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学伦理学”是医学人文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可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通过分析医学生“医学伦理学”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实际问题,思考如何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化教学平台,构建“医学伦理学”“云思政”课程,以期为“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与支持。  相似文献   

2.
风险全球化时代,科技、经贸、社会、政治问题彼此交织,立德树人意义凸显,伦理教育面临新课题、新挑战。在此背景下,必须重新认识工程伦理、审视工程伦理教育的新定位、探析伦理教育实施策略转变。首先,工程伦理教育有望在立德树人任务、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以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课程思政要求之间发挥“丝绸之路”功能,促进彼此的交流与互鉴。其次,工程伦理教育由认识到理念,由课程设置到教学模式亟需做出转变。这其中,工程伦理教育需要推进“教”与“学”的对话与协同,提升学习者的参与度,遵循大学生学业/身心发展规律,从教学方法优化、课程时空安排及选材等方面扩大跟学生的交集,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需要。“程序设计”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理工科重要基础课程,是践行课程思政的理想平台。依据“程序设计”课程的优势及特点明确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设计了理论环节及实践环节的思政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道德与工程伦理、创新意识与大国工匠精神等与课程内容相融合,并探讨了“程序设计”课程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4.
推进“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甄选出行之有实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滴灌”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具有精准点对、持续延展和用情渗透的特点,与“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育人目标相一致。“滴灌”模式运用于“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克服了传统系统灌输式教学的局限,延展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遵循了知情意行的教育教学规律。“滴灌”模式下“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应做到:伦理素养与政治素养相结合、持续性与延展性相结合、模块化与系统化相结合、个体化与情感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具有挑战,也具有政治和专业双重优势。高校应通过加强课程思政价值理念引导,建立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培训体系,挖掘课程思政内容元素,发挥教学方法的中介作用,多主体多元化参与进行教学评估等途径,不断加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全社会瞩目的热点。尤其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经济与科学技术双向同步发展,社会对于高端人才的渴求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教学的重要性逐步显现。“课程思政”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育理念,当前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对于培养高校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背景下探索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实践,从“课程思政”背景下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重大意义入手,分析当前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与就业创业教育融合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探讨在“课程思政”理念支持下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实践措施,以期给高校开展就业创业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明确要求“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每个专业建设好课程思政势在必行。专业课教师是影响大学生思想言行和道德发展的最大因素。工程管理教育与课程思政改革在育人目标、价值引领、教育理念方面存在内在契合的一致性,有利于教学双方的政治素养提升和道德人格养成。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创新需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设定专业思政目标、搭建课程思政平台、优化思政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思政素养、提升思政教学管理。课程思政的终极追求,是勉励每名学生拒绝做“才胜德”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并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燃灯者”。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后所存在的问题,基于ADDIE模型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在其基础上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策略,为大学生知识与德行方面的提升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9.
<正>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要求高等教育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科学理念为抓手,以专业学科教学与思政教学有机融合的课程思政改革为基础,推动新的思政教育平台建设,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教学形成互促互进、协同发展的发展格局,进而实现整体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双赢发展。课程思政是推动课程创新设计和教学创新的基础,是新形势下推动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主要手段,如今已经在许多高校得到贯彻实施,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基础性语言课程,是普通高校实施外语教育的主要依托,课程教学目标在于提升大学生的对外文化交流能力,适应多元文化融合的趋势,培养大学生基本的外语素养和一定的文化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高校育人要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强调“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发展。从理论基础视角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挖掘“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是必然要求;从辩证逻辑视角看,两者体现出差异性和一致性的辩证关系;从实践路径看,构建教育共同体和大思政格局,使二者协同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宗旨是根本任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确保“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对开创新形势下的思政教育新局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一流课程“营销管理与策划”为例,探讨课程思政教学对大学生持续学习能力的作用机制。以武汉某“211”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借助“问卷网”平台进行问卷设计与发放,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正向影响大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兴趣调节课程思政教学与持续学习能力间的关系;学习目标与动机在课程思政教学对大学生持续学习能力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对分课堂”模式,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爱科技”九大关键能力模型,构建“课程思政引领、知识体系搭建和营销实践拓展”三位一体的“新媒体营销”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分组合作和开放式讨论,旨在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社会责任、伦理价值的认识。“对分课堂”模式增强了“新媒体营销”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建立。通过多元评估和即时反馈,确保教学效果,支持学生全方位成长,为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与教学改革提供新见解。  相似文献   

13.
“机器人设计与应用”课程涉及学科范围广泛,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对该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及意义进行探讨,提炼“机器人设计与应用”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总结课程相关的重大需求、工程实际、典型事迹和工程伦理等案例,有机地将蕴含思政元素的各种课程思政案例融入课堂教学,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同时,设计了课程思政背景下“机器人设计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完善了对学生的综合考核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旨在探讨如何在高校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文章提出,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多元价值观的动态平衡的过程中,需要将“人的全面发展”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相结合,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多元价值观的动态平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相结合,形成课程思政教育的合力;要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日常管理,在实践中实现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高校志愿服务是学生课外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为有效利用这一教育平台,需要以课程化方式开展活动,明确相关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安排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分享课程、环境教育课程等,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共同考核学生“学习情况”,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创造良好的课程化学习与思政教育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16.
在新工科、交通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课程思政不仅是加强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迫切要求,也是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关键内容。交通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应紧密结合专业建设,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环节中,并与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顶层设计,深入推进。文章以“道路交通安全”课程为例,深入探索新时代交通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新思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目标、考核模式等方面,详细研究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路径,破解课程思政“表面化”“硬融入”等问题,从强化学生家国情怀、科学精神、文化素养、工程伦理等教育出发,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7.
探究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习实践课程思政建设思路,有利于促进立德树人的高质量发展。通过文献综述、对比研究等方法,在“互联网+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的背景下,搭建适应“SPOC+无人机”教学模式的课程思政路径。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习实践课程思政是“理论化思政教育+事件化思政实践”的综合平台,可通过建设标准化的课程思政大纲、搭建学生课程思政学习成果与事件实践展示平台、丰富学生课程思政教育实践内容等方式,提升野外实习实践课程思政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18.
橡胶作为一种通用的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橡胶工艺学”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阶段一门特色鲜明的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实用性强、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特点。基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结合“橡胶工艺学”课程特点以及当前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的需求,从政治认同、民族自信、科技报国、工程伦理等方面提炼“橡胶工艺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OBE理念修订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在兼顾橡胶工艺学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橡胶工艺学”课程思政改革,构建新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强调多学科协同育人,通过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与能力培养的“三位一体”,完成“教书”与“育人”的历史使命。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建设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现实需要,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手段。从教育宗旨、学生成长以及现实意义来看,“课程思政”与心理资本是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因此,在“课程思政”的实践中,以大学生独特复杂的心理结构为基础,开发建设以希望、乐观、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为核心的心理资本,必将增强“课程思政”的吸引力和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推动了网络学习平台的开发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成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如何提高其教学质量成为当前思政课教师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分析思政课“金课”内涵及标准基础上,借助翻转课堂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经验,以“形势与政策”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设计、网络授课平台选用、翻转课堂建设、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教学反馈与组织保障等方面入手,打造一堂思政课在线“金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