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1-20各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学中的重点,“11-20各数的认识”关键是让学生理解11到20各数的组成,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它是以后学习百以内、万以内、亿以内数的基础。下面结合我在我县一年级数学教材教法观摩课上的几个教学片段,谈淡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数学视角     
四川德阳市外国语小学李晓华老师说:“我就尽可能地为孩于们提供这样的视角。在教学《1-10各数的认识》时,我给孩子们讲了‘数学故事’;在讲《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给孩子们讲了12与生活的紧密联系——12个月、12生肖、钟面上的12个数字等等;  相似文献   

3.
张艳超 《江苏教育》2008,(18):36-38
“11~20各数的认识”是苏敦版国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一节内容。它既是10以内数认识的延伸,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数的认识基础。通过教学11~20各数的直观认识,让学生在摆小棒的活动中初步认识“-”和“+”,初步体会十几和20的含义。本文试图通过分析“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4.
陈丽  袁军辉 《四川教育》2005,(10):45-45
近日,笔听了一节一年级的“11-20各数的认识”,颇有感触。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78-79页的例1-例4。 教材分析: “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熟练地数数,了解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并能在掌握11-20各数组成的基础上会正确地进行11-20各数的读、写。 我们知道,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思维往往还要借助于形象直观的实物图像或  相似文献   

6.
1教学背景 “认识11-20各数”是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第一次接触十进制,位值制就是十进制计数法基本原理之一,它是指每个数的大小是本身的数字和它所在数中的位置决定的。理解位值制原理,是数概念建立的重要标志,也是“认识11-20”一课教学的主要目标。具体而言,要让学生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几。  相似文献   

7.
杨蓓 《陕西教育》2010,(3):49-49
《11—20各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学中的重点。《11—20各数的认识》关键是让学生理解11到20各数的组成,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它是以后学习百以内、万以内、亿以内数的基础。其教学目的有三点,一是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二是熟练地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三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感。  相似文献   

8.
教学探索。从问题出发 《认识11~20各数》是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它是学生认数的一次飞跃,是建立十进制概念的开始。本课通过读数、数数等活动,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和“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直观感知11~20各数的大小和顺序,初步发展数感。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是从以下问题的思考开始的。  相似文献   

9.
皮亚杰曾说:“儿童的智慧都集中在手指尖上。”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学具对他们的帮助是不可忽视的。“小棒”是小学数学课堂中一种普遍使用的学具,实用又方便,不仅在数的认识、组成中要借助小棒,在加减乘除的开始学习部分及图形认识等内容中都需要依靠小棒的力量。如何让小棒真正成为孩子们的朋友,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第一册“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目的是:学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学会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并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与此同时,培养学  相似文献   

11.
《11-20各数的认识》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2.
“9加几”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6~87页的内容,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我在执教时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整合了教材,使教材呈现出更好的结构性和层次感,也引发了一些不成熟的思考,现整理出来,与各位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2011)》修订的北师大版教材(简称“新教材”).2012年秋季起在一年级开始使用。“11--20各数的认识”是新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古人计数”的第一课时。原实验教材是以“捆小棒”的问题情境呈现的,新教材增加了“羊变石子”的古人计数情境,通过富有数学文化韵味的“古人计数”故事引入11--20各数的认识,从而渗透自然数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84页-第85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11~20个物体的个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数;2.初步了解十是计数单位.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8~79页。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10以内数和已经积累了一些认数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数数、认数的活动,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直观感知11~20各数的大小和顺序。  相似文献   

16.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11~20各数的认识,主要包括11-20各数的读法、顺序和大小、写法以及个位和十位;二是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相似文献   

17.
<正>“11~20各数的认识”是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学业要求”的相关描述,其具体学习目标定位在“能用11~20的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认、读、写11~20各数;能说出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数值;形成初步的数感”。围绕这些学业要求,顾悦老师的《充分感悟“十”在计数中的作用》(后简称设计一)和张岚老师的《关注学生问题探寻知识本质》(后简称设计二),都能认真研读和落实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能从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特点出发,进行精准而生动的教学设计,努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达到学科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记得我第一次走近她是在一个明媚的春天。我带着一群一年级的娃娃去郊游。孩子们满脸兴奋,我问:“孩子,你们看到了什么?”“小花……小草……小牛……小羊……”“那么就用你的小手把它们画出来吧!”孩子们趴在草地上用手中的油画棒在纸上画呀,涂呀。一会儿,一幅幅杰作诞生了:红花、绿草、黄牛、白羊……看着孩子们用胖乎乎的小手举起的一幅幅五彩斑斓的图画,我就对他们说:“请在上面写上2004年3月20日。”就这样,她开始在孩子的心中萌芽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课改一线的教师.总想把一些新理念运用到课堂当中,想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来完成新课程的学习。我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明白数的组成,我就“请同桌两人一起合作摆出12这个数“.本想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的空间,铺设一个交流的平台,让他们通过合作摆小棒,自己悟出12的多种组成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三算结合实验教材一册“11~20各数的认识”第一课时的教学要求是:学生初步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知道11至20各数的组成,会认读、写11至20各数。因此,教学新课前,可组织学生复习旧知: 1.听写1至10各数。(教师不按顺序报数) 2.把1至10的数字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隔档拨入1,再一个一个地加到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