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双一流”建设是高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举措,它需要一流的管理服务,而一流的管理服务需要高校机关干部的专业化能力作为支撑。高校需提高思想认识,通过科学规划、教育培训、轮岗+实践锻炼、学习交流等途径完善机关干部专业化能力培养机制,并健全考评体系,引导机关干部提升自身专业化能力,从而推动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2.
“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当今世界,没有顶尖的高等教育难以培养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人力资源.当“刘易斯”拐点到来,“人口红利”效益递减,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便成为国家的核心战略.“双一流”建设政策的出台,为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特色高水平大学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面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各地政府、各类高校蓄势待发,争取在新一轮高校发展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在战略布局的关键期,高校决策者能否把握“双一流”建设政策脉搏,是关系到学校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双一流”建设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实力的战略组成,“双一流”建设高校必须主动担负起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结合笔者关于首轮“双一流”建设研究的系列成果,对世界一流大学及其要素、“双一流”建设高校遴选的目的原则、“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建设重点、“双一流”建设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双一流”建设高校必须回归并致力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双一流”建设高校建设成效评价改革的方向及重点等,关系“双一流”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及其内在逻辑进行了系统再思考,提出了旨在启示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自觉肩负起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使命责任担当的行动建议。  相似文献   

4.
认识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前提。正确理解“双一流”建设的要义对于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至关重要。近年来,伴随相关政策的实施,“双一流”建设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也面临许多的困扰。实践中,如何处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关系,如何理解“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涵义,如何通过制度学习和政策创新形成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模式等重大问题都需要从理论层面上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5.
“双一流”建设“坚持以学科为基础”,将“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并列,凸显了学科建设之于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作为一项国家的长期战略,“双一流”建设不只影响那些“一流建设学科”,也不只影响“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科建设,而是会对整个高校的学科建设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作为对“双一流”建设的应对,很多高校围绕学科的增减、学科布局、学科交叉与融合、学科的分层与分类等对学科建设的方略进行了调整。为保障“双一流”建设中高校学科建设的顺利推进,有必要对相关应对策略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进行理论审视。  相似文献   

6.
"双一流"建设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对地方高校力争建设世界一流特色学科提出了科研国际化的新要求,构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是实现从"单纯的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向"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战略转变的一种国际科技合作新模式。结合福建地方高校的具体实践模式,地方高校构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模式主要有海外高端人才引进模式、技术援外推广模式、国际科技项目合作模式等。"双一流"战略下地方高校应努力凝练特色学科国际化合作方向、坚持先期培育国际化合作原则、构建学术特区国际化运行模式,积极构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加快推动地方高水平大学和一流特色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7.
隋译萱  刘栋  王冠 《科教导刊》2023,(30):95-97
“双一流”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而“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是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责任人,其队伍建设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对此,文章提出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从转变理念、制度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三个层面着眼积极探索新时代高校导师队伍发展新思路,更好地推进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最终促进研究生教育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宣勇 《江苏高教》2021,(5):15-17
破除“五唯”以后,如何引导与评价大学的发展,是当下高等教育界共同关心的话题,也是“双一流”建设需要解决的根本性、导向性问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的新的经济发展格局中,大学要避免“独善其身”式的内涵发展,从片面追求论文与排名转向以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目的,通过加强大学能力建设提升内涵的方式进行发展,实现服务国家和引领社会的价值。基于此,浙江工业大学现代大学制度研究中心提出了大学能力建设是我国“双一流”建设的未来走向这一命题,并从党的领导、政府治理、“双一流”建设、教师发展、国际化、区域互动等不同层面就如何开展大学能力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胡嘉 《教师》2022,(28):9-11
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需要一流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加以保障,并以高校治理现代化来助推“双一流”建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在此背景下,高校应以协同治理理论为依据,从建立健全高校章程落实机制、加强学术组织建设、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三方面来完善高校治理结构,着力提升高校的制度执行能力、治理主体协作能力和自主办学能力,从而探索自主特色发展和治理新模式,投身于社会服务之中以实现高校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在建设“双一流”大学过程中,高校后勤同样需要匹配“一流”的文化建设水平。传统的后勤职能开始发生转变,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于高校后勤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四川大学为例,从高校后勤文化建设的意义、现状、重点和难点分析出发,以“服务育人”为中心,提出“五个一流”的高校后勤文化建设的创新思路,并以具体的示例阐述其创新点。通过对高校后勤文化建设探究,真正体现四川大学后勤保障部“以改革求发展、以服务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以贡献求支持”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它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中医药行业特色为入选“双一流”建设的中医药高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又因中医药尚未进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中医药高校学科发展与行业需求结合不够、学科建设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而面临巨大挑战。在此形势下,中医药高校要坚持中医药行业特色,紧密围绕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和行业产业重大需求,进一步明确建设定位和发展规划,探索出适合自身学科发展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12.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大决策,成效的评价问题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环节。结合“双一流”建设相关制度及理论与“双一流”建设工作开展情况,从“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机制的主体、对象、内容、方式、结果运用等方面入手,重点关注“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机制的设计和运行,并紧跟“双一流”建设实践,从整体上对“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机制展开针对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双一流”大学建设最主要目的就是力促中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而“最后一公里”服务问题却严重影响着“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内涵式发展乃至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整体成效。要解决服务覆盖面不够到位,不能满足差异化需求;办事方式灵活度不够,人文关怀有待加强;多头管理,办事效率有待提高;注重执行上级安排,关注师生满意度不够等“最后一公里”服务问题。必须采取建立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落实办学自主权;扫清行政化障碍,大学行政回归以服务为中心的本位;完善监督与奖惩制度,及时解决问题;提高服务水平,实现双赢发展;共生共荣,打造学术命运共同体等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4.
“双一流”建设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高校学科建设和期刊发展带来重大的历史机遇。高校学科建设和期刊发展存在天然的互动机制,期刊建设引导和服务学科发展,学科建设为期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建立学科建设与期刊融合发展机制,须构建学术共同体,搭建科研资源共享平台;建立人才共享机制,培育一流学术团队;打造科学的评价评估体系,建设世界一流期刊。  相似文献   

