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大学校园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其核心人物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其成员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做好了核心人物的思想工作,就可以利用其影响力带动一批成员转变,使非正式群体走到有利于班级建设的道路上来。因此,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及其教育引导进行系统的研究,对于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转化非正式群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对非正式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确认识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是充分发挥非正式群体积极作用的前提;正确认识不同性质的非正式群体及其影响,是做好非正式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重视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的作用,是做好非正式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开展互帮互学,是做好非正式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当前,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成为各高校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目标。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自然性影响力越来越引起高校的重视。文章在正确认识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自然性影响力基础上,阐述了它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的自然性影响力的多重功能,并就如何有效发挥其自然性影响力功能提出了三点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影响和引导转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发展的多样化特点的出现,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数量和类型在不断增多,而且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影响力、作用力。因此,研究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及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拓展工作途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该文通过对大学生群体及其特征的分析,探讨了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提出发挥群体优势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转型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思维特点都不断发生着改变,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规模不断扩大,类型繁多,影响力,号召力,作用力不断扩大.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现状、特点,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找出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这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客观存在的,它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为了稳定大局,必须做好大学生非正式群众的政治思想工作  相似文献   

8.
同辈群体是群体中的一种非正式群体。同辈群体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高校教育者要充分掌握其特点,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优化同辈群体环境,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以大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为基础形成的,它已成为目前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详细分析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类型、特征及其形成的主客观原因;指出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作用;提出了正确引导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涂德祥 《教育探索》2012,(8):117-119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作为活跃在高校校园的特殊群体,类型多样,特征明显,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及管理工作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又有消极的不利影响.因此,高等学校要加强正式群体建设、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并关注其领导人,要切实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11.
浅议教师的影响力与诱导性育人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指出,1989年的动乱,既是当时国内外的政治气候使然,也是教育的严重失误。反思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失误,笔者认为,发挥教师的特殊影响力,处理好教书和育人的辩证关系,将十分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行为科学理论告诉我们,影响力是指在人际关系的交往中,以某个个体品质的特定优势来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根据影响力的性质可分为两种:非自然性影响力和自然性影响力。所谓非自然性影响力是由社会组织或群体赋予个人的权力、地位、职务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研究,全面、准确地把握其成因和功能,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从根本上来说,高校非正式群体是为满足大学生自身各种需要而产生的,同时其形成与发展也受到学校和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非正式群体对高校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既有正向功能,也存在负面效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势利导,引导非正式群体沿着有利于高校教育目标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尽可能消除其负面影响,扬长避短,促进高校良好学风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余永龙 《文教资料》2007,(15):46-47
高校是培养青年大学生的重要基地,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本文从自然性影响力的角度,就发挥辅导员的自然性影响力,努力拓展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内涵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指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具有行为约束无形化、群体行为一致性、核心人物具有权威性、群体具有开放性和排他性等四方面特征;进而分析了非正式群体及其小集体主义倾向、排他性和核心人物的态度和行为取向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的影响;最后,文章从四个方面对在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学校园的非正式群体现象,一直以来游离于我们的视线之外,游离于高校正式群体之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面对非正式群体这种客观现象?本文尝试着从高校非正式群体的特征入手。进而探讨对于高校非正式群体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以及大学校园宿舍化管理的实行,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在高校的出现成为必然趋势,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具有结构松散、凝聚力强及排外性等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也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类型,成因与功用等方面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进行了探析,提出高校要把对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工作列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要认识和把握好三个关系,即:非正式群体存在与影响的客观必然性与主观决定性的辩证关系,非正式群体积极与消极两重性的可逆关系,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在教育意义上的主辅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和行政管理中,人们往往只重视由官方正式承认的一种社会群体——正式组织作用的发挥,而常常忽视另一种不为官方所承认,但又确确实实存在的社会群体——非正式群体功能的运用,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受到一定影响.因此,笔者认为作为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搞管理的同志对非正式群体的情况,以及如何正确运用其功能做些探讨与研究,这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非权力性影响力也叫自然性影响力,从管理者角度说,非权力性影响力具有很强的内在性;从被管理者角度说,非权力性影响力具有自愿性和独立性。[1]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简称,其主要职责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关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大学生中,除了正式群体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群体。这些非正式群体具有什么特点,以及如何利用这些非正式群体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深入探讨的实践性很强的课题,也当是教育界有识者注意之所在。本文愿就此略陈管见,以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