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思政课教学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核心在于共同价值命题与以问题为中心的设计两者的辩证统一。就“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而言,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灌输-启发式教学,是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重要举措。探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灌输-启发式教学的实践路径,可从以下层面进行:从宏观层面看,以专题教学补充完善教材内容;从中观层面看,以问题教学法破解教学难题;从微观层面看,以共同价值命题为基础选择教学方法和技巧。三个层面构成一个有机系统,通过开展灌输-启发式教学,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体现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2.
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注重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既有实践发展的客观依据,也有大学生自我成长的内在需要。从客观方面看,有助于应对大学生生活世界变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及有效回应课程教学改革。从主观方面看,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人格、良好社会行为习惯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坚持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紧密联系符合学生成长需要的生活案例,提高课程内容的实效性;二是用理论讲清楚热点问题,提高课程内容的深刻性;三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确保授课形式的生动性;四是尝试“社会大课堂”,增加授课模式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教学方式和方法要贴近学生实际,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我院思政教研室成员经过集体研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出专题式教学法的改革方案,并大胆加以实施,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邓卫 《广西教育》2023,(21):49-52
本文论述“四史”教育与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深度融合的学理基础,总结当前“四史”教育与高职思想道德法治教学深度融合的现实困境,并从提升“四史”教育融入实体课堂的感染力、打造“四史”教育融入实践教学的地域品牌、构建“四史”教育融入线上教学的新型格局、增强高职思政课师资队伍的史学素养等方面,提出二者深度融合的多元路径。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时代产物,是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法治思想进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法治知识学习,提升学生法治素养。透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修订变化,以专题式教学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基本精神与核心要义展开丰富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阐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然后分析了伟大建党精神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融入的价值意蕴,最后论述了伟大建党精神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融入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7.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党和国家应对国家安全新形势的时代产物,是新时代指导我国国家安全工作的重大战略思想。高校思政课作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主渠道,应充分利用“思想道德与法治”等课程教学,立足学科属性,全方位、多角度地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引导大学生树立牢固的总体国家安全意识,提升青年一代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的能力,促进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科学体系的建构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的重大创新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全面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政课,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构建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长效机制,实现由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的科学转化,切实增强大学生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思想自觉、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9.
用精微式问题链教学法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是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需要。精微式问题链教学法,是微课盛行时代提高学习获得感,促进思政课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以赛促教的需要;是改进传统问题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需要。运用精微式问题链教学法,要遵循精要、精准、微小、精彩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党的领导"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关涉到党的后继有人根本大计的教育途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融入"的桥梁,"融入"进程中面临课程之间、课程内容与载体之间、课程与大学生需要之间的三重张力。以解决张力为问题导向,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导向,建构以完善体制机制、创建渠道、搭建通道为内容的"融入"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为了讲好“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人生观这一部分内容,有必要依据教材修订后的内容,准确把握本门课程中人生观教育的“理”与“路”。党和国家事业赋予大学生的独特定位以及人生观教育在其中的作用,是新时代开展人生观教育教学的根本原因。新教材呈现出来的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联和人生观教育教学的实践逻辑,是开展人生观教育教学的基本遵循。基于对新教材关于人生观教育逻辑理路的把握来解析人生观部分的内容,厘清人生观教育教学所讲之“道理”,为真正讲深、讲透、讲活人生观道理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2.
田林 《河南教育》2024,(3):44-45
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将中国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3.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采用专题式教学,可以结合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选择若干专题授课,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专题式教学,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前沿问题为切入点,以科技与人文的融合为主要内容。在教学中应注意处理好"部分"与"整体"、"过程"与"效果"、"变"与"不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郭兰瑛 《文教资料》2014,(18):159-16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程专题化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对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基础"课程专题化教学不仅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还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贴近大学生生活、解决大学生的现实困境,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5.
熊玉坤 《教书育人》2023,(9):100-102
以实践探索为基础,全面总结了“慕课+翻转课堂”的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的教学新模式的优势,提出要在统筹好线上慕课视频学习、课堂深入辅导答疑、学习小组深度讨论、课下作业有效拓展四个环节的过程中,通过强化课程总体设计、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创建网络课堂平台、构建综合评价体系,有效提高“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在法治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立足习近平法治思想教育的入脑入心入行和实效长效高效,回答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必要性;以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历程为参照,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内涵和核心要义、学懂弄通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回答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可能性;对应性路径探索和“三元二体一选”路径框架搭建,回答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在教学目标和内容上相融通、相契合,是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资源的重要源泉。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需在人生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精神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五个环节中,以讲故事、述历史、展历程等方式,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追求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理想信念,诠释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和时代风貌,凸显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价值践履,彰扬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品格。  相似文献   

18.
“四史”是党和国家宝贵的历史财富,是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教学资源,“四史”在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入,有助于增强课程理论深度、提升课程育人实效。应在对“四史”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体系深刻把握的基础上,明确融入的整体思路与具体内容,在方法路径上以“问题链”搭建学生个体与“四史”的深度联结、以立体式人物群像彰显高尚的精神品质、精彩的故事叙事与深刻的理论叙事相衔接,最终在国内外纵向、横向对比中深刻思想感悟。  相似文献   

19.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问答式教学模式是问答式教学思维理念、问答式教学方式方法、问答式教学主体互动等的总称。发现并准确提出问题是推进释疑解惑的本质要求,直面并科学分析问题是打造“经师”“人师”的内在要求,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凝聚师生共识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在当前受到普遍关注。大连医科大学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入手,根据课程特点和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定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项目及实践报告》,将实践教学划分为感受型、体验型和践行型三大模块,并结合医学专业特点设计了培养医学生职业情感的特色实践项目,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