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怡  阮可 《浙江体育科学》2003,25(5):46-47,51
主要运用文献综述和逻辑分析法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进行全方位的探讨。研究表明:在新世纪的今天,奥林匹克运动更不仅仅是体育运动,只具有身体教育价值,她已经超越了体育的范畴,在思想道德素质(即德育)、科学文化素质(即智育)、审美素质(即美育)方面具有更深远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在审美视角下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结论认为: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在文化根源和审美价值上存在着较大差异,甚至达到了不可兼容的地步,我们试图从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差异中探寻二者在审美角度下可融合的地方,从而使我们能更好地认清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差距,为中国武术早日加入奥林匹克运动大家庭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奥林匹克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交流与进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栽体和组成部分.奥林匹克运动采用了人们乐于接受的体育运动形式,最大限度地拥有人类无差别性和包容性,使其超越了宗教、政治、文化、历史和自然等障碍,为人类不同文明的沟通交流提供了良好的舞台.奥林匹克运动展示了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激励着人们崇尚文明,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弘扬和传播着人类的文明与进步.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在逐步适应新的环境、肩负新的使命。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作为其改革与发展的指导纲领,同样也在不断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得到了深化与丰富。顾拜旦早期提出的教育为核心、民主性与国际性理念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并在时代的变迁中得到了坚守与深化,而男性至上、精英至上的理念则逐渐消失殆尽。在奥林匹克运动与社会不断融合的过程中,环境逐步成为了奥林匹克运动思想体系的新元素,并开启了其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面对一系列的生存危机,"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的新格言赋予了奥林匹克运动思想体系新的内涵,强调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是奥林匹克运动思想体系的灵魂。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向奥林匹克运动提出了新挑战,《奥林匹克2020议程》指明了其未来发展方向,诠释了奥林匹克运动思想体系在新时期的深化与演变。思想体系的深化与创新是其社会适应的重要表现,不断丰富的思想体系积极地指引着奥林匹克运动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和现代科学活动的人文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文意义和价值的视角,阐述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和现代科学活动所表达的文化内涵——除在"力量与智慧"中相互辅助以外,更重要的是在人文精神上的高度汇合。同时,从体力和智力活动的角度,论述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和现代科学活动之间,某种令人信服的平行关系和相似性。结论认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本质上就是一种科学活动,而现代科学活动本质上也可视为一种奥林匹克运动。  相似文献   

6.
西方文化自身存在的困惑表明,单靠西方文化已不能化解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困境.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应追求全球性多元文化的平等交流与有机融合.作为治理国家及社会管理之道的儒家管理思想可融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儒家"以人为本"、"德治"、"贵和尚中"的管理思想及其"义利观"对遏制奥林匹克运动或奥运会的进一步异化有积极作用.儒家管理思想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交融有助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走出人文困境.  相似文献   

7.
奥林匹克运动不仅仅是一场比赛,它意味着更深刻的含义.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促进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方式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和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开放式的奥运会运作模式需要坚实的理论作支撑。运用逻辑学和哲学方法从社会学、文化学、史学等多角度探讨指导奥林匹克运动不断发展的格言,研究奥林匹克格言的内涵及其发展。重点分析新格言"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认为内涵更宽泛,人文色彩更强,是更高的持续发展境界,具有更强的现代发展意识的体育理念、人文理念。指出了新格言对未来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积极指导作用:新格言决定着新世纪奥林匹克运动以人为本,促进公平竞争和文明、团结、进步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分析法,对奥林匹克运动与政治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政治问题始终困扰着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运动不屈从于政治之下;奥林匹克运动也不能完全独立于政治之外.唯有在"和而不同"的理念下,发挥政治的合理参与作用,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才能使奥林匹克运动与政治走向共生.  相似文献   