15.
创建"双一流"是国家战略,也是"十三五"期间高校的重大建设目标和任务。本文从特色立校、以生为本、制度创新、主动服务、大学文化及国际化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一些理念和制度化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双一流"建设作为新的国家战略已成为新时代高校建设与发展的新使命与新动能。作为"双一流"建设的核心,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在新时代应该如何定位与发展,本文从家国情怀、创新意识、国际视野等方面阐述了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的时代定位,探讨与分享了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的关键要素及典型经验。  相似文献   

17.
国际流动是研究生建构国际学术网络的重要途径。以北京大学为例,探究“双一流”建设高校研究生通过联合培养、短期访学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形式建构国际学术网络的特点与意义。北美和欧洲是“双一流”建设高校研究生建构国际学术网络的主要目的地地区,研究生国际学术网络建构以与一流大学交流为主,并且存在学科差异。国际学术网络建构有利于实现研究生专业社会化,提升研究生学术能力和国际化能力,并促进科研质量和生产率提高。推动研究生国际流动和国际学术网络建构,有利于提升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8.
经济待发达地区高校“双一流”建设面临如何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采取何种路径高质量组织学科建设促进学校快速发展的突出问题。笔者以地处我国西部地区的X大学为例,介绍了“双一流”建设5年来,学校组织路径和资源配置模式的改革历程,总结出“双一流”建设从行政力量主导学科群建设,向专家主导一流学科内涵建设,再到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开展“四大”建设的演变逻辑。提出未来经济待发达地区高校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要强化顶层谋划,厘清发展阶段和主次矛盾,因时、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服务导向、需求导向,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深化改革,主动由“管理”向“治理”转变,提升治理能力;要统筹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9.
《云南教育》2022,(3):31-32
<正>近日,教育部网站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双一流”重点在“建设”,学科为基础,而不是人为划定身份、层次,派发“帽子”,更不是在中国高校中划分“三六九等”。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以及有16个第一轮建设学科因建设成效并未完全达到预期、相比同类学科在整体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成长提升程度方面相对偏后等原因而被给予公开警示,是教育部此番发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信息的两大看点。如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所说,从首轮建设情况看,  相似文献   

20.
“双一流”建设战略的提出为地方重点建设院校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环节之一。当前,大部分一流大学较为重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从管理制度、后勤保障、激励政策等方面构建了完善的本科生科研培养体系,而部分地方重点高校尚未建立成熟的本科生科研培养模式。文章基于国内外一流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实践,分析地方重点建设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与挑战,探讨适合地方重点建设高校的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以期为争创“双一流”过程中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