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遵循课程标准中各学段的不同要求,让语文学习和学生素养的形成循序渐进,是我们教师的共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研读新课程标准中各学段识字教学的学段差异,理解感悟的学段差异,语用指导的学段差异,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语文学习中扎实提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对于建构教师素养框架、制定教师专业标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新时代中国教师素养理论模型”为框架,调查了解学生视角下教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养,研究发现:学生认同教师需要具备七大素养,且认为自我素养和功能素养是最关键的素养,功能素养中“全人教育”素养更重要。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学生对于七大素养重要性的看法存在差异,学段越低的学生看法越“感性”,更重视教师的自我素养和社会素养,也更重视“育人素养”;学段越高的学生越“理性”,更重视认知素养,也更重视“教书素养”。建议可以将“新时代中国教师素养理论模型”作为教师专业标准修订的基础;教师专业标准内容应凸显对教师自我素养与功能素养的要求,且要考虑不同学段学生需求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计算思维是信息时代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质和能力,编程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有重要作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关注学段衔接,落实核心素养的学段目标。但是目前中小学编程教学软件跨度大、学习者素养差异大、教学方式不同等问题,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有效开展小初衔接图形化编程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将小学学段已学会的图形化编程知识与技能迁移到初中学段的C语言代码编程学习中,进而培养优化学生的计算思维。  相似文献   

4.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对“核心素养”是这样定义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而数学核心素养是以不同学段的数学课程为载体,基于数学学科的知识技能而形成的重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讨论大中小学德育教育一体化的衔接问题。为了推进大中小学德育教育一体化的建设,做好各个学段德育教育的衔接尤为重要。首先,开发和利用德育教育资源,实现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全过程有效衔接;其次,设计各学段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方式方法,实现不同学段德育教育目标的衔接性;最后,教师应以一体化德育教育建设为出发点,提高和重塑自身的德育核心素养,实现不同学段德育教育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育学段衔接为研究内容,阐释了核心素养与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育学段衔接的可行性与要点,并提出了学段衔接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党和政府在新时代提出的新命题、新任务,坚持“大思政课”理念,以义务教育学段和高中学段现行统编思想政治教材中的法治教育专题为例,在尊重不同学段学情基础上,理顺各学段教学进阶点,通过叙事进阶、视角进阶、思维进阶和素养进阶,更好地统筹推进中小学思政课真正入脑、入心、入行。  相似文献   

8.
当前,学生创新素养提升面临着传统教学方式、教育评价机制、实践机会的缺乏三个维度的困境。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作为突破困境的有效手段,根据不同学段的教育特点和任务要求,开发出有针对性的,以大学生为主体,中、小学生共同参与的创新实践活动,通过活动的组织实施和朋辈榜样作用的发挥,促进全学段学生创新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9.
学段衔接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等方面的关注。发挥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学资源优势,加强初中小学各个学段阅读教学的有效衔接,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教师须熟悉中小学教材,了解知识体系的联系与差异、传承与发展,更好地做好学段知识的衔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通过分析批注式阅读学段衔接的现状,聚焦不同学段批注重点,探究无缝衔接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课堂练习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第二学段阅读教学中的课堂练习该如何设计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对此,笔者进行了一些实践性的探索。一、紧扣阅读目标,重视能力取向沈大安老师在省"优化练习和作业"的讲座上有这样的要求:练习和作业要跟教学目标保持一致,不同学段的练习应有所侧重。第二学段可以侧重达成哪些阅读目标?笔者根据课标,将第二学段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建设性地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学段目标和总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并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处在不同人格发展阶段的学生对于道德教育有不同的需要,学段目标的制定满足了不同阶段学生思想道德发展需求。总目标立足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大背景,点明道德与法治课程根本任务。道德与法治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对应课程内容,助推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12.
"语文素养"是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含义.语文素养包括哪几个方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或评价大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此问题,笔者采访了部分专家学者(按姓氏拼音为序排列).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和更新,融通与整合的方法在教育中被广泛地讨论和探索着,教改“双新”时代的到来也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即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达成。小初高不同学段同上《登高》的课堂实践,说明融通与整合这一教育理念对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帮助,学段虽异,育人本质相同,融通与整合是实现人发展的连续性、知识的渐进性、核心素养的成长性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评价应聚焦评价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学生动态的、综合性的发展。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和SOLO分类理论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评价的理论基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评价必须准确深入领悟数学核心素养的本质及价值追求;多维细化,构建可操作性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合理选用评价类型,开展多主体、多形式的评价;注重评价反馈,提高评价时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依循从划分11个数学核心素养的评价维度到明确不同学段每个数学核心素养的评价指标及其学段特征,再到呈现具体教学内容所体现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水平特征的路径逐层推进与展开。  相似文献   

15.
黄国良 《学语文》2021,(1):46-47
语文学科在审美教育方面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是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方针和方向。核心素养指导下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应以语言为载体,首先实现教师教学语言的审美化,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对作品的文字与语言的学习,不同学段应有不同的策略,在高中学段不仅应要求学生诵读,还应反复涵咏、应用,以培养审美情感。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广泛的整体性阅读,上升到一定的理性高度,发展出初步的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6.
设计必要的劳动作业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江苏无锡市新吴区春星小学针对低、中、高三个学段,确立了三大劳动元素——自立、自主、自律。通过分学段布置劳动作业的方式,以及多级展示、科学评价,让不同学段的学生会劳动、敢劳动、勤劳动,在劳动中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7.
<正>北京师范大学李晓东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是各学科核心素养的总纲,不同学科、同一学科不同学段的核心素养在基本性质、发展方向、实现路径方面存在一致性。当前,一场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要义的教育综合改革已如火如荼地全面铺开,初中教师应当顺应教育教学改革潮流,关注学科核心素养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8.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协同育人具有重要意义。聚焦初高中思政课核心素养的共同逻辑,衔接两学段核心素养的不同层次,体验式问题组是行之有效的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19.
特殊学校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针对低年级学段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单一,难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水平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的现状,文章以激发低年级学段听障学生学习兴趣为切入点,阐述了低年级学段语文激趣教学的重要性,分析了低年级学段影响语文激趣教学的因素,探究了语文教学激趣策略,以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更好的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学科价值和育人思想。虽然初中地理新课标尚未发布,但是初中地理核心素养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基本一致,只是不同学段之间核心素养的水平要求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体现素养意识,因为它们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必备的品格和关键的能力,是最能体现地理学科价值的关键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