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文章简要阐述了社会改造主义的形成、发展及其主要观点,详细阐述了社会改造主义的课程观及其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分析了课程改革中存在的认识偏见,提醒我们正确认识课程改革,反对片面的、过激的做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变革有必要关注课程知识观的重建。传统知识观的核心信念是表征主义知识观,将知识视为个人对生活世界准确、客观的表征,却深陷知识与世界的表征论、个人与知识的反映论,封闭了课程知识的情境性与知识探究、运用的空间.难以构成核心素养生成的知识基础。生成主义知识观体现了重建表征主义知识观的当代共识,将知识视为个人参与世界过程中创造、生成的过程与产物,进而将课程知识视为探究的对象或运用的工具、资源。生成主义视域下的课程知识观凸显了知识的实践立场,并诠释出素养所蕴含的知识信念,这一取向下课程知识观的重建策略在于学科知识与生活世界的结合、知识学习与知识探究的统一、学科知识与意义世界的共生以及理性与非理性的融合等。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后现代课程观为指导,结合我国当前外语课程与教学的现实情况,探讨了后现代课程观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启示作用,以期实现我国成人外语课程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后现代转向。  相似文献   

5.
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课程理论与以巴格莱为代表的要素主义课程理论是世界上两大著名的课程理论,他们不同的课程观体现在课程的方方面面。通过对两者的成因、对立及共同之处的比较分析,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加强"双基"训练;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强调教师的导向作用;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同时重视刻苦钻研的精神;重视学生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同时获得。  相似文献   

6.
论高校课程综合化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课程综合化的内涵课程综合化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而对传统课程进行优化综合,并将不同学科课程的内容交叉组合,从而构建成具有综合性的新的课程。它既包括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的综合化,即合理组织与编排课程知识,构建合科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也包括课程自身内容的综合化,即针对课程内容既做加法又做减法,删除陈旧、落后的内容,吸纳现代科技的新知识、新成果。其综合性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上。只有对教学内容从总体上进行推陈出新的清理和重新组合,才能真正实现课程的综合化改革。课程综合化由于将众多学科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及其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的后现代课程观是一种多元的课程观,它力图构建一种新的课程观来摆脱现代主义教育所存在的弊端,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在对课程本质、教师角色、课程内容及课程评价方面有着独特的认识。后现代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后现代教育思想也不能盲目进行引用。  相似文献   

8.
综合课程研究的生态主义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生态主义世界观、价值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基础的生态主义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研究范式,以生态主义观点研究综合课程,其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能使他们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并从中汲取力量、获得智慧,进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的综合性、整体性循环的教育经验。为此,自然资源必然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10.
构建符合时代精神融合素质教育理念的课程体制,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封闭的课程观,树立新型的、开放的大课程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观念转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的课程观:倡导课程综合化;(2)开放的课程观:关注个性化的学习权力;(3)大众化的课程观: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4)发展的课程观: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均衡地发展;(5)适应性与可选择的课程观:倡导课程管理的“去集权”化。  相似文献   

11.
孔子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人文教育的源头。文章从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及内容、教学方法与过程、师生关系等方面对其教育思想中所包含的课程观进行解读,挖掘其对目前新课程改革所具有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从几种不同的课程观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改革总是要反映一定的课程价值取向。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基本价值取向上主要受三种课程观的影响,即学科中心的课程观、人本主义的课程观、建构主义的课程观。其中,后两者影响较大。分析和研究不同的课程观,对于我们理解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基础教育的各个层面引发了一系列的变革,然而传统的教师教材观由于自身的种种弊端而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进行。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树立一种与新课改相适应的全新教材观就变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4.
课程的间离效果与课程改革:基于隐喻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程和戏剧无论在构成要素还是活动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许多相似的地方.叙事剧表演中的间离效果,在师生之间的课程活动中同样存在.基于这种隐喻性假设,当代课程观可归纳为"摹仿型"与"间离型"两种基本类型.我国现阶段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应在实现课程观转型的基础上,重新确立教师与学生、课程与文本、课程与知识、课程与考试以及课程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这将有助于课程改革走向人本化的课程哲学路向及其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借助对中西"人本主义"的历史考察以及对比分析,厘清我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本质区别,阐明新课改中应以什么"人"和"人"的哪个方面为本以及如何实践"以人为本",为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对课程理念的价值取向、课程内容的生活化与形式化、课程实施的探究性与接受性、课程传统的借鉴、继承与发展等问题的自觉反思,有利于课程改革寻求一种平衡,保持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17.
哲学是课程论的重要基础,一定的哲学思想必然会投射到课程论的各种主张当中,形成自己的课程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这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它有着自己科学的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反射到课程论中,就形成了科学发展课程观.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知识现是目前课程改革的主导知识观,包括建构主义知识观、后现代主义和人本主义知识观.通过对上述知识观理论基础的分析,可以发现其虽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文章最后指出.马克思主义的能动反映论或许可以为新课程改革的知识观变革提供一种可以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加入WTO与我国会计课程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WTO后,我国会计课程设置的改革,是一个重要且富有战略意义的问题我们必须部分引进国外先进会计教材,增加国际会计、国际经济法规课程,加大电算化会计和网络化会计课程的份量,开设人力资源会计、无形资产会计、社会保险会计等选修课,拓宽专业基础课,精减合并专业课,调整选修课,以适应会计人才的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20.
笔者结合自己十几年来的宣讲、走访和人生感悟,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三观”与做人、做事问题进行了探究,提出了树立正确的“三观”是做好人、做好事的基础和前提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