新华日报》作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中心城市重庆创办的大型日报,通过吸引群众关心报纸并参与办报、反映群众疾苦、积极引导群众等方式,密切联系群众,这也是其独树一帜的一大法宝。  相似文献   

18.
《新华日报》作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中心城市重庆创办的大型日报,通过吸引群众关心报纸并参与办报、反映群众疾苦、积极引导群众等方式,密切联系群众,这也是其独树一帜的一大法宝。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信息     
反映《新华日报》历史的电视剧在筹拍中据扬子晚报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影视尚未反映的一个重大题材——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中国共产党党报《新华日报》在国统区(武汉和重庆)坚持出版发行9年零2个月,这一奇迹最近已被筹措搬上荧屏。这部电视剧由毕必成(电影《庐山恋》作者)主稿创作,他表示将全力以赴,并希望得到全体“新华  相似文献   

20.
董小玉 《新闻界》2005,(5):26-28
《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发行的机关报纸.该报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张全国性的大型日报,也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最顽强、最富战斗性的报纸.它像一株昂首怒放的报春花,在抗战的烽火中散放着不屈不挠、振奋民族精神、救国救民的芬芳.这里笔者要论述的是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中为抗战胜利做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