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黎保荣  程舒超 《天中学刊》2013,28(3):101-103
《妻妾成群》中塑造的"庭院"意象,以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形象,折射了人物的内在情感。陈家大院既是封建礼教的牢笼,亦是死亡的刑场,更是陈家一切痛苦的衍生地。"庭院"意象是千百年来中国男权文化的映射,同时,这一意象亦赋予了小说多方面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2.
推荐者的话     
“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 ,这本来极为平常 ,但在这篇散文里 ,看到的是令人心酸、感动的一幕。母亲为孩子的学费 ,去讨陈家欠下的 10元钱 ,但陈家的贫困 ,使归还 10元钱至为艰难 ,也使深怀仁厚之心的母亲处在尴尬的境地。“我”不忍要钱 ,母亲不能不要 ,在沉默与叹息中 ,是心灵的搏斗。作者没有过多地描写 ,以“我”的挂念、内疚 ,表现做了“讨债”一事之后的痛苦。似乎岁月不足以淘洗这种痛苦 ,当陈家男人亲自来还钱的时候 ,母亲的“双手颤抖”、“无语凝噎” ,也让读者震撼。为孩子的母亲是善良的 ,为陈家着想的母亲也是善良的 ,人们不…  相似文献   

3.
荆含光 《考试周刊》2011,(54):50+32-50,32
《再别康桥》兼具中国古典诗歌和外国诗歌的抒情方法,并将它们完美地统一,铸就了《再别康桥》的高度的艺术性。作者着意选择一些中国传统诗歌的典型意象,营造优美的意境,巧妙地借助周围景物的帮助将感情倾诉出来。  相似文献   

4.
文平 《留学生》2010,(5):60-60
【内容提要】作者爱德华·伯曼来自英国,作为个跨国公司的董事,他在中国已经生活了近十年。作者将传统英国绅士与他眼中的中国新富作了多层面的比较,权威而细致地介绍纯正英伦绅士的生活方式、精神气质、爱好时尚以及培养过程。从精神层面为中国的新富们从物质富有跨越到精神高贵提供了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被普遍认为是"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但他又是"五四"精神哺育的一代知识分子,从他的作品——尤其是涉及性爱描写的作品看,中西文化很自然地融为一体,有时甚至是非常矛盾地杂糅在一起:作者的描写方法是中国式的、传统的,而人物的性观念(也是作者的观念)则是西方式的、反传统的。文章探讨了其背后传递出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6.
一、两个作家的简要情况《静夜》的作者闻一多,一八九九年生于湖北浠水下巴河镇陈家大岭,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弟”的家庭.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五日,因发表著名演说《最后一次的讲演》,痛骂国民党反动派,而惨遭特务杀害.  相似文献   

7.
董春晓 《文教资料》2011,(14):120-123
书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直观地展示着中华民族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深典雅的审美意识。作者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对调查数据作分析,以探究当代青年与传统书画的关系状况。  相似文献   

8.
<正>这是发生在元代的一个心灵鸡汤故事,载于《南村辍耕录》。故事发生在至正年间。扬州有个泰兴县,泰兴县有个村叫马驼沙,村里有个农夫,姓司,叫司大,是富户陈家的一个佃农。司大家很穷,交不起租子,遂打算把所佃之田质还陈家,换点钱回来。陈家旁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自20世纪80年代初再次登上文坛,就以其小说淡雅平和的独特风格引起文坛的瞩目。作者受传统文化熏陶,其小说中蕴含着中国文人画的艺术手法和艺术精神,其代表作《受戒》便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人画的简约、淡雅和玄远之风。汪曾祺对于中国传统精神的呈现,是对中国传统文脉的继承,亦是对民族精神复兴的守望。  相似文献   

10.
台湾作家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堪称将西方现代派意识流手法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进行成功整合的典范。作者通过不断转换叙述视角,由眼前景物生发联想以及混淆今昔等手法,将轮回转世、历史沧桑以及人生无常等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巧妙地传达给了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