10.
奥林匹克运动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奥林匹克运动社会层面的教育价值需要通过个人层面得以实现。奥林匹克运动教育价值实现的机制与人的意向性活动、人的需要系统、人的生命释放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主要运用文献综述和逻辑分析法,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及在学校体育中如何进行奥林匹克的教育进行探讨。奥林匹克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研究表明,现代的奥林匹克运动不仅仅具有身体教育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它已经超越了体育的范畴,在思想道德素质价值、社会本位的价值、生态价值、科学文化素质价值、美育等方面具有更深远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古希腊的西部,坐落着一个风景秀丽、美丽富饶的小村,这里是一直崇尚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奥运精神的人们向往的体育圣地--古代奥林匹克运动发祥地奥林匹亚。 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历史上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现代奥林匹克主义中诞生的一个规模宏大的社会运动,其目的在于通过组织没有任何歧视和符  相似文献   

13.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之说在当今体育学界已较为普遍,但以<奥林匹克宪章>为依据对这一说法进行分析后发现,此说曲解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本义,将奥林匹克运动中本义为"有组织的大型群众活动"的"运动"与"体育活动"层面上的"运动"混淆等同.追溯两种概念混淆的历史根源,认为"古代奥林匹克竞技"才是更为准确的表述.  相似文献   

14.
朱玲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2):128-129
北京申奥的成功,给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同时,中国的古老文明也将为奥林匹克运动撰写新的篇章.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将由于奥林匹克文化的渗透和影响而更有生气.  相似文献   

15.
基因工程与奥林匹克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工程及其理论的发展,对奥林匹克运动来说是把双刃剑,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它的前途和命运.有利方面,首先它揭示了遗传、环境、体育锻炼和心理因素与人的成长之间关系的秘密,更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发展;其次,将加大运动员选材的准确性和训练的针对性,为人类再次挑战人体极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利方面,这种技术一旦被滥用,便成了一种"超级兴奋剂",势必把奥林匹克运动推到悬崖上.在竞技体育中呼唤人文教育的回归,是解决基因工程所带来"恐惧症"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的奥林匹克运动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39  
奥林匹克运动的现状是:普遍性原则基本得到了体现;冲破了业余和专业界限;亚非拉体育地位提高,欧洲仍是世界体育中心;国际奥委会确立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主导地位;奥运会举世注目。奥林匹克运动面临过度商业化、政治干预、兴奋剂、自身组织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前景光明,将在各大洲更均衡地发展,奥运会项目将有重大调整,组织结构将更趋民主化。  相似文献   

17.
论"科技奥运"的实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技术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技奥运"是一个客观的过程,是科学技术在奥林匹克运动领域中广泛应用而导致的技术化的过程,也是奥林匹克运动依据技术规则对自身进行技术建构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试析在奥林匹克运动冲击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方法,在民族审美心理基本特征和哲学基础上,从文化的角度研究分析了奥林匹克运动冲击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不同历史文化之间的冲突。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契合上,探讨了面对西方体育文化的强势渗透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从建筑学和城市社会学的角度,对现代奥运村进行了历史探源,1932年的洛杉矶奥运村作为最初的奥运村是在特定的时代产生的,并突破了时代的局限,由此设立了奥运村的价值典范,其进步意义不容否认.奥林匹克运动的格言"重要的是参加而不是取胜"在这里得到最好的诠释,作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有机体的奥运村被誉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心脏",是奥林匹克运动最有活力的场所,其地位不容小视.奥运村由概念到实体的产生历经了一个历史过程,带有某种形式的纪念寓意的奥运村有别于城市的其他建筑.对奥运村的研究既是一种责任也出自于一种尊敬.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1998-2009年我国奥林匹克运动研究引文索引数据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引文索引数据进行关键词共现、引文共引、期刊共引等客观分析,发现我国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热点和发展脉络.关键词共现分析结果显示,"奥运会"关键词的高频次出现说明奥运会是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的核心,"北京奥运会"是我国学者非常关注的热点.引文共引分析显示,我国奥林匹克运动研究领域主要包含5个聚类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